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三部曲”奏出好图景 乡村振兴的“上杭实践”

2020-04-28 09:52:08 莫志强 施薇 来源:闽西日报  责任编辑:肖月青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龙岩4月28日讯(记者 莫志强 施薇 通讯员 林斯乾 李新元

在湖洋镇文光村里的观音井百果园,农户们正忙着采摘青梅,袋袋鲜果装满喜悦,“红土地上的花果山”已然进入丰收季,美好生活频频“招手”;

在汀江河畔的临城镇九洲村,蜜雪梨探出了“脑袋”,穿村而过的汀江绿道旁,格桑花开始拥抱春天,不禁让人联想到“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的美妙意境;

在旧县河东岸的旧县镇兰田村,杂乱之地已变身标准农田,水葫芦丛生的池塘,如今也波光粼粼,休闲垂钓时偶望四周,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美丽景象;

……

临近“五一”,昨日的杭川大地,乡村振兴画卷愈发多彩迷人,而这正是“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县”上杭以古田、湖洋特色乡镇以及20个省、市试点村为重点,全面推开乡村振兴之“门”的精彩缩影。不再是古田“一枝独秀”,而是“多点开花、共同发展”,乡村振兴的曲调清亮而悠远……

曲一:融合

“国家3A级旅游景区”观音井百果园,是“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文光村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农业+工业+旅游”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精彩文章在这里书写。

脐橙、杭梅、柚子、蜜雪梨、葡萄……万亩果园、千亩杭梅;连续举办三届“福建省梅花节”、四届“龙岩市杭梅文化旅游采摘节”;在现有年加工500吨杭梅的基础上,再增加2000多吨产能。一组数据体现的发展规模,成为这篇“融合文章”之“基”。

“受疫情影响,旅游受挫,我们便将杭梅制品由出口转为内销,并扩大加工规模、增加加工品种,努力保持发展平衡。”福建百果园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青说,“我们对农户仍实行保底价收购,而且还提高梅子采摘的工钱,吸引更多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增收,也以此缓解用工紧缺。”

在着力加工的同时,他们还做好果树保种、“花梅”试种,“融合文章”正在“扩容”:今年3月,囊括37个品种的全省首家县级果树保种园建成开放;从全国各地引种千株各类“花梅”,在12月和1月梅花绽放的基础上,已实现2—4月每月可见梅花。

一个观音井百果园,折射出了上杭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大力发展“旅游+”“+旅游”新兴业态,促进各相关产业深度融合的总体做法,而梅花节、杭梅采摘节,则是该县着眼提高文化旅游知名度而举办的重要活动。以“乡约你,来上杭”为主线,去年上杭共举办各种乡村游、“中国农民丰收节”等节事活动20余场次,游客达30多万人次。

文化是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又一要素,梅文化自不必说,作为最早的汀州府所在地的九洲村,千年古邑文化更是天然优势。村支书罗兴隆告诉记者,今年起三五年内,村里将陆续有河口文化湿地公园、遗址花园等文化项目落地。而旅游方面,年内计划重点实施村口至汀江绿道驿站沿线房屋立面改造、景观提升等工程。

文旅发展,得益于这个蜜雪梨产业专业村的“农”吸效应。据介绍,特色农业使村民年人均收入达1.6万多元,像陈树斌一户仅种蜜雪梨一年便可净赚11万元。几乎每户都种蜜雪梨,让这个悠静古村名声大噪。

做好“山、水、花、果”文章,建立慢生活系列度假体系,正是上杭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曲二:转型

一年前还是污水横流的8亩地,上个月套种了玉米和花生;昔日长满水葫芦的20多亩池塘,如今成了休闲垂钓基地。这源于污水处理设施的上马。

原来家家户户养猪,后来养最多猪的村支委林祥武带头响应号召拆了自家猪圈,如今村子成为“无猪村”;村民以前仅靠外出务工养家糊口,去年起村里开始发展洛神花种植业,打破了这种单一创收模式。这源于发展观念的转变。

转型,转型!以上的深刻变化发生在旧县镇兰田村。

村中公园、休闲步道、文化长廊、美丽花卉……向着生态宜居目标不断迈进,正是眼下的“兰田形象”。村党支部副书记曾贞春向记者介绍了该村发展生态农业和打造宜居环境的相关情况和计划:

——采取“党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引进“虎妈一家”种植洛神花200余亩,平均亩产1500斤,产值可达60多万元。受疫情影响,洛神花部分滞销。如今又到新一轮播种之际,相信10月开始采摘后会有好效益。

——村民腾出土地流转,可获每亩650元的年租金;平时到基地打工,每人每天可有80元工钱,而采摘季平均每人每月可获2000多元收入。

——力争今年内全面完成约3公里环山路硬化、建立家庭农场体验区、发展“农家乐”,两三年内建成矿山公园、水上乐园。

兰田村典型案例的背后,是上杭县在乡村振兴中推动试点村环境从污到治、发展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型实践——

扎实开展乡村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千村整治、百村示范”“最美村落”等试点示范活动,实施村容村貌提升工程,全县小流域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100%;

实施“十百千万特色现代农业提质增收工程”,出台28条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政策措施,去年实现茶果蔬、畜禽、薯业、林竹、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值95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03.2%,同时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44元,比增9.9%。

曲三:创新

今年1月初,在外务工回来的才溪镇下才村村民林某某,私拉村里路灯电线用于自家电磁炉,导致路灯超负荷运转而损坏。路灯管理员巡查发现后,将图文信息传至村里的网格化平台,经后台审核发布。被曝光的林某某第一时间到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向相关村支委和网格员解释,并接受法律教育。

这是下才村党支部书记王伟向记者介绍的该村法律服务工作室发挥作用的一个案例。下才村法律服务工作室成员由法律顾问、村支委、网格员、文员等组成,网格员由有威望的党员代表或村民代表担任。他们积极提供法律法规宣传咨询服务,并通过每户一部智能手机连接村网格化平台终端,曝光反面典型,开展宣传教育。

如今,在上杭,村级有法律服务工作室,乡镇有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一张法律服务基层网已织就,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法治保障。

创新综合治理,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上杭县将乡村振兴工作列入县对乡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红黄牌”督查落实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红心特警铁骑队”;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污水处理全覆盖和乡镇污水处理厂第三方运营;在一些乡镇探索建立“路长制”“人大代表监督制”“民俗民风结合制”等管理模式,引进建立市场承包管理机制。

在农房整治方面,该县专门出台提升试点十条正向激励政策措施,其中就包括试行“地票制”,对拆除空心房面积达50平方米以上的,由村集体发给“地票”,在符合村庄规划、“一户一宅”、用地限额规定的前提下,可作为补偿、调整、置换依据。

此外,该县还正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引导民间自治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通过“点赞台”“曝光台”“红黑榜”等督促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融合、转型、创新,当前,乡村振兴“三部曲”正在杭川大地奏响,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美图景跃入眼帘……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