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武平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 打造绿色生态会客厅

2018-12-26 09:06:55 赖志昌 王发祥 邱晓丽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卦坑水库 钟炎生 摄

享“绿色红利”

为了还百姓一江清水,武平加大对自然生态的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集中开展了象洞溪、中山河、桃澜河等综合整治项目。自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关闭拆除猪舍154.11万平方米。

以象洞为例,武平展开象洞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百日会战”,通过“拆、转、治、清、管”的整治思路,将省交接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提升为Ⅲ类水。

“通过各方努力,如今全县小流域水质稳步提升,已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武平县总河长办公室专职常务副主任郑福良介绍,为了巩固成效,武平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县、乡、村三级河(湖)长,县、乡(镇)由党政领导共同担任河(湖)长,并聘请河道专管员,完善河道巡查制度以及河湖管控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为建设闽粤赣边“宁静、和谐、美丽”的生态环境,实现“打造和谐边界、构筑绿色屏障”的目标。今年10月,在武平县召开了福建武平、广东蕉岭和平远、江西寻乌和会昌“三省五县”检察机关及河长办生态保护区域协作第一次联席会议,签订了实施意见,初步建立了闽粤赣边生态保护区域协作机制。

如今,生态优势已然成了武平最大的资源优势。“老百姓也在其中享受着绿色带来的巨大红利。”武平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7年,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43.1万亩,实现产值27.66亿元,同比增长14.2%。今年上半年,新增林下经济经营面积1.3万亩,实现产值14.6亿元;2017年全县新增“森林人家”13家,总数达到61家,年接待游客63.4万人次,森林旅游收入达6.72亿元。2017年,到武平旅游人数207.07万人次,同比增长21.6%;实现旅游收入19.27亿元,同比增长26.2%。

林下经济方兴未艾,旅游业红红火火。“来武平,我‘氧’你!”的标语,成了当下武平旅游对外宣传最具魅力的口号。

如今,“城在山中、水在城中、人在画中”的生态文明武平正成为现实,这个闽粤赣边山城,正绽放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无限魅力。

岩说

打好绿色生态这张“底牌”

日前,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主办的“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在广州开幕,在该活动中,武平成功获评“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成为今年全省唯一、龙岩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县份。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旅游大县”“中国天然氧吧”等称号之后,武平又添一张“国字号”绿色名片。

一张张生态名片的背后,是武平践行“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科学发展理念的结果。地处闽粤赣边界的武平,资源相对贫乏,工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较龙岩其他县市,并不具备优势。不过,武平也有其突出的特色与优势所在。作为生态资源大县,该县拥有林地3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9.7%,空气质量更是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扬长避短,才能彰显特色。绿色是武平鲜明的底色,更是其发展的特色。多年来,武平也充分意识到了这一点,护好绿色生态这张“底牌”,坚持环境污染治理,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具体做法是,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加大自然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集中开展象洞溪、中山河、桃澜河综合整治项目,同时加快仙女湖、平川河“一河两岸”等项目建设,加大环保监督与监管力度,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和谐发展之路。

生态优势如何转化为发展优势?这同样是武平多年来努力探索的命题。近年来,武平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并持续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让“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两者兼得,让老百姓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取更多的生态红利与绿色福祉。

眼下,武平绿色品牌的影响力正不断扩大,绿色经济展现出勃勃生机。数据显示:2017年,到武平旅游人数207.07万人次,同比增长21.6%;实现旅游收入19.27亿元,同比增长26.2%;2017年,全县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43.1万亩,实现产值27.66亿元,同比增长14.2%。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老百姓成为绿色福利的最大受益者,进而成为绿色发展的坚定践行者。打好绿色生态这张“底牌”,唱响绿色发展“协奏曲”,如今的武平正迈步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上。(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志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