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闽西的“将帅摇篮”
2018-08-01 10:27:37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凌生 我来说两句 |
亟待保护的红军学校遗址 闽西的红军学校对当地革命队伍的发展乃至中央红军建设发挥过不可磨灭的作用,然而,时至今日,由于种种原因,闽西的红军学校遗址保护现状却不容乐观。 “中国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迁到虎岗后改名为闽粤赣边红军学校,又称彭杨军事政治学校,1931年11月, 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移至瑞金,成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组成部分。”符维健告诉记者,由于历史年代久远、资料缺失等原因,红四军随营学校在大池的遗址目前无法考证,而闽西红军学校遗址即原来的省立九中,现在已经完全被闽西宾馆代替,所以位于虎岗的彭杨军校是闽西的红军学校目前唯一现存的遗址。 带着对红色遗址的好奇,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了虎岗镇虎西村,看到了“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旧址”。 这是一座名为“汉皆楼”的方形土楼,土楼外墙皮大片脱落。走进楼里,灰土一地,陈旧的木制家具随意摆放、破败不堪。紧挨着这座楼的,是一个带院子的破旧老屋,屋墙部分倒塌,木梁横七竖八地随意搭在破败的土墙上。“这是红军学校的教室。” 虎岗镇文化站站长唐美章介绍说,“教室内还有黑板等教具。” 面对彭杨军校的现状,永定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赖立钦称,当务之急是要对已部分倒塌破损的汉皆楼进行维修加固和环境清理,“几年前去的时候大门还能看到,现在很多都慢慢倒塌了,如果再不对它们进行加固,日后我们可能连现存的楼体都看不到了”。 在赖立钦看来,彭杨军事政治学校第三分校旧址有着深厚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此外,当地对该红色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也能带动当地的旅游,促进老区经济的发展。他建议由虎岗政府实施运作,军地联合开发建设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将红军学校旧址打造为一个集国防、爱国主义、党员教育于一身的综合教育基地。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