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汉剧《伯公灯》首演 敬献闽西革命儿女

2018-11-14 09:25:01 赖志昌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古老汉剧 薪火相传

闽西汉剧,旧称“外江戏”,是福建六大剧种之一,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在闽西客家地区,闽西汉剧被客家人亲切地称为“家乡戏”。这朵“南国牡丹”,早已深深留存在客家人的记忆与文化中。

伍银莲唱了46年汉剧,回忆起闽西汉剧当年的辉煌,她记忆犹新:“闽西汉剧当年那个火,我们常在闽粤赣三省巡回演出,风风火火一演就是两三个月,场场都是爆满,观众还得排着队儿买票!”

随着时代变迁,闽西汉剧也遭受到了冲击,渐渐被人们所淡忘。“现在光景差很多了,许多优秀汉剧人才流失,观众也不爱听了,再不保护恐怕再也没人传承了。”伍银莲有些无奈地说。

2006年,闽西汉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过,和其他“非遗”一样,其也面临传承和发展的困境。“最主要是人员传承问题,优秀人才流失严重,行当都不齐全了。”刘佳柳告诉记者,随着时代变迁,汉剧面临传承人才断档、演出团队不稳定、观众群体老龄化等困境。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闽西汉剧,2012年龙岩市汉剧团升格为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政府在政策、资金上给予大力扶持。“从中央到省、市都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从2013年至今,汉剧每年演出在100多场。”龙岩市文广新局局长王汝彬介绍,自2013年起,政府以购买演出的形式,鼓励、扶持地方“非遗”剧团开展“文化惠民·周周有戏”公益演出,每年至少完成百场演出。

除了扶持剧团演出,一项闽西汉剧人才传承与培养计划也在实施当中。为了培养出高素质、高水准的闽西汉剧传承人才,2010至2016年期间,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先后选送50多名学员,分赴上海戏曲学院、中国戏曲学院附中等地委托培养。“这些学员深造后,又重新回归中心,为闽西汉剧的传承注入新鲜的血液。”刘佳柳说,近年来,龙岩市汉剧传习中心推陈出新,创新并复排了一批传统经典剧目,通过持续开展“闽西汉剧下基层”“闽西汉剧进校园”等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并编撰出版《闽西汉剧丛书》,持续推广宣传闽西汉剧。

如今,在政府和传承者们的推动下,闽西汉剧薪火相传,走向复兴之路。

记者手记

让更多人铭记历史

在《伯公灯》演出的三天里,记者在现场看到,演出剧场几乎场场爆满,观众小至七八岁的孩子,大至七八十岁的老人。剧目演出过程中,现场几乎没有人提前离场或退场。还有一些观众甚至连续几天赶过来看戏。

从这些细节以及后续观众的评价声中可以看出,这是一台深受大家喜爱的剧。《伯公灯》的故事取材于真实的革命历史,通过挖掘当中感人的细节,运用现代化的舞台表现手法,满足了当代观众挑剔的味蕾。

这出剧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在当今社会更具红色传承的教育意义。通过将革命故事呈现在舞台,让当代人铭记历史,同时也向无数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默默牺牲的闽西客家儿女致敬。

随着《伯公灯》的成功首演,它将成为展示闽西红土地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舞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闽西的革命历史。当然,闽西仍有很多鲜活的红色历史与素材,期待更多的红色故事被搬上舞台。(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赖志昌)

 

1  2  3  4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