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龙岩7月10日讯(本网记者 马伊骅 通讯员 张丽芳)羽毛球馆内,球鞋与塑胶地板摩擦的“吱吱”声和清脆的击球声此起彼伏;与场馆相邻的“半陶花间”复合空间内,座无虚席,其中好几位顾客刚在隔壁球馆运动完来此小憩,他们悠闲地喝着咖啡,窗外绿植满园,繁花盛开。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东肖街道的羽动飞杨文体小镇,以上这幕令人印象深刻。这里曾是杂草丛生、斑驳荒废的闲置厂房,如今是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成为群众健身休闲的热门场所。 改造前 改造后 如何盘活闲置资源,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崭新活力,开创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对此,东肖街道进行了深入探索,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近年来,东肖街道以老旧厂房提质为抓手,通过盘活闲置厂房,让“沉睡资源”变身“发展活水”,通过“产业升级+民生赋能”双轮驱动,让闲资源焕发新功能,勾勒出一幅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激活闲置资源 老厂房蝶变焕发新活力 在羽动飞杨文体小镇,沿坡而行,可以看到羽毛球馆、半陶花间、健身房等场馆错落有致,走至坡顶,迎面矗立着一座篮球比赛场馆,可容纳1000余人。今年4月,为期14天的东肖村级篮球联赛在这里成功举办,来自22个村(居)的篮球健儿在此集结。 这是文体小镇所在地旧貌换新颜的一个生动缩影。 东肖街道办事处主任林浪向记者介绍,为破解厂房资源浪费难题, 东肖街道积极擘划该片闲置厂房的改造蓝图,2022年4月,羽动飞杨文体小镇正式开始建设,一期总投资约2000万元,目前,羽动飞杨文体小镇一期、二期项目已完成,三期工程正按计划推进中。 东肖文体小镇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约30亩,总建筑面积约16100㎡,其规划建设内容丰富多样,包括6片标准羽毛球场、3个篮球场以及餐饮、文创园等配套设施,场馆紧邻龙岩学院、中小学及多个居民区,辐射人群超2万人,可满足不同年龄段群众的锻炼需求。 “文体小镇的规划建设,补齐了我们街道缺少运动健身场所的短板。”林浪表示,此前,东肖居民一直缺少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如今,不少居民可以选择到文体小镇,体验运动的快乐。 “我们晚上偶尔会到这里散步,一开始以为文体小镇只有一个羽毛球馆和半陶花间,走进来才发现‘内有乾坤’,夜晚的灯光、环境都不错。”走在干净舒适的柏油路上,居民邓女士很是惬意。 与此同时,文体小镇的建成把原来老旧厂房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脏乱差的环境都一并改善,景观式、园林式的优美环境让前来游玩观光的市民也多了起来。 东肖文体小镇运营负责人陈杨锴介绍说,周末或节假日,羽动飞杨文体小镇的人流量多时可达2000到3000人,举办群众性体育赛事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停车位不够用的情况。 多业态协同发展 打造文体旅融合新格局 “打完球过来喝杯咖啡聊聊天,感觉身心更加放松了。”在羽动飞杨文体小镇,刚结束运动的黄先生说道,运动场馆与特色餐饮的无缝衔接,正是小镇吸引人的地方,满足了居民和游客“动静结合”的文体需求。 不仅是体育产业,羽动飞杨文体小镇同样带动了周边业态发展。在文体小镇内的“半陶花间”复合空间,运动后的市民可在此休憩品咖,周边农户也借势发展餐饮、民宿,形成“体育+休闲+文旅”的联动效应,实现连片、差异化经营,将资源利用最大化。 “半陶花间”清新的绿植,花团锦簇的氛围感使得许多城区市民慕名而来,到此地打卡,并发布到社交平台,社交媒体的传播效应吸引了周边城市的游客前来打卡,更有江西、广东等省外游客特意来此消费。 文体小镇的建设是东肖街道探索"文体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的关键一步。通过"体育搭台、文化赋能、旅游增值"的融合发展模式,在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的同时,还融入红色研学、文创体验等元素,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 在项目建设推进中,林浪一路见证了文体小镇所在地发生的变化和项目带来的积极作用:从以前厂房的脏乱差、老破小到如今整体景观式、园林式的开发,环境感官差别极大;随着项目的纵深推进,多业态协同发展,消费活力持续迸发;项目产生了强大的带动能力,把当地居民参与体育赛事的积极性都带动了起来,同时通过项目的引流能力,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东肖消费,带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在保留厂房原本风貌的前提下,我们以后还会尝试做高端餐饮、共享菜地、集装箱夜市等业态,并与当地红色文化结合,进一步不断丰富文体小镇业态。”谈及未来发展,林浪说,可持续发展是羽动飞杨文体小镇的生存之道。 羽动飞杨文体小镇是东肖街道政、企、村合力打造的闲置厂房改造优秀样板。未来,东肖街道将继续不断深化文体旅融合,以优质营商环境护航项目发展,完善“一站式”项目服务机制,积极落实“引凤筑巢”战略,吸引更多企业投资兴业,助力文体小镇的后期运营和管理,推动全民健身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奋力书写乡村全面振兴的崭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