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山区校园足球的振兴之路

2019-03-20 10:14:34 赖志昌 丘栋辉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邱妤   我来说两句

育文化 践行“快乐足球”理念

如今,新罗很多学校都将足球纳入学校体育课程教育体系,每周安排至少一节足球课为必修内容的体育课,为学生提供学习足球的机会。记者现场观摩了一堂白沙中心小学的校园足球体育课,尽管天气寒冷,但这些小队员在球场上全力以赴,拼劲十足。

今年读五年级的张函伟在场上司职前锋,别看他个头小,但球场上,他攻城拔寨,相当勇猛。从三年级开始学踢足球,如今张函伟已成长为校队队长,代表学校打比赛、争荣誉。“我喜欢足球课,踢足球让我感到快乐!”除了上文化课外,张函伟最享受足球课,他说学校的足球氛围很好,让他爱上了这项运动,他的梦想是成为武磊一样的足球运动员。

像张函伟一样的孩子,对足球的喜爱溢于言表。实际上,这些孩子能够喜欢足球,与学校有着很大关系。“要让孩子们喜欢足球,关键的是要培养兴趣,营造浓郁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詹继斌告诉记者,在发展校园足球文化的大环境下,学校践行“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核心理念。他强调,“校园足球并不是竞技足球,输赢并不是最重要的,发展校园足球关键要让孩子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感受其中的快乐”。

“当然,我们不可能强求让每一个孩子都喜欢足球,我们把自主权交到孩子手中。”詹继斌告诉记者,目前全校有24个班,共900多名学生,从三年级起,每个班都组建了男、女足球队,每年学校都会组织校园足球联赛,班级与班级间进行比赛切磋,该校的校园足球联赛迄今已举办五届。在龙岩学院附小,学校同样注重培养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学生几乎人手一球,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足球队旗、队徽,形成“班班有球队,月月有球赛”的文化氛围。除此以外,学校还不定期举办校园足球文化节、足球文化周等活动,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

发展校园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不过,推广校园足球之初,当中也面临不小的阻力,其中便有来自家长的担忧。一些家长担心孩子踢球会影响学习,希望学生把时间放在文化科目、应试科目上,另外,有的家长担心激烈的足球运动对孩子有损伤。

“家长们的担忧也能理解,不过从我们学校的情况来看,踢足球不但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反倒能够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詹继斌告诉记者,踢足球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之余得到放松,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而学校选拔校队运动员不仅要热爱足球,学习成绩也不能拖后腿,选拔校队成员也有严格的标准,其中一项就是,语文和数学两科考试成绩加起来不能低于160分。

作为校队队长,张函伟每天要花费两小时练球,有时甚至比做作业的时间还长,但他目前在班里总成绩排名保持在前五。“父母并不反对我踢球,足球让我感到快乐,劳逸结合,也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张函伟说。

“足球是一项团队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教会他们团结协作的品质。”卢衍黄与詹继斌有着同样的感受,他告诉记者,从孩子迈进学校大门,长期浸润在浓郁的足球文化之中,经过几年的训练,很多孩子的足球技术水平有所提高,身体素质得到增强,因为足球许多孩子的性格也变得更加自信,敢于表达。

为了培养更多的校园足球人才,白沙中心小学、龙岩师范附小等学校还进一步深化了足球人才的梯队建设。由校内组织班级联赛,在此基础上选拔组建每个年级的男、女代表队,校代表队之间组织校际联赛,这一套完整的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如今已在新罗全区建立起来。而通过赛事,不仅完善了人才梯队的建设,使得校园足球水平得到提高,也让学生有机会得到进一步深造。

“这些年陆续有优秀的学生被输送到厦门、福州等学校继续深造,有的甚至走上了专业运动员的道路。”邹清告诉记者,通过选送校园足球中的佼佼者,为输送专业足球人才提供了另一种有效渠道。像龙岩学院附小毕业生陈露莎三次入选女足国家集训队,对于非体育专业的学校来说,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这些校园足球小将们,未来也可能走上职业化道路,甚至成为武磊这样的未来之星。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