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生活> 正文

管理设展水平参差不齐 人文历史资源有待挖掘

www.fjsen.com 2014-05-09 11:10  卢桂林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五一”期间,对于岩城市民来说,正是旅游出行的好时机,不少市民选择就近出游,除了一些公园、广场、乡村郊野,岩城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也成了市民出游的好去处。5月1日至4日,记者采访观察到,我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的管理和设展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实际效果有着天壤之别。

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在“五一”期间热闹非凡,共接待了游客近3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万人次,而清明节前后接待的游客更多,达近10万人次。据该博物馆负责人介绍,博物馆自2009年改版以来,就注重研究挖掘闽西中央苏区的历史,加强学术研究,同时,将研究转化为展馆建设成果,通过声光电、模拟历史场景、3D电影等在表现形式上力求推陈出新,使老馆焕发新活力,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目前,博物馆已获得了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奖最佳形式设计奖,正在申报国家级4A景区。

记者相继走访了岩城其他纪念馆博物馆,对有的展馆来说,节假日有个上百人来参观已经算是“热闹”的了,有些甚至门可罗雀。在龙岩博物馆毛泽东同志居住旧址,记者见到,来此参观的人寥寥无几,不少人也是进去参观没多久就出来了。一位武平游客钟先生告诉记者,这里位置不明显,找了很久才找到,而且停车极为不便。附近一位店主也告诉记者,平时极少有游客来这里参观,偶尔有零星的游客也是来去匆匆。

同样遇冷的还有位于东肖镇的侨史馆,据该馆陈馆长介绍,“五一”期间,除了一些学校和机关单位组织参观外,来参观的人很少,几乎没有外地来的游客,由于侨史馆管理权归属问题尚未解决,目前管理陷入困境,馆内无人讲解,日常卫生都成了问题。

记者来到位于后田暴动旧址旁的邓子恢纪念馆,馆内参观游客零零散散,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新馆去年才搬迁过去,知道的人不多,所以节假日参观人数少,后期将在宣传上加大力度,以期能增加来馆参观人数。

位于人民广场、外部造型似土园楼的龙岩市博物馆是前些年新建的龙岩标志性建筑,但“五一”期间馆内空空荡荡,参观者甚少。一位市民对记者说道,龙岩市博物馆里头展出内容还是“老面孔”,他们希望多一些体现龙岩人文历史特色的东西。在市直机关上班的林先生也认为,龙岩市博物馆基本上都还是按照2009年建国60周年成就展时布的展,最近听说要改版成体现闽西客家文化、生态文化的展馆,他呼吁应当尽快进行改版,及时推出新的展出内容让市民参观。

记者了解到,一些小型专题纪念馆展馆内容大同小异,缺乏实质内容使得不少展馆遭遇“冷落”。记者在一些展厅见到,对于红色革命历史的叙述过于雷同,不少展品甚至不是当时的文物,随便从民间搬来几个“家当”来凑数,这些让参观者觉得索然无味。例如,在我市的纪念某将军的展厅中,单是介绍其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活照片就占据了一个展厅,而关于其革命战争年代的事迹介绍则变为整个苏区革命史的介绍,对其个人经历的介绍则较为简单。

布展式样过于单一,也是小展馆遇冷的原因之一,不少展馆所陈列的内容无非就是文字、图片、小文物叠加的传统布展模式,讲解都是由本地业余讲解员参与,展馆服务质量较差。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