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人物> 正文

“闽西给了我勤勉与坚韧”

www.fjsen.com 2014-05-05 09:24  马卡丹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昨日上午,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闽西籍旅沪乡亲、华东政法大学教授罗培新庄重地登上领奖台。

罗培新这次可谓双喜临门,4天前,在上海市举行的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颁奖仪式上,他刚刚接过了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不到一周时间,连续两次站在国家和直辖市的领奖台上。面对如此殊荣,罗培新谦逊而淡定:这份荣誉属于我,也属于生我育我的闽西,是家乡给了我勤勉与坚韧。

不同凡响的“最年轻”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是经中央批准的我国法学界和法律界的最高荣誉奖项,1995年开始首届评选。罗培新不仅是本届最年轻的获奖者,在前后19年共七届评选出的所有获奖者中,也属最为年轻者,同时,还是历届获奖者中唯一的福建籍代表。

翻开罗培新的履历表,是一连串的“最年轻”:30岁时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31岁时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三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35岁时受命创建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最年轻的学院院长……

对应这一连串不同凡响的“最年轻”的,是在学术层面和学校行政之间的累累硕果——

作为学者,他惜时勤勉,潜心治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权威刊物上发表大量论文,多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刊物转载。近10年来每年出版一本法学译著;其论著先后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上海市哲学与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等多项省部级奖励。

作为华东政法大学科研处处长,他致力于提升学校科研排名,与全体教师共同努力,把代表着学校科研水平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年度立项数,从年均2.3项提升至年均20多项,2009年至2013年这5年间,法学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立项数4次名列全国第一,一次名列全国第二。

作为国际金融法律学院首任院长,他广纳耶鲁、哈佛等各方英才,迅速形成了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学院专业教师全部拥有博士学位,在华东政法大学各学院中牢固确立了绝对领先的科研优势地位,培养出的首届毕业生,被英国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中外名校录取为研究生,半数以上学生获得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累累硕果,凝聚着罗培新付出的大量心血

对多数教师来说,下班意味着一天工作的结束,但对罗培新来说,却意味着夜班的开始。这些年他主持过近千场大大小小的讲座,期间,接送专家往返机场与学校,多在八小时之外,他往往亲力亲为。多年来他一直奉行“三点”精神:“晚睡一点,早起一点,勉强自己一点”,以惊人的勤奋与坚韧勉力前行。在译著《公司法基础》的后记中,罗培新写道:“人生就是一张张的票根,记载着一路驿站风尘……只要译事在身,不管周遭如何热闹喧嚣,都可以随时沉下心来……笨鸟须先飞,滴水可穿石,此言不虚。在上海这座繁华乃至于浮华的灯影之都,心如止水,穿越时空,完成一场又一场学术对话,这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风雨兼程”,这是罗培新为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拟定的院训,更是他为自己确定的人生准则。

“家乡给了我勤勉与坚韧”

1992年,18岁的罗培新成为华东政法大学本科新生。这位来自连城县文亨乡周屋村的农家孩子,置身于繁华的上海大都市,不免有些自卑。但红土地上多年艰苦生活的锤炼所造就的勤勉与坚韧,很快让他站稳了脚跟。

为不给家里添负担,罗培新在课余时间打工,在浦东乡下塘桥找到一份家教临工。那时没有地铁,他从浦西校园出发,搭乘公交,辗转数部车,花2小时才赶到。一次家教三个小时仅十几元,他一直坚持着。后来他又给社会自考生上辅导课,争取多挣钱补贴大学生活费用。

苦难是最好的人生导师。高中时,罗培新有一次和家人一起去市场卖菜。晨曦微露即已动身,拉着满载数百斤蔬菜的板车前行。在上一处一公里长坡时,紧急情况发生了,连接刹车板的绳子松动,如果放弃,整部板车将倒退或侧翻,根本没有退路可言,他只能一步一步艰难地往高处爬。当他终于到达坡顶时,汗透衣襟,整个人将近虚脱。他说,只有长时间用力过,才知道一切磨难都是打造才华的最佳利器。

担任院长后,罗培新对于来自福建的学子格外关照,他与多名福建困难学生结对,资助他们,他说,闽西养育了我,塑造了我淳朴善良、刚毅坚强的性格,我将尽心尽力地回报闽西人民!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