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点燃红色新动力 小池迈步更得劲

2019-07-10 10:03:38 黄筱菁 丘灵玥 温连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邱妤   我来说两句

《红色军号》山歌戏

东南网龙岩7月10日讯(记者 黄筱菁 通讯员 丘灵玥 温连光 文\图)1929年夏,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政治部主任陈毅率领英勇善战的红军战士“三打龙岩城”,由此打开了闽西革命斗争新局面。时间的车轮不断向前,今年是红四军“三打龙岩城”胜利90周年,90年间,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稳步发展的振兴之路,龙岩在新的历史时期迎来了新的腾飞。

作为“三打龙岩城”重要见证地的龙岩新罗区小池镇,红色种子,也一直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如今,小池镇在着力修缮红色旧址群、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同时,借助各种形式讲好小池红色故事。继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当下的小池乡村振兴的步伐迈得越加轻快。

三打龙岩城 打开斗争新局面

时钟拨回至90年前。

1929年5月中旬,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再度入闽,决定出其不意首先攻取龙岩城,然后攻打永定或漳州,消灭陈国辉部,扩大红军的影响。

5月22日,红四军浩浩荡荡经上杭古田向龙岩方向挺进,并于当天下午来到龙岩城西30里的小池乡。与此同时,古田、小池、大池一带农民在地下党领导下纷纷举行武装暴动,策应红军。

当晚,毛泽东、朱德在驻地——小池“赞生店”楼上召开了军事会议,听取了闽西特委派来的龙岩县委负责人郭滴人介绍情况,随即拟定了攻打龙岩的作战方案。据党史记载,5月23日,红四军兵分两路,首先攻占了龙岩城的前哨阵地龙门圩,乘胜追抵城下。随后,红军两路合围,守敌抵挡不住,节节败退。负责留守部队指挥的敌参谋处长庄凤骞逃至漳平,补充营长彭棠率残部逃往永福。红四军二次入闽首战获胜,龙岩城遂告解放。

攻占龙岩当天下午,红四军为了诱敌归巢,扩大红色区域,主动撤离龙岩城,挥师永定。而退往漳平永福的陈国辉残部,于5月25日窜回龙岩城。6月3日,红四军第三纵队与闽西地方武装红五十团及龙岩赤卫队相配合,分南北两路合力再度攻占龙岩城。

再克龙岩城以后,红四军又随即主动撤出龙岩、永定,向西及西北转移。在攻打上杭白砂后,退往连城新泉养精蓄锐,准备三打龙岩城。在此期间,还推动了连城南部十三乡暴动,并建立连南区革命委员会,使得长汀、连城、上杭、永定和龙岩五县边界地区全部成了红色区域。

6月17日,毛泽东、朱德在新泉“望云草室”住地接到闽西特委送来的报告,得知陈国辉主力已全部返回龙岩,立即下达向龙岩进军、彻底消灭陈国辉的战斗命令。18日下午,红四军抵达小池,当晚,在“赞生店”楼上召开军事会议,对第三次攻打龙岩作了周密的部署。由于地方党组织和当地群众的大力协助,敌我虽近,龙岩城里的敌人却对红军的行动一无所知。

据《闽西革命史》记载,6月19日,红四军乘敌不备,在闽西地方武装配合下,突然从西、南、北三面向龙岩城发动猛攻,迅速突入城内,敌第一混成旅驻龙岩城的主力2000多人全部被歼,第三次占领龙岩城。6月20日,中共红四军前委、中共龙岩县委在中山公园召开有3万多军民参加的祝捷大会。次日,龙岩县革命委员会成立,邓子恢任县革命委员会主席。

根据《三打龙岩城史料选编》,红四军三次攻占龙岩城,巧妙地利用军阀混战有利时机,“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此后,土地革命的浪潮波及龙岩、永定、上杭、长汀、连城五县,打开了闽西革命斗争新局面,促进了以上杭古田,龙岩大池、小池为中心区域的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修缮后的赞生店

修缮旧址群 红色历史现新生

夏日的小池镇,于蓝天白云之下,被葱绿的群山环抱着。人们悠闲地坐在家门口,吹着习习山风。不远处,一座两层的老屋很是醒目,不断有人进进出出。

这座老屋,是修缮完成的“三打龙岩城”旧址之一——赞生店。如今,这里是“红四军三打龙岩城纪念馆”。里面集中展示着这段红色历史,并展出部分红色文物。走上二楼,木制地板发出咯吱的声响,一张长桌上,油灯静立。思绪顿时被拉回90年前,眼前仿佛出现革命家们对战斗做出周密部署的情形。90年后的今天,来自各地的人们陆续走进这里,听着讲解员的介绍,回顾历史,不忘初心。

另一处旧址,也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游客。在小池镇汪洋村,绿树掩映下,已有332年历史的龙池书院经修缮后焕然一新。这座沿山而建,分为上、中、下书院三部分的古老书院,一直以来是村里的文脉,而后,又见证着红色历史的诞生。

“龙池书院是龙岩保存最好的古书院,也是集儒家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书院。1929年5月23日凌晨,毛泽东、朱德在书院前的田野上召开班以上干部和党员活动分子会议,亲自作了攻打龙岩城、消灭陈国辉的战前动员。”小池镇党委书记陈东华向记者介绍道。

在龙池书院,记者遇到了从小在书院里上学的66岁汪洋村村民陈兴堂。“我还小的时候,老师经常跟我们讲起这里发生过的红色历史,从那时起我知道,我读书和生活的地方这么不一样。”站在曾经求学的地方,陈兴堂感慨万千,“现在这里被修缮保护,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不仅让我们有回忆的地方,更让后代能了解这段历史,知道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对红色旧址的保护和开发,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小池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保护,投入人力物力,先后修缮复原了龙池书院、赞生店、陈仁麒将军故居等一批红色旧址,对旧址内外部环境进行提升美化,同时精心打造闽西第一个以‘三打龙岩城’为主题的红色旧址群,使它们成为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红色文化的新阵地。”陈东华说。

陈东华介绍,接下来,还将积极修缮和开发红军小道、红四军医院、将军庙阻击战等红色旧址,通过红色旧址的保护、红色故事的挖掘、红色文化的宣传、红色基因的传承,让当地人对红色历史了解的同时,增加文化自信和使命感。

讲红色故事 建红色教育基地

这几天,龙池书院的讲解员、龙池中心小学教师吴健英很是忙碌。每天都有不同的团队前来参观或进行党建活动,她都要以饱满的状态认真地讲解。

不仅是龙湖书院,赞生店、陈仁麒将军故事等小池镇红色旧址也迎来参观的高峰。据初步统计,仅“七一”前后,小池共接待游客2000多人,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企业团队、小池镇各党组织等纷纷组织党员干部到这里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接受红色教育和洗礼。

红色旧址,从单一的陈列参观,延伸至教育、研学等功能。“小池距离市区仅18公里,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我们融入‘大古田’建设,把红色旧址群结合主题教育,打造成有影响力的红色教育基地,在宣扬小池红色历史的同时,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和意义。”陈东华说。

小池人知道,要保护、利用好红色旧址,也要挖掘、讲好红色故事。在“三打龙岩城”90周年之际,山歌戏《军号响起》在龙池书院内上演,这部戏改编自红军第一位女司号员廖仁美的故事,用山歌戏的方式演绎,让观众倍感振奋;刚刚过去的6月,小池镇举办红色故事演讲比赛,25名选手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发生在小池土地上的红色故事和涌现出来的革命英雄;在小池中心小学的文艺汇演中,由小学生们表演的小品《红色小号手》,得到了观众的高度认可……

不同的讲故事方式,同样的初衷。陈东华表示,小池是一片红色热土,牺牲的烈士就有360多位,里面有许多感人的红色故事,“我们把挖掘出的红色故事,通过山歌戏、演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传播呈现,力求让更多人知道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红土地上的后人,传承红色基因,必定要从小抓起。和龙池书院仅一街之隔,就是小池中心小学,吴健英介绍,平日里学校举办主题班会、文艺汇演等活动,都会结合红色文化,让孩子们从小就心怀红色基因。“现在,学校有9名学生经培训成为镇上的‘小小讲解员’,课余时间到龙池书院等红色旧址义务为游客讲解,一方面激励他们传承红色文化,另一方面这也成为小池红色旅游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吴健英说。

培斜乡村旅游吸引了各地游客。

不忘来时路 乡村振兴快步走

红色基因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在小池从未间断。

在革命基点村培斜村,宽敞的竹凉席加工厂里一片忙碌,机器的声音夹杂着竹子特有的清香,给夏日的培斜增添了一种独特的活力。

眼前的培斜村,新房矗立、环境宜人,可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因山高路远、交通闭塞、信息不通,这里还是省定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1993年,村两委突破思想束缚,在反复考察和考虑后,决定发挥竹林资源优势,发展竹凉席产业,鼓励18个党员带头办厂,并注册“天然牌”竹凉席商标。此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2008年至2010年间,培斜村扩大生产规模,建成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将原先的麻将席改为竹条席,生产实现从纯手工向机械化推进。“现在我们生产的竹凉席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介绍,目前村里共有竹制品加工企业42家,2018年,全村竹制品年产值达1.6亿元,辐射带动了周边乡镇劳动力就业。

产业逐渐兴起,让培斜人尝到了致富的甜头。在农林产业持续增长的同时,培斜村开始探索多结构产业发展模式。2013年,经培斜村两委、村民代表、党员代表会议讨论研究,决定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依托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和九溪庐原始森林生态优势,开发培田乡村游和九溪庐生态旅游,打造培斜福海龙乡旅游景区。2017年以来,当地还开发研学体验文化旅游,促进旅游产业由观光游向休闲度假体验式的特色乡村全域旅游转型。“去年,培斜接待游客68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超3000万元。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让培斜人气兴旺,更是助推了乡村振兴。”华锦先说。

2018年,培斜村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2.35万元。从贫困到振兴的飞越,华锦先说,是当地人继承红色基因,牢记革命先辈的精神,发挥党员干部先锋作用的结果,“每个时期、每个产业发展当中,村里的党员干部都带头在前,敢于争先,突破束缚”。

以红色精神为内生动力,小池发展更加有劲。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小池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紧抓新罗百香果、竹凉席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机遇,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并积极推动荷花养鱼、葛根种植项目落地生根,推进林下经济金花茶、铁皮石斛、养蜂等种养殖发展,逐步形成百香果1510亩、大棚蔬菜2800亩、莲藕2250亩、葛根120亩的高效农业生产格局。2018年,小池镇社会总产值19.8亿元,增长12.83%,农业总产值1.69亿元,增长3.3%。增长的背后,是小池镇将红色与绿色资源优势相结合,共促乡村产业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