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岩
  • city t1~t2 s1
  • 版权公告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福建日报看龙岩> 正文

从龙岩市首届民间绝艺展演看文化传承:有舞台就有未来

www.fjsen.com 2013-08-20 10:36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一个展示与传承的舞台

然而,赞叹归赞叹,参与展演的民间艺人和民间文艺家们,却并没有因此而飘飘然,他们想得最多的同样是两个字:传承。

“我自己一生的心血都花在提线木偶上了,再艰难,我也要坚持下去,不能让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我们手里成为遥远的绝响。”提起传承,李明卿说,连城提线木偶戏是源于民间的一种草根艺术,保存着客家人的民俗精髓,应该传承下去,这也是自己到处去演出和积极参加这次展演的根本原因。

“要想传承首先得有人知道、有人喜爱。”这次李明卿特意带着自己几个年轻的弟子前来参加展演,也是想让他们感受到政府对提线木偶技艺传承的重视和观众的喜爱,增强他们坚持下去、传承开来的信心。

“最后那个木偶戏‘三打白骨精’实在太精彩了,我带儿子来看他都说比动画片里的三打白骨精好看多了,可为什么这么好看的东西平常没地方看呢?应该把这个经常给大家看并一代代传下去。”展演现场,家住龙岩市区解放路的杨女士和8岁的儿子对《三打白骨精》一直意犹未尽,希望能多看到木偶戏。

对此,省级闽西木偶戏传承人刘金寿说,来参加展演就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木偶戏、喜爱木偶戏,这样才有观众,才能很好地传承。闽西木偶戏主要集中在上杭白砂等地,最兴盛时有100多个木偶剧团,现在只剩下10多个了,能正常演出的更少。

为了这次展演,他和曹尔琰、李艳玉以及艺校刚刚毕业的学员一起,连续苦战数月,重新制作、安装木偶、粉刷各行当木偶头、制作服装道具、重新搭起双层木偶舞台,排练出这5分钟版的新编木偶戏《三打白骨精》。

为了表现激烈的打斗场面,他们不仅用了传统的提线木偶,还用上了引进外来的杖头木偶,目的就是让这个闽西绝艺有一个好的传承,“现在看来,这个目的是达到了,今晚的亮相非常成功,演出结束后还有不少人尤其是小朋友追着演员问这问那,而且通过这场演出我们的新学员也有不小的收获,锻炼了队伍,他们切身感受到了大家对木偶戏的喜爱,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刘金寿说。

“登台演出是一种展示和传承,但这仅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对那些没法登台的闽西民间绝艺,我们也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加以传承和保护。”76岁高龄的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何志溪亲自参与了此次展演的绝艺征集、挖掘。他说,曾有不少在闽西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民间绝艺节目,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便已失传,没想到通过这次活动一些失传绝艺重新发掘出来了,这不仅仅是一个传承的问题,还有一个抢救的问题。

据他介绍,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长汀曾流行一组特色鲜明的民间传统绝艺舞蹈:头顶烛火、脚踩双碗、手持一叠瓷碗击打的舞蹈《踩碗花》,手持一捆两头点火的草席、上下左右飞舞引得火花缤纷的《草席花舞》,以及《吞火舞》、《锡角舞》等,但已数十年未再见到。这次在长汀又得一睹这些节目的奇异风采,而且表演者兰友华是一位年仅40岁的汉子,令大家非常惊喜,并已着手安排带徒弟的问题,让这种特色鲜明的舞蹈在民间这块土壤得以传承。另外,还有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走锥床”等武平民俗绝技,因为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几乎没有外出展演过,基本上都是在村子里每隔三年表演一次。对于这种情况,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就有意识地指导他们就地发展传承人,特别关注以老带新的情况,目前已经带出了不少年轻的蓝姓绝艺传承人,效果比较明显。

“舞台是很好的传承载体,举办民间绝艺展演,就是要让更多的社会有识之士参与到扶持保护闽西民间艺术的行列中来。”对于这场展演的意义,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钟德彪如是说。

在他看来,民间绝艺是闽西文化的品牌,是这方水土这方人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重要标识。他表示,今后,龙岩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将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力争将闽西民间绝艺展演常态化、固定化,定期对这些民间绝艺的传承、发展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和全面检阅,让这些独特乡土文化符号、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传承、发展下去。

责任编辑:黄丽红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