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南网龙岩10月31日讯(本网记者 马伊骅 通讯员 刘鑫根)“龙龙高铁开通后,我选择回家生活,这里的生活节奏更适合我。”从都市的摩肩擦踵到县城的人间烟火,高速运行的列车载着福州餐饮从业者沈青回归至武平“慢节奏”的生活。结合自身“走出去”又“返回来”的经历,沈青生动述说着龙龙高铁给家乡带来的变化。
2023年12月26日,龙龙高铁龙岩至武平段正式通车,截至目前,龙龙高铁已累计运输旅客216.8万人次。这条承载着闽西革命老区人民期盼的高铁,正为龙岩乡村振兴与高质量发展铺就的希望坦途。
高铁“载梦”
从“走出去”到“返回来”的蝶变
“走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一直是大多数年轻人的梦想。
数据显示,龙岩现有外出务工人员 43.75万人。在福州从事多年餐饮行业,沈青积累了丰富的“生意经”。龙龙高铁开通后,看到武平高铁站人头攒动的景象,正好回老家的沈青很是心动:“以后交通方便了,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干脆回家开店。”
说干就干。沈青辞掉了在福州的工作,在武平县城开了家馄饨店,因食材新鲜、口味地道,不到半年,附近的居民、高铁站的旅客成了常客。
生意越做越大,沈青的馄饨店不久后在上杭“开枝散叶”,从单店做成了小连锁网红店,日子越过越红火。
“闯荡基因”没有褪色,只是从“奔向远方”变成了“扎根故土。龙龙高铁铺就的不仅是便捷的出行路,更是老区与外界连接的纽带,助力越来越多像沈青一样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回到武平两三年了,现在,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看到如今高铁是如此便利,想跟我一样,回到武平工作生活。”沈青坦言道。

高铁“搭桥”
助力“鸡““果”产业跑出加速度
象洞鸡是武平县象洞镇本土家禽,肉质鲜美、营养滋补,曾代表“福建味道”入选厦门金砖会晤专供产品。以前,这里山路崎岖、交通不便,难以形成产业规模。
如今,龙龙高铁架起了“快速通道”,厦门往返武平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商们得以轻松走进象洞镇的山林鸡场,亲眼见证象洞鸡的原生态生长环境,订单量也自然跟着水涨船高。目前,象洞镇已探索出“企业帮技术、合作社找销路、农户专心养”的合作模式,象洞鸡存栏量新增60万只,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
“以前往外发货,总怕路上耽搁,果子不新鲜,自从龙龙高铁开通过后,早上摘的果,坐上动车,晚上就能到客户手上,新鲜度有了保证,损耗降了不少,村民的收入自然也提高了。”在象洞镇太山村百香果种植基地,一箱箱包装精美的百香果正经过分拣、打包,发至外地,太山村党支部书记钟喜文在一旁介绍着,满眼都是丰收的喜悦。

龙龙高铁的开通不仅让实地考察百香果变得便捷,更为当地百香果采摘园注人了新活力,曾经受限于交通的采摘体验项目,如今正吸引着更多人走进田间,带动产业从“单纯种植”向“农旅融合”延伸。
“自从龙龙高铁开通后,外商来武平采购百香果的也多了,我们的销售渠道也多了,促进我们当地的百香果产业更好地发展。”钟喜文说道。
象洞镇全镇黄金百香果种植面积约1.15万亩,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8000吨,产值超2.5亿元,全产业链产值达 9.5亿元。

高铁“引流”
游客量激增催生民宿经济
龙龙高铁开通后,客流量持续增长。为对接旅游需求,古田会址站与景区联动开通“红色快线”,游客从出站到景区仅需10多分钟,让红色旅游的体验感持续升级,为古田红色文旅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以前游客大多是从龙岩市自驾游,现在广州、深圳的旅行团直接坐高铁来,有时一天能接四五拨,大巴车经常在景区门口排队。”在古田会议日址做了8年导游的廖晓湉感受颇深。
2024年,古田旅游区接待游客近80万人次,旅游收入3.28亿元,比2023年增长35%。
“没想到高铁开通后客流这么旺,今年假期每次家房都是满员!”民宿廖老板开心地说。
高铁开通后,激活了当地的民宿经济,景区周边的民宿形成50多个民宿集群,入住率从原先的30%升至80%。昔日冷清的乡村角落,如今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住宿地”。
当下,龙龙铁路武梅段(福建段)的建设正火热进行中,计划于2028年8月建成通车。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龙龙铁路全线贯通,龙岩至广州、深圳将分别缩短至3小时、2.5小时,广州与龙岩两地“半日生活圈”的形成将指日可待,将进一步拉近“老区”与“湾区”的时空距离,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广龙对口合作贡献更为强劲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