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人物> 正文

长汀馆前镇“马水良医疗队”的10年送医路

www.fjsen.com 2015-03-16 12:31:40 陈良锦 王尚华 陈天长 来源:闽西日报  我来说两句

(闽西日报记者 陈良锦 王尚华 通讯员 陈天长)

农历年前腊月二十,长汀县馆前镇卫生院内科医生马水良推掉了4场喜宴,因为他心里有个惦念。

今年7月,院长杨贤宗即将到龄退休,尽管还有一段日子,但他已开始向医生们叮咛:“我退休了,但你们还要坚持。”

是什么事情让一个卫生院上下一致挂念?

故事要从2006年说起,从馆前唯一一个畲族村——黄湖村说起。

馆前镇有14个行政村,46个自然村,最远的自然村距集镇30多公里。目前全镇村级仅有4名乡村医生,由于农村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留下的居家老人多为老弱病残者,“小病不去医,大病没钱医”的现象不少。

为探索新形势下农村老人健康管理途径,统筹考虑广大老年人特别是“五保、空巢、失能、特困、慢性病重点优抚对象”等老人的需求,2006年起,每月农历初七,由肖纪鑫医生带队,为黄湖村的老人们送医送药。2009年冬,随着国家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启动,卫生院组建了5支流动乡村卫生服务团队,队员由医生、护士、药房、公共卫生人员4人组成,采取包村包片负责制,将巡回医疗的点扩大至8个乡村医生空白村。如今,馆前卫生院已将这5支医疗队伍命名为“马水良医疗队”。

马水良说,除了黄湖村,服务团队农历初十、二十到珊坑、云峰村,十四去坪埔村,十六是义家村,十七去南材村,二十二是东庄和陈连村,主要开展慢性病人的随访、老年人健康体检、儿童孕产妇跟踪管理和普通门诊病人的治疗工作。

早期的困难超出了医生们的想象。由于医院条件有限,医生们只得两人合坐一辆摩托车,沿着崎岖山路,载着心电图机、血糖仪以及全科诊断仪及几大箱的常规药品等,定时到达村卫生所开展医疗活动。有时碰到来看病的老人耳背、记性不好,医生刚交代完怎么吃药,老人没走几步又倒回来问,多时甚至问十几次。一天下来,医生们的声音时常沙哑。

“个别队员早期偶尔也有过抱怨,但病人和医生的相互感动消磨了怨言。”杨贤宗回忆说,每到一个村,乡亲们都很热情,这个请,那个请,还杀鸡宰鸭,交钱群众又不收,我们很过意不去。一些阿婆自家母鸡下的蛋舍不得吃,非要留给医生护士,甚至最后有些鸡蛋都已经留到变质掉了。

现在,进村送医已变成队员们的一种习惯,刮风、下雨,甚至下雪,10年来,他们风雨无阻从未间断。多年的坚持使队员们和村民们结成了亲情般的友谊,也生发了许多感人的故事。袁护士由于体质较弱,怕冷怕感冒,坐摩托车下村时经常披着2件雨衣。去年农历十一月的一天,馆前下起了雪,前往珊坑村的公交停运,马水良医生团队出现在村口时,等待的患者们含泪说:“我们以为你们不会来了!”队员们一下车,村民们就将火笼递上去,说你们烤手,先不急。“那一刻,心里暖洋洋的。那么多期盼的眼光等着我们,就是天上下刀我们也会去。”马水良说。

2012年,医院将其他院转来的一辆救护车,专门用于医生下村和免费接送病人,2年多时间,汽车里程增加了1万多公里。为了不麻烦群众,去年冬,医疗队还在车后改装了流动厨房,电饭煲、电磁炉甚至油盐味精一应俱全,医生们自己做饭。但不少时候流动厨房用不上,因为队员们有时间才能煮饭,时间不宽裕就煮米粉,时间紧张就泡面吃。

“李日清,珊坑,白内障;肖朝佑,云峰,失明……”12日,在馆前镇卫生院,几位医生向我们介绍进村后要随访的老人。几年来,他们对巡诊空白村的群众了如指掌,哪家有老人、什么病等都一清二楚。

“王冬连,全身皮肤痒;李满秀,头痛,帮带风油精2瓶……”3月10日6:50开始,马水良就陆续接到珊坑、云峰村民们的来电,他们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并让代买一些物品。对于这些,马水良都会一一记录,很多时候进村前一晚村民就来电话了,所以,马水良睡觉都把本子和笔放在枕头边上,方便随时记录。

珊坑村塘背自然村68岁的马金龙老人患有高血压、脑萎缩、脑梗等多种老人病,他说,马医生服务态度好,每月都为我看两次,检查、拿药都很及时,真的要感谢他。

长汀卫生局副局长邱道尊认为,“马水良医疗队”队员们辛苦了自己,但方便了病人,这种做法和精神值得全县医疗系统推广学习。

责任编辑:苏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