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生活> 正文

龙岩:端午飘来粽子香

www.fjsen.com 2014-06-02 09:59:24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图为五月三十一日,市民在市场选购不同口味粽子的情景。 记者 王耀辉摄

   龙岩部分地方端午风俗

上杭:除了吃粽子外,还有做苎叶习惯。苎叶是由苎麻做成。苎麻是多年生的木本植物,一年四季常绿常青。初夏是采摘的最好季节。制作方法是摘取新鲜雏嫩苎叶,和适量粳米、糯米以及井水于石臼捣烂、揉合,形成青翠欲滴的团,然后把团捏成小块,放在蒸笼中蒸熟。也可以油炸,油炸后金黄酥脆,清香甘润,别有风味。

连城:有一种习俗就是洗药澡,当地人将十多种草药放在一个大锅里,再加进去鸡蛋、香料以及没有掰开的蒜头一起煮开,煮开之后,他们就用这些水来擦洗身体,俗称洗药澡。据悉,洗药澡具有驱蚊、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功效。

长汀:外婆会送小孩子布制的小公鸡、用小网兜装着的红蛋以及用彩线编织成的小粽子,挂在胸前,既可装饰又蕴含吉祥的寓意,小朋友还会唱着“鸡公子啄尾巴”的童谣:鸡公子,啄(呀)啄尾巴,啄到婆婆树兜下,婆婆出来看(呀)看鸡子……

漳平: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其中四月底包的是“假粽”,五月初一包的是“乖粽”,初二包的是豆粽和甜粽,初三包的是碱粽,初四包的是咸粽。所谓“假粽”,就是用竹叶包谷皮,然后放置屋外数处,据说这样可以祛除蚊虫,避免蚊虫叮咬。而“乖粽”,是五月初一专门给小孩子吃的,据说小孩吃了后就会变乖听话,“乖粽”用料与一般粽子相同。“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还有包粽谐音“包中”,民间说法是包粽能使当年参加升学考试的孩子高中。

6月1日,上杭城区一场包粽子比赛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参加,人们既可一展身手,又可将包好的粽子带回给亲人品尝。图为其乐融融的比赛现场。通讯员林斯乾 摄

    端午时节话健康

又到了全家团圆的端午节,从中医角度讲,由于五月初五阳气大盛,天气燥热,这种气候条件使得人容易生病,瘟疫也容易流行,加上蛇虫复苏繁殖,更易咬人伤人。因此,端午节又是避瘟驱虫、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5月29日,记者也采访了中医专家,一同在端午话健康。

说起端午,南方最常使用的药用植物就是艾草。“艾草微温无毒,有温通经脉、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市中医院张广政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把艾叶挂在家中,不仅能驱除蚊虫,其香味又能净化空气,起到消毒预防疾病作用。平时,用艾叶制成的艾条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温灸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等症状。

粽子好吃,但易诱发胃胀泛酸等症状。据张医师介绍,每年过完端午,消化不良来就诊的脾虚、胃痛病患者明显增多。他特别提醒,应当适量食用。此外,在端午假期里多运动通调气血也是很好的养生方式。端午时节是一年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烦闷,人体生理气血若运行不顺,容易烦躁忧郁、心悸胸闷。若加强运动,使得全身气血畅通,即可增益心肺功能,又能调理脾胃代谢,通调气血循行。

6月1日,新罗区适中镇林荣华等人正在包粽子。记者 陈志强摄

   丘小凤的快乐笑声

5月29日下午,上杭特殊学校内传出一阵阵清脆的笑声,来自上杭县蛟洋镇丘坊村的丘小凤与特殊学校的学生们开心地玩着游戏,兴奋得手舞足蹈。

当天,该县义工俱乐部的10多名志愿者来到上杭特殊学校,开展“精彩童年,你我相伴”庆“六一”活动。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来自不同乡镇的义工送教儿童,丘小凤就是其中一个。

今年15岁的丘小凤是个聋哑人。前几年父母离异,母亲走后便再无联系。为了照顾生病的父亲,在前两年她也回到家里。去年,她的父亲又因病去世,留下她和11岁的弟弟。现在姐弟俩与伯伯住在一起。性格本来就内向的她变得有些自闭,不愿与人交流。

在今年3月份的义工助残送教活动中,来自蛟洋供电所的义工赖巧云认识了丘小凤,之后便常常去她家里,带些文具、零食给她,通过写字沟通,和她做游戏、教她写字认字。一来二去,两人慢慢熟了起来。虽然看不懂丘小凤的手语,但赖巧云总能理解她在表达什么。

今年端午节是丘小凤失去父亲后的第一个端午节。为了让她过个快乐的端午节和儿童节,赖巧云带着她到特殊学校一起参加活动。“特殊学校的孩子们跟小凤的情况相似,这样她就可以丢掉心理包袱,更好地融入他们。”赖巧云说。

赖巧云还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在帮小凤慢慢地走出心理阴霾,希望她能尽早重返校园,每天都快快乐乐。”

   今年端午假期遇上儿童节,我市各地纷纷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传统民俗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深刻领会端午节的丰富文化内涵。图为5月29日,武平实验小学老师在指导学生包粽子。通讯员朱春华 摄

   异乡人的端午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对于在龙岩中心城市的外地人来说,此时他们对家人的思念更是强烈,端午节假期他们打算怎么过呢?5月30日,记者采访了在龙岩工作的外地人小翟,倾听她的故事,了解她的节日愿望。

“今年还是不回老家,就在龙岩和老乡们一起过端午节。”来自吉林省吉林市的翟瑞华,已经连续7年没有回家过端午节了。今年4月,她应聘到新罗区广播电视宣传中心从事播音主持工作。

“前些年,我在漳州市长泰县工作,因为离家太远了,所以端午节都没有回老家,就在当地过。”提起端午节,小翟一脸的无奈,她说,今年也一样,还好在龙岩的老乡比较多,前几天,大家就商量着怎么过节,初步决定大伙凑在一起包粽子,好好感受一下异乡的端午节。

由于工作繁忙,加上来回路途遥远,小翟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才会回到吉林老家。回想起儿时过节,她告诉记者,每逢端午节,家人都会早早地起床,分工协作,父母去菜市场买来新鲜的粽叶、糯米以及猪肉等材料,自己帮忙洗粽叶、泡米,“印象最深的便是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亲手包粽子,我包的粽子总是奇形怪状的。”小翟至今还记得儿时过端午节的情形。“今年端午节,全国统一放假。但是我自己,依旧没空休息,更别提回老家。”小翟说,虽然不能回老家,但是她已经把龙岩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她告诉记者,这几天,她们几个老乡已经按照分工,各自准备过节的食材,到了端午节那天,大伙儿各显神通,一起过一个快乐的节日。

   传承好传统习俗

5月28日上午,已经退休14年的老教师王寿仁正在永定菜市场挑选艾叶,对于王寿仁而言,艾叶在端午必不可少。他告诉记者,过端午节的许多传统现在被逐渐淡化,但他却有着不一样的感情。“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王寿仁突然哼出这首儿歌。他说,每逢端午节,都会怀念起孩童时代浓厚的过节气氛。如今,随着年纪的增长,他有更强烈的愿望要保留过去端午节传统,并要让孩子们共同传承下去。

王寿仁告诉记者,他们家的端午节比较有特色:除去包粽子、吃大餐,端午节那天,全家要来个大扫除,然后采上一把艾叶、石菖蒲和桃枝,捆在一起挂在自家门口,用来逐蚊驱邪。剩余的艾叶洗净后放锅里煮,全家人晚饭后轮流用艾叶熬的水洗澡。“用艾叶水洗澡后,整个夏天不会长痱子。”王寿仁指着这些艾叶说道。

“保留艾叶熬水洗澡也是难得,现在也简化了,过去还有一些不同的习惯。”王寿仁说,小的时候,如果天气晴朗的话,中午时分,大家都去溪边洗个冷水澡,据说可以驱逐“瞌睡鬼”,晚饭的时候,全家喝一点雄黄泡的客家米酒,能灭病避邪。“因为端午已是夏天了,昼长夜短,人容易疲劳和打瞌睡,洗完澡预示着一年都能精神抖擞。”

“以前大家都非常重视端午节,习俗特别多,粽子一般只在端午节前后吃,现在粽子市场上什么时候都有卖,很多习俗在城里都没了,农村里还有。”王寿仁接着说,“现在气氛不浓厚了,年轻人或许只是图个放假。我期待永定河在端午也搞个赛龙舟,还有举办一些宣传端午传统风俗的节目!”

   祈福纳祥挂香包

端午节又到了,此时还会想起小时候的香包来。

香包是挂在脖子上的一个小囊,农村妇女做香包一直延续上代人的做法,那时没有缝纫机,就用丝线缝制,往往是大红大绿的,外表看去十分夸张。有些人家还用丝线制成香兜,里面有一个红蛋。香包用绿色的缎子缝成,里面装的大概是常用的艾叶、丁香、香蒲、薄荷和七里香等,也有人放些雄黄。

香包可以防蚊虫,更多的一层意义是驱邪。季节到了端午,百草开花成熟,被认为是最好的采收季节,药效最佳,所以,这个季节也是采药的季节。

农历的五月被视为“毒月”,而五月初五则称“毒日”。因为古时候人们觉得在这一天最容易被邪物侵袭,特别是体弱的老人、儿童和妇女更容易受疾病、鬼魅的伤害。于是人们就把药或有驱邪作用的各种香草填充成香囊,在这天佩戴在身上,祈福纳祥,趋吉避凶。据说,在很久以前,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曾在端午节前托梦给人们,说妖魔鬼怪最怕香气,只要带香气就免于祸害,于是端午节佩戴香囊的风俗一直延续下来。

在长汀,端午节有洗药浴的传统习俗,不管是大人或小孩都要药浴,小孩和老人先洗,大人最后。端午节清晨,街市里有无数的药摊供人们采购,在农村,多为自己上山采集。品种大概是艾秆、香藤、钩藤、牛七、菖蒲和桃枝等。将采来的新鲜药煮成一大锅的水,一家人轮流着洗,不仅能驱邪还能祛病。对小孩子而言,香包是一种饰品,洗完药浴就挂香包,挂了香包就跑,往往是全村的孩子聚在一起,攀比着谁家的香包好看,谁的香包最香,也有抢夺香包的习俗,但多为相互交换。

   家家充满民俗味

新罗区万安镇地处梅花山南麓,与连城、上杭接壤,其民俗习惯既有明显的客家特点,也有河洛文化的特征。在那里,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不仅要包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还要接“龙水”,给果树挂糠棕等等。

到了农历五月初,家家户户便忙开了。人们先要包一回粽子专门给小孩吃。这天包的粽子叫“乖粽”,寄意小孩学乖听话。而后,大人和小孩一起包糠粽子,包好后,让孩子们到山中、田间将糠粽一串串挂在桃树、梨树、李树上,盼求桃、梨、李树多结果实,希望小孩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到了初四,家家户户便开始包粽子。粽子分碱粽、咸粽,颇有讲究,上供时用碱粽、咸粽,意为有荤素,神灵各取所需。到初五的早上,各家各户的门槛都插上油油绿绿、香气扑鼻的菖蒲、艾叶,以驱邪气。有的家庭还在那天晾晒菖蒲根和艾叶,据说,那天晒的菖蒲根治小儿腹泻功效最好。艾叶则等到夏天夜里乘凉时点燃,用于驱赶蚊虫,效果比别的时间摘采的效果更好。到了正午,农家的妇女还要忙着将家中水缸洗净,挑午时井水,意为接“龙水”。而后,用接来的“龙水”和菖蒲、艾叶同煮,熬出一锅药水,供家中大人小孩洗澡,意为避邪驱虫,远离蛇、蜈蚣等毒虫伤害,祈盼全家身体健康。

还有些地方过端午节常常是过两天,初四(或初五)是自己一家团聚,初五(或初六)是已婚妇女回娘家同父母一道过节。

责任编辑:张海燕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