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客家女杨芳的匾额情缘

2018-09-19 09:02:47 戴敏 黄水林 陈析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杨芳为来到陈列馆参观的游客介绍“文明有象”匾额背后的故事。

东南网龙岩9月19日讯(记者 戴敏 通讯员 黄水林 陈析兴 文/图)走进连城县博物馆中的“明清牌匾陈列馆”,300多方型制不一、古朴又庄重的匾额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眼球,让无数前来参观的游客大开眼界。“每一方匾额都述说着一个故事,承载着一段文化,这就是匾额让我着迷的地方。”看着琳琅满目的匾额,陈列馆女馆主杨芳说。

20载春秋,800方匾额,从古玩爱好者到匾额学者,杨芳的匾额情缘一直在路上……

一方先祖牌匾,开启匾额情缘

回忆起当初结缘匾额,杨芳仍然感叹这是缘分。1999年,同是收藏爱好者的丈夫谢远忠偶得一方“文魁匾”。这方匾,受匾人是考中举人的杨宾,看到与自己相同的姓氏,激起了杨芳的兴趣,出于好奇,她对照匾额的上、下款,四处查找资料,最后惊喜发现受匾人竟是自己的祖先。

“文字的东西,才是经典和永恒的。”“文魁匾”让杨芳感到自豪,而作为一种文字和文化的传承,匾额和它背后暗藏的文化与历史,则让杨芳深深迷恋上了匾额。

纪晓岚在连城留下的真迹“文明有象”匾,清代两朝名臣王杰的“芹宫试浪”匾,福建提督学政初彭龄的“美济湘琳”匾……在陈列馆内,这样的珍品匾额比比皆是。

20年来,为了收藏匾额,杨芳不仅几乎用尽家财,更是跑遍大江南北。“为了收集这块匾额,我和爱人辗转了几千公里,花费了10多万元。”站在纪晓岚题写的“文明有象”匾前,杨芳感慨万千。这块匾额出自连城,几经易手,为了购回此匾,杨芳夫妇吃遍苦头,最终从一位北京买家手上买回。

多年来,杨芳和爱人几乎将所有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放在匾额的收藏和研究上。她几乎只购不售,花费了近千万元,甚至连房子都抵押给了朋友。

如今,杨芳已收藏800余方历史悠久的匾额,种类涵盖翰林书法名家匾、圣旨匾、功名匾、堂号匾等等。其中,70%以上的匾额出自客家地区,福建博物院专家参观陈列馆后惊叹,从来没有见过品种如此齐全的匾额。

去年,有一位收藏家出价100万元,想收购杨芳的几块珍匾,被她一口拒绝了。“这些匾额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做母亲的,怎么舍得卖孩子呢。”杨芳说,这些匾额也凝结着她与丈夫的爱情,同时也是他俩生活的全部。

“为了匾额,我失去不少,但得到的更多。”杨芳说,每一方匾额饱含的传统美德、人性道义,让她的精神世界格外充实,深深打动了她,也改变了她的生活。她也常常用这些,在生活细节中教育女儿。

空闲时打理匾额已成为杨芳的习惯。

爱上匾额文化,她成文化大使

“这块‘顺德遐龄’匾,是为女性祝寿之用,意在告诉人们顺应德行为人处事,做到问心无愧便能长寿。”走在陈列馆中,杨芳介绍着一方方匾额背后的故事,如数家珍。20年的收藏与研究,杨芳已逐渐成长为了一位匾额文化的专家。

“这些牌匾得来不易,但要挖掘其背后的历史则更加困难。”丈夫谢远忠深有感触地说。由于匾额文化未获重视,匾额往往散落民间,需要一方方地收集。夫妻俩协同分工,由他负责四处收购匾额,而杨芳则负责研究、修复、展示、解说。

在匾额收藏遇冷、匾额研究专家稀缺的尴尬境地下,对于学历并不高的杨芳来说,要想了解匾额背后的文化故事,难度极大。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研究,2006年,杨芳放弃了原本收入不菲的工作,转而到连城县博物馆成为一名普通职员。

此外,杨芳花了2万多元,买了数十套历史略传。她一字一字翻阅查证,通宵达旦,渐渐地,围绕在每一方匾额身上的历史典籍,在杨芳的记录和研究下,拂去历史的尘埃, 鲜活重现。

“这块‘文魁’匾,为了查清它的历史渊源,我先后翻阅了清史稿、清代翰林传略、清代职官年表等多个史料,最终确定了它的由来。”如今,这一方方匾额背后的历史,杨芳早已烂熟于心。她指着纪晓岚所提的“文明有象”匾,介绍道,这方匾出自连城塘前乡迪坑村,当年这个村的一客家人考中秀才,府试期间,正好是纪晓岚巡视,为了褒奖这个家族教育成风,纪晓岚提笔写下“文明有象”。

随着研究的深入,匾额背后蕴含的博大文化让杨芳着迷,她更萌生出想法:要将这巨大的文化宝库与世人共知共享。

今年1月,耗时5年,杨芳五易其稿的《古匾集粹》正式出版,这也是福建首部匾额文化研究专著。该书对客家匾额的起源与发展、价值与意义、款识与释读等进行详细描述,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匾额的特点、类别、工艺,编纂了近400方匾额较为详细的注释。

此外,明清牌匾陈列馆也是杨芳历经四年,博采众长创办的福建省首家以匾额文化为主题的陈列馆,在她的全力推动下,连城还将在客家文化公园修建客家匾额博物馆。

与此同时,她将匾额文化推向了全国,她两次赴台成功举办“客家源流匾额展”;她参加首次“中国匾额文化保护与传承活动”,让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了解到闽西有一个令人瞩目的牌匾馆;她上了央视大型人文纪录片《我从汉朝来之家的记忆》,让全国各地观众了解到闽西客家文化的丰富多彩与厚重……

记者手记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采访中,最打动杨芳的,是匾额文化的博大精深,题词字字珠玑。匾额文化包含了书法、礼仪、文学、历史、制度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其核心讲述的更多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方略。杨芳从匾额文化中充分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匾额中透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更成为教育她与家人为人处事的现实教材。于大处说,匾额也素有“匾额载道,治国重器”之美誉。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匾额文化,无疑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组成部分。

开拓和挖掘匾额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相接轨,从匾额文化中汲取力量,不仅能为个人发展作出指引,也能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