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长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河田实践”

2018-09-03 10:44:06 范波 蔡添高 王其文 李辉元 来源:闽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龙岩9月3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 8月27日,长汀县河田镇伯湖村“新农人葡萄园”举办的葡萄采摘节接近尾声,记者来到这里,看到葡萄大棚里工人忙着整理田畦,葡萄园的主人、大学生回乡创业团队的赖斌、傅桥、兰建春正为晚上的“新农人讲习所”开课做准备。

今年,赖斌他们迎来大丰收,产值过百万,不但实现了他们的自主创业梦,还带动周边40多户贫困户脱贫,也让伯湖这个水土流失重灾区多了一片绿!

像这样的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河田镇还有不少,正扛起当地乡村振兴的大梁。至2018年上半年,全镇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46家,家庭农场238个;由本镇农民牵头创办的涉农企业(公司)63家,在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起着主力军的作用。

“我们河田近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在乡村振兴中具有自己独特的作用,能够很好地串起产业、生态、人才、组织和文化等乡村振兴要素,实现各要素共同振兴。”长汀县政协副主席、河田镇党委书记林天荣介绍说。

深挖传统优势、做大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盛满一碗“米饭”

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河田鸡产业便是全镇重点发展的特色产业。

2013年8月,养殖专业户蓝晓红牵头成立“长汀县香草家禽养殖技术专业合作社”,推广科学智能化养鸡,吸引了115户农户加盟。他们通过组团定购,与知名饲料供应商达成优惠直供合作协议,大幅度降低养殖成本。此外,对合作社成员的产品实行统一销售,打通了连接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有效的合作方式,既确保了产品质量,又增强了产、供、销全过程的话语权,有力推进了合作社成员的融合发展,为全镇养殖户提供了合作发展的典型示范。

此后,一大批养殖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目前,全镇已形成年出栏河田鸡150万羽,存栏60万羽的规模,已实现电子商务、手机互联网销售,产品走向全国。

水稻种植也是河田镇的一大重点产业。

2015年4月,由全国种粮大户、全国农机大户傅木清发起,联合镇内7家合作社成立了长汀县融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镇党委政府的扶持帮助下,总结出了:新型主体推进,“五新”技术支撑,政策支持引导,田间学校培训、产业融合发展的“融万家模式”。联合社基地已建成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农业机械保管服务区、稻谷烘干区、优质稻加工区。在全县流转土地6000多亩,建立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至2017年底,联合社资产已近2000万元,实现年销售额1600多万元,带动农户1230户,实现盈余近200万元,助农增收123万元。

一个个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为河田的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据统计,2017年,全镇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产值占全镇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

吸引人才回归、运用科技致富,给乡村振兴添上一把“柴火

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

2018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下,由赖斌、傅桥、兰建春等3位回乡大学合资在该村创办的生态农庄正式启动。

通过流转耕地130亩,建立“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首期建设30亩智能温控大棚,利用生态管护和智能温控技术,种植各种名优特水果,打造生态采摘果园,带动农民(贫困户)增收。

“之所以会选择回乡创业,一是现在党对农村的各项扶持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实,给我们提供了我广阔的舞台;更重要的是镇党委政府给予我们保姆般的服务,让我们充满信心!”傅桥说。

下一步,他们将重点发展农家乐、民俗文化、创意花海,名贵珍禽观光等产业延伸。

易小贞,福建省劳动模范,长汀县河田镇贞美红叶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绿之梦”家庭农场农场主。

早在2011年,她就敢为人先,集中连片流转土地200多亩,栽植百香果和林下养殖河田鸡,踏上了发展休闲农业的道路,打造游人向往的农场体验农耕文化乐园。

2014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创办了全县首家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形成了以电商为龙头、辐射多个产业、集“电子商务+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观光旅游”以及水土保持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综合性家庭农场,为全县18个乡镇的优质农产品宣传发布、帮销、代销提供平台。

傅木清发起成立的长汀县融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可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他们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与中国科学院谢联辉院士植保团队签订了水稻病虫防治等多项合作协议。通过科学管理,提升了水稻品质,降低了农业污染,联合社的经营发展走上了优质、高效、可持续之路,带动农户科学种植水稻3万多亩。

下一步,河田镇党委政府还将着手于农村“土专家”的培养,定期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事业。

打造生态品牌、助推脱贫攻坚,让乡村振兴收获一份“情怀”

河田镇是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重要发源地和主要实践地。近年来,全镇新型农村经济组织主动融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游坊村,过去水土流失严重,山光水浊、地瘦人穷。在治理荒山过程中,镇党委政府引导该村农民合股成立春缘桑葚农业合作社,开发种植桑葚,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春缘合作社已开发种植桑葚60多亩,还发展了枇杷、杨梅和美国糖橘等品种的种植。昔日崩岗群遍布的火焰山,如今变成一年四季常青常绿的花果山。

南塘村村民陈金亮于2013年底返乡创办家庭农场。投入400多万元,立足标准化、规模化,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实施马尾松林下套种金花茶。此举不但改善了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还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如今,他承包和租赁的700亩山场,还种植罗汉松、香樟、桂花等,总面积430亩。

镇党委、政府也抓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兴起的机遇,注重增强其龙头作用,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仅 “新农人”“绿之梦”等19家农业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就带动贫困户180户、576人脱贫致富。南塘村贫困户李腾火木、李火木生、罗礼祯等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春缘合作社实现增收脱贫。融万家联合社吸纳建档在册贫困户43户,通过为贫困户提供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服务,让贫困户空出富余时间从事其他工作创收,其中部分贫困户直接在联合社务工提高家庭收入。

“实践”就像长河,生生不息;“实践”犹如树叶,片片不同。河田镇立足本地,发挥优势,在希望的田野上探索着乡村振兴的“河田实践”,散发出大地的芬芳。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