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专题> 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 红色旅游> 正文

闽西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www.fjsen.com 2013-11-07 10:36  吴升辉 来源:红色闽西网 我来说两句

中央苏区即中央革命根据地,它是在闽西、赣西南地方武装暴动的基础上,由毛泽东、朱德直接领导开辟的,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一块苏区,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土地革命战争中,毛泽东、朱德同志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和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最重要的作用。”

1930年3月,闽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标志着闽西苏区正式形成;1931年4月,中央决定将闽西苏区划入中央苏区。关于闽西中央苏区的范围,现已得到正式确认的有永定、龙岩、上杭、长汀、连城、宁化、清流、明溪、武平、漳平等县。闽西中央苏区的面积有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10万左右,它的区域、人口都占整个中央苏区的2/5左右。闽西苏区除了在地域和隶属关系上属于中央苏区范畴外,在苏区的创建和斗争上,有着赣南苏区所不可比的东西。如:在长汀首先绘制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蓝图,随后闽西成为继井冈山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南方所建立的较早而比较巩固的又一块在全国有影响的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苏区的后方基地和东南屏障; 1929年3月成立的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建军原则,成为我党军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基础来自闽西工农银行;中央苏区正规的红军学校来源于闽西红军学校;汀州的手工业、公营工业占了整个中央苏区的一半,被誉为“红色小上海”。闽西苏区在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手工业方面,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大量的事实表明,闽西苏区是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和经济中心,在战略上十分重要。

一、 绘制蓝图,初显中央苏区的轮廓。

中央苏区的创建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红四军在闽西的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1929年3月11日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经江西瑞金壬田首次进入闽西长汀境内,次日清晨抵达四都。盘踞在汀洲城内的福建省防军第二混成旅郭凤鸣闻讯后,立刻派其补充团开赴四都渔溪,企图阻击红四军向长汀进军。可与红四军一接触便溃不成军,仓皇向长汀方向溃逃。红四军趁胜向汀州推进,直抵距汀州城南15华里的长岭寨。郭凤鸣旅又企图凭借长岭寨险要的地形,与红四军相抗衡。3月14日,红四军以部分兵力迂回敌后,切断敌人的退路;以主力向长岭寨主峰阵地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主峰阵地。郭凤鸣纠集残部亲自督阵进行了几次反扑,均被击退。连郭凤鸣本人也被红军击毙,敌军全线溃败,红军一举占领了汀州城。

与红四军在赣期间“官兵在弹尽援绝之时,用树枝石块、空枪与敌在血泊中挣扎始获最后胜利”相比,如此轻易地攻占当时闽赣两省边界最为繁华的重镇,实属意外的收获。为此,朱德曾感叹道:“出现了在长汀的意外战果,这是革命发展的转折点”。战果是意外的,但作为革命发展的转折点,却是有必然的因素存在。

毛泽东曾说过“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种种因素表明:广大的闽西山区不愧为是革命的绿洲,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生的“奇事”即将从这块土地上奇迹般地发生。正是这片革命的绿洲为中国革命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前景,使处于十字路口徘徊的中国革命,从此步入富有中国特色的正确轨道,即开始了创建中央苏区的崭新历程。从这一角度上讲,这里不仅是革命的转折点,而且还是创建中央苏区的策源地。

1929年3月20日,毛泽东在汀州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讨论制定红军的行动方针和斗争策略,一个非同凡响的宏伟蓝图由此喷薄而出。

这一蓝图的大背景是“在全国范围内要猛力的夺取群众”。重点是“在江苏直隶,红军、小区域苏维埃使个数加多,这不仅在湘赣粤闽等地,江苏北皖鄂北南直隶,都应有红军及小区域苏维埃之创立”。亮点是“福建全省,浙江全省,赣东赣南两区边,统治阶级的军力非常薄弱”,“三地统治势力既弱,又通海口”。最后聚焦于在国民党混战初期,“以闽西赣南二十余县一大区为范围,用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群众公开割据,深入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政权,由此之割据与湘赣之割据相连接起来,形成一坚固势力,以为前进之根基”。

湘、赣、闽、粤、江苏、皖北、鄂北、豫南、直隶。毛泽东此时虽仅率红四军在长汀,但胸怀的是全局,站在全国的高度指点江山。并将目光则聚焦在“福建全省、浙江全省、赣东赣南两地”,由此勾勒出“以赣南、闽西二十余县为范围”的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的蓝图。正是这一蓝图促使中国革命从低谷走向高潮,中央苏区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它标志着毛泽东关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向“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方向迈出重要的一步。

二、初步实践,构筑中央苏区的牢固基石。

1929年5月19日,毛泽东率红四军从瑞金出发二次入闽,经长汀古城、四都、濯田,于水口跃过汀江,在龙岩、上杭、永定开辟了一片天地,为开辟中央苏区的宏伟蓝图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福建党组织的配合下,5月23日拂晓,红四军兵分两路向龙岩发起进攻。第一、三纵队攻占龙门前线阵地,击溃守敌第一补充营,迅速逼近龙岩,突破西门防线;第二纵队占领龙岩北门外的小山,控制制高点,居高临下向守敌发起攻击,在红军的强大攻势之下,龙岩守敌不得不弃城而逃,红军顺利攻占龙岩城。红四军第一次入闽是在偶然之中发现了闽西这片革命的绿洲,而此次入闽则是担负着打击和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在这片革命的绿洲开辟中央苏区的使命。所以,在攻占龙岩之后,当天下午即撤出,进而向永定进军,于25日攻占了永定县城。当退守漳平永福的敌陈国辉残部利用红四军转战永定的机会,重返龙岩时,红四军又于6月3日挥师龙岩,攻敌不备二占龙岩。为了诱敌主力归巢,红四军再次撤出龙岩,奔袭上杭白砂的敌卢新铭旅1个团,并造成向江西撤退的假象。当陈国辉率其主力赶回龙岩时,红四军又乘敌放松警备之机,从南、西、北三面向龙岩城发起猛攻,迅速攻入城内,敌第一混成旅驻龙岩的主力2000多人全部被歼。

红四军二次入闽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巧妙地利用了军阀混战,敌人内部处于分裂状态的有利时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三占龙岩县城、攻占永定县城,横扫连城庙前、新泉,永定坎市、湖雷,上杭白砂、旧县、古田、才溪、南阳等乡镇,歼灭了敌陈国辉和卢新铭旅的主力。中共闽西特委认识到,红四军再度入闽“不仅将打开闽西革命局面,而且可以借红军主力消灭闽西军阀,发展革命力量”。立即决定在永定、龙岩、上杭3县发动群众,在各处举行暴动,在敌后骚扰,破坏交通,宣传红军胜利的消息,造成四面响应的局面。在红四军的帮助下,永定县革命委员会、龙岩县革命委员会先后成立,永定溪南、龙岩白土、上杭蛟洋等曾举行过暴动的区域,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其他乡村相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连城县举行南部十三乡暴动,并建立了连南区革命委员会。从而使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武平六县的边界地区全部成为红色区域。正如陈毅给中央的报告中所说的,“红军两次到闽西,即就原有四个区域(龙岩白土、上杭蛟洋、永定金丰及永定溪南)扩大而成为长汀、武平、上杭、永定、龙岩、连城之六县游击区域”。

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的新形势下,1929年7月20日,中共闽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杭蛟洋召开,毛泽东在大会上进一步强调了闽西革命根据地在全国革命中的意义,即与赣南东江及湘赣边界的革命取得联系,促进革命高潮的到来,进而促进全国武装暴动夺取政权的斗争。并论述了闽西苏区发展和巩固的有利条件和基本方针。有利条件是(一)闽西已有80万群众,经过长期斗争和武装暴动的锻炼;(二)各县都有了能够密切联系群众的共产党;(三)各县已经建立了人民武装;(四)粮食可以自给;(五)地处闽粤赣3省边界,地形险要,适于与敌人作战;(六)敌人内部矛盾重重,可以利用。三个基本方针是:(一)深入地进行土地革命;(二)彻底消灭民团土匪,发展工农武装,有阵地地波浪式向外发展;(三)发展党,建立政权,肃清反革命。由此可见,在毛泽东眼里此时的闽西已不再仅仅是革命的绿洲,而且是对全国革命具有重要意义的革命热土。

正由于如此,蒋介石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欲拔出而后快。军阀混战刚告一段落,蒋介石即调动闽粤赣三省的国民党军队对闽西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会剿”。为了打破国民党军队的“三省会剿”,红四军采取了分兵游击的战术,第一、四纵队留在闽西伺机打击敌人,第二、三纵队向宁洋、漳平方向进击,向闽南、闽西北发展。朱德率第二、三纵队迅速攻占宁洋、漳平县城,随之又向大田、德化、永春进军。而后红军又由永春回师再度攻占漳平,进而占领永福直逼龙岩。于9月6日重占龙岩,粉碎了喧嚣一时的闽粤赣三省的第一次“会剿”,红四军的分兵游击有效地保住了闽西苏区,使闽西革命根据地得到新的发展,各级苏维埃政权迅速成立,上杭县成立了县级革命委员会;而且促进了宁洋、漳平一带革命斗争的发展,永福、龙车一带迅速建立起4个乡苏维埃政府,使苏区区域向南得到进一步扩展。

为了进一步扩大红色区域,9月20日,红四军连同地方武装共1万多人,涉水渡过汀江,向上杭城发起突然攻击。经过几小时的激战,红军一举攻克“铁上杭”,打破了汀江天险的神话。随后,红四军又分赴武平、永定、上杭等地,分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扩大工农武装。在红四军的帮助下,上杭、永定分别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武平东部的高梧、六甲、十方等区先后成立了2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随之,红四军又一举攻下武平城,武平县苏维埃也宣告成立,使闽西红色区域又扩展到武平一带。1929年10月,红四军主力第一、二、三纵队出击东江,留在闽西的第四纵队在连城的新泉、朋口、温坊和长汀的涂坊一带开展游击,于11月初,协助成立了连城县临时革命委员会。

正所谓风展红旗红一片,至1929年11月,红色区域已扩展到龙岩,上杭、永定、武平、长汀、连城、漳平、宁洋等县,在纵横数百里的红色区域内,已成立4个县苏维埃政府,50多个区苏维埃政权,400多个乡苏维埃政权。革命的星火演变成势不可挡的燎原之势。

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上杭县古田溪背曙光小学召开。会议认真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党在同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作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经验,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一致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决议在充分吸收中央“九月来信”精神的基础上,结合红四军建立以来特别是进入闽西后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解决了建军道路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930年3月18日,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郑重宣布闽西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在拥有龙岩、永定、上杭、长汀、武平、连城6县及平和、漳平、宁化、清流、归化的局部地区,纵横300里的广大区域,高擎起苏维埃政权的旗帜。闽西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将原有各块小的苏区连成了一片,形成一块统一而巩固的的苏维埃区域,标志着闽西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形成,革命根据地由初期的创建进入了稳定发展的阶段。原来幼小、分散的苏维埃政权,正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足以和反动旧政权分庭抗礼的新政权,从而在封建军阀黑暗统治的漫漫长夜里,划出了一道惊世骇俗的曙光。

当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苏维埃的旗帜已映红东南一片天时,感到惊恐不安的蒋介石急忙亲自召开“剿共”会议,调兵遣将企图把新生的红色政权扼杀于摇篮之中。从1930年12月起连续对中央苏区发动了五次“围剿”。在中央主力红军不断征战的硝烟中,闽西、闽西北和闽北各苏区的苏维埃政权等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闽西中央苏区疆域进入了鼎盛时期。当时先后被划入中央苏区版图的有长汀、上杭、龙岩、永定、连城、武平、漳平、兆征、汀东、新泉、代英、宁化、清流、归化等县。占据中央苏区版图的半壁江山。

三、闽西为中央苏区的创建和巩固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一)闽西中央苏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锻炼成长的摇篮,是中共领导人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实践基地。

在创建中央苏区的过程中,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邓小平、张闻天、陈云、杨尚昆等众多中共重要领导人,都在闽西苏区战斗生活或担任过职务。其中,毛泽东在闽西总共战斗了一年另一个多月(约405天),时间最长。刘少奇在长汀担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2个多月时间(1934年7月中旬至9月底),他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唯一在闽西苏区任过职的领导人。邓小平是1931年初夏以中央特派员身份从上海经红色交通线进入闽西,曾在闽西苏区的永定虎岗、上杭白砂、长汀的南阳、河田等地停留了2个多月,1985年5月,他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应邀来讲学、祖籍在长汀河田的台湾大学陈鼓应教授时说:长汀河田我在那里住过一段时间,当时那里的水运交通很方便,经济很繁荣……。所以,他对长汀河田印象特别深。闽西苏区当年火热的斗争生活,也培育和锻炼了闽西籍的苏区领导干部,在1931年11月“一苏大”选举产生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63位执行委员中,从闽西苏区走出来的就有张鼎丞、邓子恢、范乐春、张华先等数人;在中央政府10个部中,就有张鼎丞担任了中央政府土地部部长、邓子恢担任了财政部长,后又兼任国民经济部部长,后来范乐春也担任中央政府红军优待局局长。

闽西又是无产阶级军事家和著名将领锻炼成长的摇篮之一。建国后授衔的十大元帅中有九大元帅(除徐向前外)在闽西战斗过;十大将中有八位(除王树声、徐海东外)在闽西战斗过;57位上将中有过半的将军在闽西战斗过。此外,中共的许多著名将领,如叶挺、左权、彭雪枫、罗炳辉等都曾在这里留下战斗的身影。这里也洒下了瞿秋白、何叔衡等中共重要领导人和胡少海、刘安恭、王良、许卓等著名红军将领的鲜血。

可以说,闽西是中共领导人用心血浇灌的红土地,是中共领导人学习治国安民艺术的实验基地,是培养、造就一大批党和国家栋梁之才的实践基地。

(二)闽西在中央苏区军事斗争中地位独特,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史上作出过突出的贡献。

在军事斗争上,闽西革命斗争的基础,为红四军的生存发展、为红四军入闽创建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空间和条件,由于红四军入闽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闽西因而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一个转折点。”红四军首次入闽后,毛泽东、朱德等在长汀首先绘制了创建中央苏区的蓝图,随后又亲手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使之成为继井冈山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南方所建立较早而又比较巩固的又一块在全国有影响的革命根据地。后来,闽西苏区逐渐成为中央苏区的后方基地和东南屏障,它在抵御和牵制福建、广东方向的敌人,配合中央主力红军开展反“围剿”战争以及捍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的安全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闽西苏区的长汀、宁化是中央主力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出发地。

在人民军队的建设史上,闽西对红四军的发展壮大作出了贡献,红四军于1929年3月在闽西的长汀首次统一着装(4000套),首次发军饷(每人4元),至1929年9月打下上杭城后,红四军已由1929年初离开井冈山时的3600余人扩充到7000余人,壮大了一倍。同时,因为古田会议的召开,使古田成为建军路线的形成地。古田会议成为中国红军完成创建的标志,人民军队正式从这里走来。1930年6月,全国红军统一整编的命令在闽西的长汀传达,随后,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后改为红一方面军)在长汀县城宣布成立,闽西由此成为全国红军第一次整编的地方。与此同时,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国革命军事委员会这个直属军委领导的全国各根据地红军统一指挥机关也是在闽西长汀成立的。

当年,闽西人民为了保卫翻身解放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而踊跃参军参战。在扩红运动中,到处出现了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争当红军或父子同当红军的动人情景。上杭才溪乡15~55岁的青壮年男子,有80%以上参加红军。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先后有近10万工农子弟加入红军和赤卫队,先后创建了红九军、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等六个军。闽西成为红军名副其实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三)闽西苏区早期的建政实践为全国苏区的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此后在中央苏区政权各项建设事业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政权建设方面,闽西苏区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其中,1929年3月在红四军帮助下成立的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定并通过的《苏维埃政权组织法》、《苏维埃代表选举条例》、《婚姻法》、《劳动法》、《裁判条例》等等法令,都是中共创建苏区中最早制定的较完备的法律,为后来全国苏区政权建设提供了范文,并在民主制度(选举、代表会议、法制建设)和实际工作中,进行了许多的探索与创新,积累了初步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的最先尝试。我党的早期领导人恽代英曾对闽西苏区局部执政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闽西苏区在政权建设中体现了执政为民、民主执政的理念,他提出的一些基本理论观点和意见,对当时全国苏维埃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闽西苏区在苏维埃政权各项事业建设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交通事业方面,从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是在闽西工农通讯社基础上建立,并主要经由闽西苏区而后到达红都瑞金的。红色交通线主要任务是沟通党中央与苏区的联系,传递文件,护送干部和输送苏区急需物资。当时通过红色交通线运送的干部有200多人,包括周恩来、李德等;在金融事业方面,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基础来自闽西工农银行,闽西工农银行培养了一大批银行方面的专业人才,并为国家银行的建立积累了经验;在邮政事业方面,苏区赤色邮政起始于闽西;在文化教育事业方面,红军在闽西创办了第一所妇女夜校——新泉妇女夜校,中央苏区正规的红军学校来源于闽西红军学校;闽西苏区印刷业发达,其中《青年实话》、《苏区工人》等刊物就是在长汀印刷或创办的;在卫生事业方面,当时中央苏区的卫生人员主要是闽西苏区培养的,苏维埃国家医院是傅连暲将福音医院从长汀迁至瑞金后改建的,等等。

责任编辑:李凌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