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龙岩8月6日讯(本网记者 马伊骅 通讯员 吴建海 刘鹏标 陈奕丞)百花齐放,戏韵悠扬。8月4日,2025客家戏剧周暨闽粤赣民营剧团交流演出在龙岩武平百家大院精彩启幕,来自闽粤赣桂台五地的26家院团同台献艺,为观众呈上一场跨地域、跨文化的戏剧盛宴。中国剧协副主席、二度梅花奖得主柳萍,福建省文联副主席曾章团,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宋宝珍等领导、专家出席启动仪式。
本次活动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福建省艺术研究院、福建省戏剧家协会、广东省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戏剧家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戏剧家协会、龙岩市文化和旅游局、龙岩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武平县人民政府主办。
演出在闽西汉剧《客家迎宾曲》激昂的锣鼓与悠扬的唱腔中拉开序幕,福建省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的演员们身着华服,将客家人的热情好客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后,江西省赣南采茶戏剧团带来的《闹春》以活泼的舞蹈与诙谐的表演,点燃全场气氛。
“赣南采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被誉为‘客家艺术一枝花’,载歌载舞,丑行见长,诙谐幽默。这种表演风格很受观众的喜欢,我们也想通过这次活动能让更多的观众感受到赣南采茶戏独特的艺术魅力。”江西省赣南采茶戏剧团戏剧队队长赖舒华介绍道。
广东省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的传统花朝戏《卖杂货》选段《送货》,则以轻松幽默的剧情与生动的表演,展现了民间戏曲的鲜活生命力。木偶表演《脸谱梦幻》由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木偶传习所呈现,演员们通过灵巧的双手,让木偶在舞台上“活”了起来,引得观众惊叹不已。广东省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带来的广东汉剧表演唱《南国牡丹竞芬芳》更是以华美唱腔与精湛技艺惊艳全场。
“广东汉剧原称‘外江戏’,就是从中原迁徙到大埔,现在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广东省大埔县广东汉剧传承保护中心团长郑永华表示,此次来参加客家戏剧联盟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传播发展广东汉剧和学习交流其他剧种。
台湾红瓦民族舞蹈团的独唱《客家本色》则以深情的歌声,传递出两岸客家人同根同源的文化认同。台湾爱心艺术舞蹈团的舞蹈《千手观音》以震撼的视觉效果与精湛的舞技,展现了艺术的魅力。
“以舞蹈作为桥梁,希望台湾的朋友们也能够多多来大陆交流,让台湾的同胞们多了解大陆,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台湾爱心艺术舞蹈团团长赖燕萍期盼道。
台湾红瓦民族舞蹈团团长刘明仁则表示:“艺术来自于生活,生活当中有很多点点滴滴是可以串联起两岸三地很多民众生活上的回忆。”
戏剧周演出节目涵盖了闽西汉剧、赣南采茶戏、广东汉剧等10余个剧种,并特别邀请了上党梆子、花朝戏、三角戏等其他剧种参演。特邀嘉宾、文华奖与梅花奖双料得主陈素琴带来的上党梆子《大登殿》选段,以高亢的唱腔与精湛的表演,赢得满堂喝彩。
“上党梆子是我们山西的四大梆子之一,山西和福建一样都是具有30多个剧种的戏剧大省。客家戏剧联盟可以说是为客家戏剧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一个好的作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陈素琴介绍道。
启动仪式上,还举行了“跟着戏剧去旅行”集体签约仪式。本次活动将持续至8月7日,期间还设置了“江西”“广东”“福建”展演,开展中青年戏剧人才培训班、非遗集市等多项配套活动,旨在通过开展戏剧周这一活动,为戏剧艺术的发展与创新注入活力,进一步推动客家戏剧传承发展,让其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民营院团这些年的发展像雨后春笋一样,他们承担着送文化下基层的责任担当。客家戏剧周的举办,对于民营院团还有五省区的文化交流,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平台,让民营院团将来和我们的专业文艺院团在艺术水平上和艺术创作上能有一个同步发展的机会。”中国剧协副主席柳萍高度评价了五地之间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