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红色闽西的“将帅摇篮”

2018-08-01 10:27:37 李凌生 刘必然 黄筱菁 温连光 苏冠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凌生   我来说两句


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原址省立第九中学资料照片。 (李凌生 翻拍)

东南网龙岩8月1日讯(记者 李凌生 刘必然 黄筱菁 通讯员 温连光 苏冠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红四军转战闽西、赣南地区,努力开辟革命根据地。为适应革命形势的发展和武装斗争的需要,中央决定通过开办短期军事训练班、建立军事学校,为红军队伍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提高部队整体素质。

1930年初,中共闽西特委将红四军随营学校改建为闽西红军学校,同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将该校改名为福建红军学校,其后,中共中央将福建红军学校“收归中央办理”,“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又称“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就此建立。年底,“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的学员提前结业,学校迁至永定县虎岗乡,更名为闽粤赣边红军学校,又称闽西彭杨军事政治学校。

从红军学校到彭杨军事政治学校,闽西的“红校”历史虽不足两年,但其不仅为革命战争培养了一批红色的军事、政治领导骨干,也为中央苏区红军学校教育的正规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闽西“红校”学员陈镇闽的学习笔记。 (李凌生翻拍)

应时而生的闽西“红校”

红军在创建之初,各地武装起义的领导人都深切感到培养骨干的重要性。因而利用各种条件,举办教导队或训练班,为新生的红军培养人才。

新罗区党史办主任符维健告诉记者,红四军入闽以后,在当地建设了随营学校,而闽西红军学校的前身就是红四军随营学校。

据孟昭群所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军学校》(《军事历史研究》2000年第2期)一文记载:1929年3月14日,红四军攻占闽西长汀城后,在长汀举办随营学校。11月下旬,红四军由东江返回闽西,随营学校在龙岩大池招收第2期。“学校主要为闽西训练从事武装斗争的干部。对各地、各部队选送的人员,经入学考试,正式招收150名左右学员入学。”据孟昭群考证,1930年1月,红四军主力离开闽西向赣南转移,随营学校留闽西继续办学。3月,随营学校由大池迁到闽西特委和闽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龙岩城,在省立第九中学教学。此时,学校归闽西特委领导,因而易名为闽西红军学校,谭希林任校长,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邓子恢兼任政委。

在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中,中央深刻批判了纯军事观点,这也对闽西红军学校的办学思想产生影响。据黄祖洪在《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创办经过》(《党史研究与教学》 1982年09期)一文中记载,闽西红军学校的军事课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二,政治课占三分之一,使学员们了解中国革命的形势和特点,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懂得革命的奋斗目标。闽西红军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得到省委乃至中央的认可。据黄祖洪考证,“四月十日中共中央给福建省委的指示信中同意了福建省委报告中提出的建议,决定将福建红军学校‘收归中央办理’,其名称为‘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同时明确地指出了举办这期红校的目的是‘造就排、连长人材’”。


萧劲光肖像。 (李凌生翻拍)

卓越将才培养优秀干部

红军学校的创办宗旨是培养一批有才干的军事干部,这意味着教导员必须具有更高的军事和政治素质。无论是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还是后来虎岗的彭杨军事学校,闽西的红军学校在师资方面都得到中央的鼎力支持。为提升教学质量,谭希林、萧劲光等军校出身的将领先后担任过两所红军学校的校长。

据任振杰、殷广翔所著《科班出身的共和国大将萧劲光》一文记载,1930年夏天,萧劲光学成回国后,便在闽粤赣军区任参谋长,开办教导队,亲自任教官,培训干部。不久,萧劲光又兼任闽西彭杨军事学校校长。他学苏联红军的样子,为学校设计了红领章,并推广到部队。他把部队表现好、作战勇敢、有发展前途的同志选拔到军校,按照苏军正规的方法进行速成培训,使学员的军政素质在短期内都有很大提高。

在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下,闽西的红军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很快取得预期效果,培养出许多红军优秀指战员,而共和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刘亚楼、解放军中将刘忠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据迎风草所著《一代名将刘亚楼》(《福建党史月刊》 2010年05期)记载,“1929年12月下旬, 红四军在福建上杭县召开著名的古田会议,同时创办红四军随营学校。刘亚楼光荣地为会议站岗放哨,还被送入红校学习。1930年3月,经过严格的分级考试,他以门门优秀获得连长资格”。

而刘忠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从闽西到京西》(1989年6月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回忆了在闽西红军学校学习的日子,“我经过这样的严格的锻炼,从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变成军人,经过三个月的训练,政治水平有了提高,学到了些军事知识,普通话也会讲一点了。在毕业时各项考试成绩均良好,特别是实弹射击,全校学生中我是第一名。校领导鉴定我可任排长职务”。


唐美章站在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遗址前。 李凌生 摄

亟待保护的红军学校遗址

闽西的红军学校对当地革命队伍的发展乃至中央红军建设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闽西的红军学校遗址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

“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迁到虎岗后改名为闽粤赣边红军学校,又称彭杨军事政治学校,1931年11月, 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移至瑞金,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组成部分。”符维健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年代久远、资料缺失等原因,红四军随营学校在大池的遗址目前无法考证,而闽西红军学校遗址即原来的省立九中,现在已经完全被闽西宾馆代替,所以位于虎岗的彭杨军校是闽西的红军学校目前唯一现存的遗址。

带着对红色遗址的好奇,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了虎岗镇虎西村,看到了“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旧址”。

这是一座名为“汉皆楼”的方形土楼,土楼外墙皮大片脱落。走进楼里,灰土一地,陈旧的木制家具随意摆放、破败不堪。紧挨着这座楼的,是一个带院子的破旧老屋,屋墙部分倒塌,木梁横七竖八地随意搭在破败的土墙上。“这是红军学校的教室。” 虎岗镇文化站站长唐美章介绍说,“教室内还有黑板等教具。”

面对彭杨军校的现状,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赖立钦称,当务之急是要对已部分倒塌破损的汉皆楼进行维修加固和环境清理,“几年前去的时候大门还能看到,现在很多都慢慢倒塌了,如果再不对它们进行加固,日后我们可能连现存的楼体都看不到了”。

在赖立钦看来,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旧址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此外,当地对该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也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促进老区经济的发展。他建议由虎岗政府实施运作,军地联合开发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红军学校旧址打造为一个集国防、爱国主义、党员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教育基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