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福建日报看龙岩> 正文

邓本超:念好“水经”促和谐

www.fjsen.com 2014-03-05 09:2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3月5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钟茂富)三和村地处闽粤赣三省交界的武平县湘店乡的深山腹地,山高林密,苍翠万重。这里并不缺水,却有一本难念的“水经”。

长期以来,这里村民饮水都是用小皮管从深山的泉眼处接水,引到自家庭院内的蓄水池里。山泉水未经过滤与消毒,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大家都盼望能像城里人那样,拧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干净的水,打开阀门就能洗个热水澡。

3年前,来自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的邓本超来到武平县湘店乡三和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迎面第一件事,就是要解决吃水难题。

老邓刚到村部所在地山背自然村,就见公路沿线伴随着一条长长的小土沟,挖出的土堆放在原本窄小的公路上。看样子,土堆在那儿的时间不短了,土上长出稀疏的杂草在寒风中摇曳。一问才知道,这是桐坑安全饮水工程为铺设自来水管预挖的沟。工程早已开工,但挖好管沟后,却停工了。

一番询问后,老邓了解到,是村里十几户村民阻挠施工。老邓找到带头反对施工的几个人,原来他们并不反对搞饮水工程,而是认为水源点选得不对。桐坑麻子壁上流出的清泉,仅仅够水源之下的几十亩水田灌溉,要再分出来供整个山背人用,到夏天桐坑田里肯定缺水。

于是,邓本超多次上村民家中拜访,讲清实施安全饮水工程的意义。村两委承诺,村里会另建小型饮水工程,减轻桐坑用水压力,并会另建小型引水工程,补充农田用水,还会出资为桐坑农田修缮引水渠,减少水源流失,制订节约用水措施,委托取水点有田农户管理供水等。终于,村民们都同意了上述方案,工程也得以顺利实施。

农田灌溉用水,历来靠山上流下的水,自上而下,层层递进。丰水期水量充足,相安无事。到了春夏之交干旱季节,恰遇稻苗拔节灌浆,急需用水。此时,上方的人全天候严防死守,自家的田未灌满水,休想流到下一垄;下端的人则急不可待,偷空就扒开口子,引水到田。

不知多少次,因为用水之争,致使兄弟反目、叔侄成仇。

老邓跑到水利局争取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在各自然村兴建8处引水渠,总长5.2公里,把山涧里的水先集中起来,再定向引到各个地块,避免沿途渗漏流失,使有限的水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去年,小农水建成投入使用了。旱季来临前,村两委召集相关村民,按公认的出谷量确定各个田块的供水起止时间,打印成表格,一边张榜公布,一边发至每户村民,到点交接,再无争执。

水是生命的源泉,清澈的泉水欢快地流进农家,滋润着心田。念好“水经”,其他的“经”就好念多了。如今,老邓写的那副对联还贴在村部门口:天时地利人和三和万事和,风正气顺心通一通百业通。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