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头条 > 正文

不能忘却的“上湖突围”

2017-06-07 08:47:50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武平县大禾乡上湖村,一个靠近江西的福建小山村。这里生态优美,但地势偏远,来往的游客并不多。若不是原中央苏区福建省党政军机关红军烈士陵园坐落于此,很多人不会知道,80多年前,这个宁静祥和的村子曾经历过那般惊心动魄的血战——

不能忘却的“上湖突围”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凌生 马悦 通讯员 钟茂富 文/图

上湖烈士陵园

临危受命 策应长征

提到“上湖突围”,不能不说起当时这支红军部队的最高指挥员——万永诚。

万永诚是江西吉安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赴苏联莫斯科学习军事、政治。1934年2月,万永诚当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

1934年10月,万永诚被中央苏区中央局任命为福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奉命率部掩护中央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万永诚与留守苏区的4000余名指战员浴血奋战,在闽赣交界的长汀、武平、瑞金、会昌等地展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牵制和消灭了大量敌人,有力策应了主力红军长征。

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指挥红军在完成掩护中央机关和主力红军战略转移任务后,留在中央苏区的党组织及红军部队,面临着几十万敌军分区“清剿”的严重局势。当时,敌军一方面围追堵截转移西进的主力红军,另一方面继续围剿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部队,叫嚷要“掘地三尺”“斩草除根”,决不让苏维埃政权“死灰复燃”。

在敌我力量极端悬殊,斗争环境十分恶劣的情况下,中央苏区和闽粤赣边区党组织和红军部队经受了极其严峻和残酷的考验,最终实现了从正规战向游击战的战略转变。

兵分三路 突围未果

1935年二三月间,敌人发动第二次“清剿”。万永诚在腊口召开省委紧急会议,将部队和省级机关进行战时编制,成立三支游击队,第一支队由龙腾云任队长,第二支队罗化成任队长,第三支队毛泽覃任队长,计划向武平、永定、龙岩方向突围。

毛泽覃率第三支游击队部分队伍转战江西瑞金、会昌田心等地,后转移到武平乌山一带时被敌包围。他在突围时中负伤,4月26日在汀瑞边界的黄蟮口再遭遇敌军追击包围,随后在弹尽粮绝下壮烈牺牲。

与此同时,罗化成、吴必先也率领红军战士突围,在濯田园当南坑不幸被俘。吴必先在狱中受尽严刑拷打,8月在江西九江英勇就义。罗化成、梁国斌等在押回长汀途中乘敌不备,逃脱虎口。

之后,多股敌军形成会合之势,向黄泥塘一路前进,从会昌、武平、长汀等方向对红军完成包围。万永诚和龙腾云陷入重围,突围部队屡遭失败。

 

慷慨悲歌 浴血上湖

1935年4月,当红军突围至大禾梅子坝山中,万永诚和龙腾云率省委机关干部、红军游击队员来到上湖村。

上湖苏区政府把当地祠堂作为指挥部,还提供大批物资给部队。由于对敌情侦察失误,部队在村中吃饭时暴露行踪,陷入敌军的重重包围之中。万永诚临危不惧,组织600人部队与数倍于己的强敌对抗,血战一昼夜,红军将士伤亡惨重。

在最后一次突围中,万永诚、龙腾云和参谋长游端轩、纵队司令员吴楚云,以及省级机关和红军二十团余部大部分指战员壮烈牺牲,遗体遍布祠堂四周及附近山头。在战斗结束敌人撤走后,上湖群众尽力寻找红军指战员遗体,并用谷席子将其掩埋。

至此,福建军区领导的十九、二十团及地方游击队已损失殆尽,中共福建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省军区也停止了活动。

人民之师 代代铭记

“大人叫我不要出去看,说打仗了,我就在墙角下蹲着。我那时候8岁,已经有些记忆了。”站在如今的烈士陵园底下,今年92岁高龄的上湖村民邓维勇告诉记者,他亲眼看到,许多红军战士被打死,部分被敌军缴枪押走。

上湖烈士陵园管理员邓添辉介绍说,小时候他经常听父辈说起当年的往事。印象最深的是,驻村红军严明的纪律和对群众的爱护。

据称,红军战士驻村后,对村民秋毫无犯,“还会把锅巴给小孩子吃”。没地方睡,红军就借老乡家门板和谷笪(一种晒谷农具)当床,在开战前,还会专门派人通知当地村民集体撤离,避免死伤。

邓添辉还曾听他大伯提起,村民邓德全当时8岁,红军在山上打仗时,他爬上山捡弹壳玩。有一个高大的红军军官看到后,一手把邓德全提起来扔到田里面去了,邓德全滚了好远,身上也沾了很多泥巴,那位军官吼道:“小鬼,你不怕死啊!”邓德全因此捡回一条命。

作为当时一个苏区乡镇,大禾乡的村民与红军有着深厚情谊。那次战斗结束后,幸存的群众分两个集中点,就地掩埋了几百名红军烈士遗体。此后,每到清明节与中秋节,上湖村村民都会自备三牲、鞭炮、蜡烛,在烈士安葬之地祭奠英烈,这样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树立丰碑 不忘初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上湖突围”一直鲜为人知,牺牲的烈士默默长眠于此。直至2006年,村中发现的“一纸印痕”,才揭开了这段尘封的红色历史。

2012年以来,武平县多渠道筹措资金,建设大禾乡上湖村红军烈士陵园。现已建成红军烈士纪念碑、烈士事迹陈列馆、知名烈士纪念碑等主体建筑物,成为闽粤赣边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园之后,邓胜辉、邓德利等几位老人成了那场战斗的“讲述者”。

从这段历史被发掘,到烈士陵园最终落成,廖树香一直是见证者和参与者之一。“不能忘记那段历史!”已是大禾乡党委书记的廖树香说,上湖烈士陵园是龙岩市党史教育基地,不少单位每年会定期来到这里祭奠英灵。眼下,为进一步传承苏区精神,弘扬革命优良传统,当地政府正加紧规划提交方案,争取将上湖烈士陵园打造成省级国防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