武平——“中国林改第一县”续写辉煌
www.fjsen.com 2013-09-22 13:01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原标题:转变思路天地宽——“中国林改第一县”武平续写中国林改辉煌篇章 【核心提示】 十几年前,武平在全国率先点燃林改星火。随后,农民的创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今年的中共龙岩市委四届四次全会首次提出“进一步提升林改工作‘武平经验’。” 从最初的探路者,到如今的拓路者,武平走得从容而坚定。沐浴林改春风,十余年励精图治。“群众主体、政府主导、保护优先、机制创新、生态优美、百姓受益”,这是武平林改的精髓。如今,武平再一次以她的精彩,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写辉煌。 □本报记者 石飘芳 石芳 吴影红 16日,武平县永平乡的林农兰科华在该县林权收储担保中心办理了贷款相关手续,接下来的一两天他就能从银行贷出10万元。“91亩杉林正值抚育最优时期,但资金紧缺,生怕耽误时间,这笔贷款无疑是雪中送炭。” 不经繁琐的担保程序就能够贷到款,兰科华一脸欢喜。这是武平县林改纵深发展的一个美丽缩影。 群众主体 政府主导 作为“中国林改第一县”,武平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调,自2001年12月30日,武平发出中国第一本新林权证起,这个点燃林改星星之火的小县城,便开始了长达十余年的林改探索之路。 武平“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县林业用地330万亩,老百姓基本“靠山吃山”。曾几何时,作为林业大县的武平,农民却守着金山银山过穷日子。林业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与林业应有的地位极不相称,林业发展遇到产业归属不清、主体经营错位、机制不灵活、分配不合理和农民无心耕山育林的僵局,经济危困、资源危机逐步凸显。 “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随着木材价格不断上涨,集体林遭滥砍滥伐,火烧山时有发生,造林也没钱。”时任捷文村村支书的李永兴说,“村民收入低,大伙怨言多,都希望林地能像农田那样承包到户。” 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武平县委、县政府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冒着一定风险进行改革,走“分山到户、家庭承包”这条路。 2001年6月,武平县委、县政府决定在万安乡捷文村开展林改试点工作,同年12月30日,捷文村村民李桂林拿到全国第一本新林权证。“我当时分到了259亩林地,吃下了‘定心丸’,心想山是我的了,我有权管了。”李桂林说,“林改后,每个村民都是护林员,村里没有发生一起森林火灾,没有发生一起涉林矛盾纠纷,也没有发生一起盗砍滥伐林木案件。” 2002年,武平拉开全县林改工作序幕。武平林改得到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的肯定和支持,并作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的重要指示。 2005年12月,武平县顺利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通过了省、市联合组织的检查验收。 武平林改的成功实践,为全省和全国林改起到了探路子、树典型、作示范的作用,对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08年6月,武平林改“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的做法作为核心内容,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农民的创举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为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续写辉煌。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2-19]永安工商:优质服务林改 推动产业发展
- [ 12-09]三明中国“林改第一村”村民过上幸福新生活
- [ 11-11]科学发展铸辉煌 生态八闽关键词:林改
- [ 04-11]顺昌县林业局近期将陆续拟出新规定推进林改
- [ 03-01]沙县林产工业规模以上产值超62亿 全省第一个
- [ 02-26]持续深化林改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