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上杭“五星”养老探析

2018-10-24 09:25:44 黄筱菁 郑嘉雯 林斯乾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上杭金秋老年公寓鸟瞰。(资料图片)

东南网龙岩10月24日讯(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郑嘉雯 林斯乾)今年3月起,省民政厅在全省开展养老服务设施星级评定工作,并于近日公布了首批17家五星级养老机构和94家五星农村幸福院名单。其中,上杭县金秋老年公寓被确认为五星级养老机构,上杭县临城镇新塘村幸福院、上杭县庐丰畲族乡丰乐村幸福院获评五星。

“五星”背后,是当地对养老服务的重视。2017年,上杭县老年人口总数达8万余人,占全县人口的16%。上杭县民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灿说,目前上杭的养老基本覆盖到了各类群体,县一级有机构养老、社区有居家智慧养老、乡镇一级有敬老院、村一级有幸福院,逐渐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信息为平台、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格局,此外,依托优势,“候鸟式”旅居养老也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民办养老 多元服务再造社区

每天上午9时,81岁的吴步云老人都会走出住所,准时到楼下的空地参加健身操锻炼。到了午饭时间,他来到住所一楼的餐厅吃饭,饭后慢慢地在楼外的绿道上散步。不少和他一样的老人,也三三两两地走在一起,边走边用当地方言聊着天。这是吴步云生活中常见的场景,但发生地却不是他真正的家,而是位于上杭县临城镇城东村双拥路的金秋老年公寓。一年多前,他住进金秋老年公寓,成为机构养老中的一员。

作为民办养老机构,上杭金秋老年公寓在当地已经营了近8年。该公寓总投资2.26亿元,一期项目总规划用地120余亩,总床位1000余张。2010年底,公寓建设主体竣工并逐渐投入试运营。试营业起至今,已为700余位长住老人提供住养服务。

说是公寓,这里其实更像一个功能齐全的社区。公寓内有多栋居住楼,房间里电视、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均有配备;除了基本的餐厅和住房,还有生活超市、影院、游泳池、健身房、3万册图书的图书馆、音乐厅等功能场所,以及康复室、药房和诊所等医疗配套设施。路两旁种满了不同品种的树和花草,老人可以在一片绿色中休闲散步。

“来到这里的,有自理型和需要护理型的老人,根据不同的住宿户型、服务项目和护理等级来收费。”该公寓副总经理林桥英说,由于服务的是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公寓在人员配备上较为多样,除了有30多名护理人员对老人进行生活护理照料外,还有职业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工作人员,为老人提供多种服务。

在医养方面,公寓设有诊所和药房,护士24小时值班,此外还与县医院合作,定期给老人义诊,遇到紧急情况时提供救治。林桥英介绍,目前公寓正在建设医养服务中心,建成后可为老人提供体检、健康管理、保健咨询、急诊急救等服务。

在提供健康保障之外,各种文娱活动也同步开展。在图书馆外的一面墙上,记者看到了许多张书法和国画作品。“平时会有一些老人到这里写字画画,完成的作品有的留下来挂在墙上供人欣赏。很多老人都很有活力,也都身怀技艺,在这里继续施展才能。”林桥英说。

养心园护理院内,护士在给老人量血压。(资料图片)

公建民营 医护结合立体覆盖

在金秋老年公寓的附近,有一家名为养心园的护理院。走进护理院,悦耳的轻音乐传入耳朵,老人们午饭后有的回房休息,有的在院内走动。2013年,全国推行养老院“公建民营”政策,政府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养心园护理院正是以公建民营的形式,将原社会福利中心内的光荣院和敬老院整合并升级改造,成为福建省首家县级公建民营的养老护理机构。

养心园护理院副院长包燕枫介绍,养老院以护理型老人为主,这些老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公家托养,包括优抚对象、特困人员、无家属老人等;另一类是社会自费老人。目前护理院共有200张床位,有191名老人入住。“入住老人基本上都是上杭人,我们的收费标准在当地老人的退休金之下,适应中等收入水平老人的养老需求。”

包燕枫说,护理院采取“以医养院、医护结合”的方式经营,为老人配备生活管家和心理管家。每天有护士查房,为老人监测血压血糖等并记录,同时提供日常检查、就诊提醒、取药送药、服药提醒等服务。此外,护理院和当地中医院达成医疗合作,开通住院医疗绿色通道,方便老人及时就医。

张华灿表示,2012年以来,上杭县委、县政府出台一系列文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养老养生休闲产业,对金秋老年公寓这样的民办养老机构,上杭县财政给予公寓一次性开办补助500万元,给予植被恢复、绿地建设、体育设施建设补助200万元,同时也积极支持养心园护理院这类公办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

在上杭,除了养老机构,乡、镇、村的老人也能就地“老有所养”。2011年以来,上杭县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7所,实现每个乡镇都有新建敬老院。同时,在全市率先实施由县级财政投入资金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现已建成的92座农村幸福院和互助幸福园成为乡镇敬老院的延伸。

多功能塑胶灯光运动场、凉亭、图书室、棋牌室、床位等功能设施,构成了上杭县临城镇新塘村幸福院的面貌。新塘村村主任谢德琳说:“幸福院总投资约53万元,平时有老人到这里看书、下棋和锻炼,中午就留在幸福院吃饭和午休,不用离开村子老人就有好的去处。”

为了让全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庐丰畲族乡丰乐村总投资37万元建立了丰乐村幸福院,院内活动室、图书室、健身房、厨房等服务设施配备齐全,每天有20多位60周岁以上的老人在此活动。幸福院距离村部和村卫生所仅50米距离,利用该优势,幸福院开展居家养老、日间照料特殊式服务,实现医养护一体化。与此同时,村里依托信息网络平台,为服务对象建立个性化档案。

禾康智慧养老公司工作人员在给老人发放求助手机。(资料图片)

智慧平台 资源整合服务到家

选择去养老机构之外,随着养老人群的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如何为分散庞大的居家养老群体提供养老服务,成为解决养老问题的关键。

去年12月24日,家住上杭县临江镇镇南社区的杨华(化名)老人突然感到身体剧痛,由于身边没有家人,他按下手机上的紧急求助键,将情况告诉了龙岩(上杭)禾康智慧养老服务热线平台的工作人员。接到求助后,工作人员马上进入平台查询老人的资料信息,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老人的家属,随后派出两名救援人员赶到老人家中查看。经初步诊断,老人为腿部骨折,救援人员随即陪同老人去医院,并帮助办好住院手续。

通过平台对老人实施紧急救助的例子,在上杭县还有不少。2016年12月,龙岩禾康智慧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落地上杭,这是上杭县在全市率先引进社区居家养老专业化服务组织。该公司采取“线上信息服务+线下实体援助服务”的方式,整合联盟80余个商家,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为老人提供紧急救助、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等多项服务。

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连香告诉记者,从去年4月至今年9月底,上杭县为全县22个乡镇12个社区80个村的特困供养人员、低保对象、8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七类人员购买线上呼叫信息服务,为他们建立信息档案,配发具有“sos”和定位功能的定制手机。当老人需要帮助时,长按“sos”键即可联系公司智慧服务平台。遇到紧急情况时,平台会通知就近的救援人员,并通知家属。截至目前,共有6321人享受此类线上服务。除了政府购买,也有300多人以每月20元的收费标准自行购买这项服务。经统计,平台运行以来,共有1000多次呼入电话寻求日常帮助,对走失、身体不适等的紧急救助10余起。

此外,上杭县为临江镇、临城镇12个社区符合条件的322名老人购买了该公司助洁、助医、助行等六大类的线下实体援助服务。通过预约,会有护理人员到老人家里进行保洁、做饭、陪同就医、聊天陪伴等,每个工单都会通过手机客户端和纸质单据进行记录,便于监管。

据上杭民政局介绍,到2020年,将为全县22个乡镇344个村(居)约2万名七类对象购买上述服务。经初步测算,2017年至2020年期间,政府购买该服务资金约为1400余万元。张华灿表示,相对而言,这种养老模式能够覆盖到更多的社区居家养老人群,让更多的老人得到及时的帮助。

上杭金秋老年公寓内,老人在锻炼。(资料图片)

候鸟旅居 充实内涵拓展高端

金秋来临,候鸟南飞,这是自然的规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人也如候鸟一般,选择到气候适宜、环境优美的地方度过晚年。如今的上杭,成为旅居养老的目的地。

“这里的空气很好,绿化多环境美,走到哪儿都有花香,当地人也非常热情,来这里我们心情都好了很多。”在金秋老年公寓,来自辽宁的阎静老人跟记者分享她在上杭的感受。通过朋友的介绍,阎静和丈夫第一次来到上杭旅居,虽然才入住了8天,但已经有了明年再来的打算。

2014年起,上杭县金秋老年公寓开始推出旅居养老。“一开始基本都是从北京来的散客,才11个人左右,后来人数慢慢多了起来,到现在已经累计接待3000多人了。”林桥英说,这些旅居老人大多来自北方,每年的9月开始陆续来到上杭,“来旅居的老人更看中的是上杭的环境,比如汀江绿道对他们就很有吸引力,然后看中的是我们的服务”。

林桥英介绍,旅居老人跟长住的老人对养老的需求不同,他们更希望能到外面旅游,也更注重精神文化。“公寓每星期组织一次外出,带这些老人游览上杭,也会组织周边城市中短途旅游,在公寓内,还会组成一些兴趣小组,让老人有地方发挥余热。”若遇上过年过节,旅居老人的家属前来探望老人,公寓也设有酒店,能够为这些家属提供落脚的地方。

上杭县民政局表示,下一步,要努力打造“中国候鸟旅居小城”养老服务的“上杭模式”。此外,统筹考虑老年人口数量和养老市场需求,在优先发展经济型养老机构、保障中低端养老市场供应的同时,积极推进一批中高端养生养老项目建设。

上杭金秋老年公寓内,护士在给老人发放药品。 (资料图片)

面临瓶颈 标准未立人才匮乏

据介绍,目前上杭县共有养老服务人员386人,养老产业产值约632万元,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在实际运行当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难题。

金秋老年公寓护理人员平均年龄40多岁,养心园护理人员平均年龄在55岁左右,“缺人”成为上杭养老机构当下面临的普遍问题。“一线护理人员难招,一些来应聘的人干了几年后做不下去了,因为这一行不仅要接受老人,还要有很好的忍受力,不是所有人都能坚持的。”林桥英说。包燕枫有同样的苦恼:“护理团队很难找,很多人不愿意在养老院工作,觉得在这里干活没面子,我这里的很多阿姨都不敢和家人说在养老院照顾老人。”在她看来,社会上对于养老院及养老工作还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除了护工,管理人员同样遇到“招人难”的问题。包燕枫是一名“八五后”,在上杭,像包燕枫这样年轻的养老行业管理人员并不多。林桥英说:“很多‘80后’‘90后’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但养老行业需要新鲜的血液加入。我现在不担心老人不进来养老,反而担心这一行没人想做了。”

一个行业,要靠成熟的标准来规范操作。林桥英说,和酒店管理等行业不同,养老行业目前还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养老机构只能自行制定准则。“但因为养老行业的服务对象是老人这一特殊群体,又不能完全按照统一的标准来操作,还应该根据老人的特点灵活变通。”

在医养方面,包燕枫说,养老院本身盈利不多,如果在院内再“养活”一个医疗团队,那么会加重运营负担。“建议利用正规医院的医疗资源,把一些和老人相关的科室设置在养老院,并把这部分纳入城乡医保,让有医疗需求的老人也能享受相应的社会福利。”

而在农村,虽然各个幸福院功能渐全,但依然存在覆盖面小的问题。“在幸福院周围几百米居住的老人可能经常会来这里,但是再远一些的老人却不一定会去,所以农村幸福院的建设不能满足于一村一点,而是要一村多点。”张华灿说。

记者手记

实现老有所养还得补齐短板

人口老龄化,是近年来社会热点话题;而如何实现老有所养,则是一个持续存在的难题。

多年来,国家出台多项养老措施,各地区各部门加大投入,积极推动养老事业发展。上杭,这个闽西山区县,也在探索当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养老服务模式。一方面,在政策和资金上对养老机构予以大力扶持,将养老服务进行城乡全覆盖,形成多层次的养老布局,同时把技术和社会资源整合,用智慧养老的方式惠及居家养老人群。另一方面,凭借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吸引外地老人前来旅居养老,激发上杭养老服务的新机遇。

以往,有不少人认为养老院是一些无法自理的老人才去的地方。但在采访中,很多老人并未觉得自己进了养老院是一件难堪的事情。相反,他们在这里有人照顾,有医疗保障,还可以参加活动发挥余热,感受到了价值和快乐。同时,在他们身边的养老服务工作者,愿意为老人付出,也热爱这份工作,乐意为老人“保驾护航”。这样的观念转变,让人欣喜。

但不得不承认,养老事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养老服务中也存在着人才缺乏、行业标准未形成、农村和城镇养老差距较大、医养结合还未成熟等问题。这就需要各级各部门继续补齐短板,加强对养老专业人员的培训,下功夫引进高水平管理人才,均衡城乡养老资源配置,不一味追求“人有我有”,而是要针对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并创新养老方式。此外,可以积极调动老人的能动性,探索互助养老新模式,为老人搭建继续教育和实现价值的平台,让每个老人都能过上幸福晚年。(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黄筱菁)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