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龙岩漳平:深入拓展“三个融合” 奋力打造闽西南开放包容的活力城市

2024-08-29 11:35:00 马伊骅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江雅萍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龙岩8月29日讯(本网记者 马伊骅 文/图)8月29日上午,龙岩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推动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七场),本场发布会聚焦近年来漳平市经济社会发展新亮点,漳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聂淑玲以“深入拓展‘三个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贡献漳平力量”为主题,介绍相关情况,漳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回答记者提问。

据介绍,近年来,漳平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和对革命老区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深化两岸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奋力打造闽西南开放包容的活力城市,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深化产城融合

发展后劲动能增强

产业为大,项目为王。漳平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要的“先手棋”,着力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研究钢铁、新材料、建材三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链结构,详细绘制产业链招商地图,明确招商重点,实现按图索骥精准招商。

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漳平市新签约项目167个、总投资41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新签约项目107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

如今,漳平市正加快构建“3+N”产业体系,建立重点产业“链长+链主”双链驱动机制,突出“链主”和龙头企业效应,助推“产业树”枝繁叶茂。聚焦新质生产力导向,布局钢铁机械制造产业,加快推进福建龙钢重点项目建设,提前规划钢铁精深加工、设备制造等下游产业和物流仓储等配套项目,让新兴产业“长成林”。

漳平市积极培育壮大新材料产业,推动福迩金建成全球首条富勒烯吨级生产线;加快推进金氟矿业萤石矿开发生产,积极探索氟新材料产业链跨区域共建模式,让未来产业“扎下根”。

此外,漳平市大力支持引导漳平红狮水泥、惠丰建筑、德诺木业等企业深化科技创新、数实融合、绿色改造,德诺木业“5G+生产质量管控”项目入选工信部质量提升典型案例,让传统产业“发新芽”。

截至目前,漳平市已扎实推进88个省、龙岩市重点项目和356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建设,实现项目开工237个、竣工179个。总投资200亿元的福建龙钢项目(一期)预计近期投产;总投资8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预计年内核准开工。

漳平市营商环境连续3年位居龙岩市第2; 工业园区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在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位列前十,今年获评全省综合发展水平“20强”,是龙岩市唯一上榜的开发区。

深化两岸融合

漳台交流亮点纷呈

国家级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是龙岩乃至福建对台交流合作的先行区。近年来,漳平台创园主动作为、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推进漳台两岸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

自2016年起,漳平台创园连续八年在全国28个台创园建设发展考评中获得第一名(优秀等次),先后开创8项全国首创做法,获评20多项国字号品牌。

为全方位保障台农在园区生产生活安心、顺心,漳平市坚持“妈妈式”服务,生产扶持方面,漳平市全面落实惠台惠企政策,累计发放台农贷款贴息2194万元,兑现用电补贴500多万元,争取各类企业补助1亿多元;制定《漳平市服务台胞法律政策100问》,出台12条涉台司法服务举措,解决各类矛盾纠纷500多件。生活保障方面,漳平市全力协调各部门为台胞构建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的生活圈,常态化开展“三送”“两助”服务,营造和谐稳定的营商环境。

注入新动能,共享新发展。漳平市有针对性地将50多名台农培养成为各类人才,其中,台农林志纯获评两岸唯一国茶工匠制茶大师,也是全省唯一获评制茶高级工程师的台农。漳平市积极推荐台农参与各类荣誉称号评选,台农谢东庆获评2022年度全国十大“三农人物”,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台湾同胞。

漳平市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做强茶产业,延伸多业态,借鉴台湾观光农业开发模式,以“一企一特色”扶持茶企加大景观改造,培育台品樱花茶园等20多处高品位茶园,其中,台品樱花茶园被誉为最美樱花胜地,近年来,每年樱花节吸引游客60万-100万人次。

此外,漳平市特聘台胞担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政协委员、“河长”“林长”“乡村振兴特派员”等职务,让台农在共建共治中增强获得感、认同感和归属感。

2023-2024年,漳平市连续2年组织台农春节期间返台开展走访交流活动,宣传大陆惠台惠农好政策,传播大陆乡村建设发展好声音,得到农业农村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台创园通报表扬。

深化城乡融合

城乡面貌蝶变新颜

漳平市坚持“城区引领、两副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塑造高品质活力城乡,推动城区能级提升。在“大城关”战略的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下,漳平市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以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为实施重点,漳平市共投资17.2亿元新建改造污水管道27.3公里、雨水管道22.7公里、供水管道24.65公里、城市道路15.7公里、福道40.4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404个、口袋公园8个、公园绿地34.4公顷,超序时进度完成龙岩下达城市建设品质提升任务。

记者了解到,漳平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农村建设品质提升工程、“五个美丽”和“五星乡村”建设,漳平获得2023年乡村重点工作激励县、村庄清洁行动成效突出县等国家级、省级荣誉表彰39个,并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

漳平市坚持“农村治水、城区治气”,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多管齐下守护漳平绿水青山。城区空气优良比例为99.4%,六项污染物浓度均符合省、龙岩市考核要求;主要流域综合水质逐年提升,今年1至6月12个主要流域断面(国控断面2个,省控断面10个)Ⅰ-Ⅱ类比例为75%、同比提升16.7个百分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连续三年获得省正向激励,累计获得奖励1.56亿元。

聂淑玲表示,下一步,漳平市将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深化拓展“三争”行动,巩固提升“三个融合”发展基础,持续强化产业升级、对台交流、城乡建设发展保障,为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漳平力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