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龙岩各地 > 正文

革命基点村培斜的乡村振兴“三部曲”

2018-07-12 11:42:58 傅长盛 来源:闽西新闻网  责任编辑:李凌生   我来说两句


图为游客在培斜村九溪庐漂流

东南网龙岩7月12日讯 据闽西新闻网报道 进入暑期,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停满大小车辆,每天都有数千名游客涌入,到此研学、休闲、观光。

9日,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小池镇党委书记陈东华介绍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还是省定贫困村的培斜,在村党支部带领下,白手起家,发展竹器加工业、茶业、电子商务和乡村旅游,闯出了一条成功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村:从线下到线上拓展

培斜村村民华常波的竹凉席加工厂生产车间一片繁忙。20年前下岗的华常波回村里办厂,去年厂子产值达1200万元。“今年竹凉席供不应求,村里40多家竹凉席企业生产都忙不过来,不少单都不敢接。”华常波告诉记者。

培斜村是革命基点村,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区域,尤其是九溪庐自然村有一批接头户,为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但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全村700多人仍穷得叮当响,靠种植香菇、外出打工过日子,人均年收入在1000元以下,村集体收入不足5000元。

1993年,村党支部以村内开办第一家竹席厂为契机,鼓励18个党员带头办厂,牵头成立小池培斜竹制品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商标,并新建20000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此后,村里组织投入380多万元新上竹帘席生产项目,带动100家农户装配100台编织机,截至目前,已形成全年生产门帘席100多万床的规模,竹席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去年,全村竹制品年产值达1.6亿元。

2010年,大学生华永良开了该村首家淘宝店,短短3年,卖的羽绒服货值就超600万元,竹制品销售额也超200万元。为推动电商产业发展,培斜村搭建了近5000平方米的淘宝村办公地点及仓库,采取对入驻商家实行一年免租,免费制作店牌、货架和装修店铺,货源担保、厂家先供货后收款等优惠措施,成功吸引20家实体店入驻和120多家网店投入运营,带动200多人从事电商业,经营范围涉及竹制品、茶叶、汽车用品、服装销售等,摘得“福建第一淘宝村”桂冠,成为我省唯一被列入“中国淘宝村”的村。去年,该村电商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

生态村:从茶果到乡村旅游

培斜地处深山,拥有山林1.4万亩,生态资源丰富。竹器加工产业成规模了,村党支部并没有放弃生态产业,而是挖掘新优势,种植200多亩水蜜桃、雪梨、金橘等果树。

2003年初,村党支部又引进优质铁观音、丹桂等茶苗,引导党员带动村民种植茶叶,并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还统一申请注册“采薇牌”“小池牌”商标。目前,全村共种植茶叶1500多亩,有茶叶加工厂10余家。从上杭古田嫁到村里的妇女雷月英,种了300多亩茶叶,去年出产茶叶1.5万公斤,实现产值30万元,其茶场的茶叶被评为“无公害有机茶”。

培斜果茶声名鹊起时,培斜人又将眼光瞄准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筹备和招商,培斜村先后引进3家投资开发公司和1家策划营运管理公司,负责旅游项目开发、营运管理,建设水果采摘园、儿童游乐园、泼水广场、溪流漫步等乡村旅游项目,尤其是依托九溪庐8000亩原始生态公益林优势,做出与众不同的“林下经济”:开发古道攀登、网红桥、抖音台、攀岩爬山、原始森林漂流等系列项目。

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认为,小培斜造景肯定比不过城市,只有发挥生态优势,做大休闲旅游、体验旅游、互动旅游,才能吸引更多人来。为此,村里将原有的水渠进行改造,铺上鹅卵石,“溪流漫步”项目可让城里的孩子体验玩水的野趣,同时利用茶园、菜园,让孩子体验采茶、种菜乐趣。今年上半年,该村就吸引来自龙岩城区、漳州、厦门的上万名学生前来开展旅游研学和夏令营活动。

目前,培斜已建成集吃、住、行、游、娱、购于一体的国家3A级景区,去年接待游客42万人次,生态游带动了农家乐、民宿、餐饮等服务业的发展。

小康村:从空壳到村强民富

在培斜村的一处平房里,71岁的老汉余良基正在串竹凉席。老余的妻子残疾,儿子早年去世,女儿出嫁在外,是2016年12户培斜贫困户之一。村里帮他盖起两间砖瓦房,为其流转2亩耕地用于旅游开发,每年租金2200元,同时让他在家里加工竹凉席,每月可收入300元。这些收入加上其妻的残疾补助金、夫妇俩的养老金,老两口如今一年收入突破万元,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培斜村通过“企业+贫困户”帮扶模式,介绍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到企业工作,带动18名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实现人均年增收近千元。旅游合作社吸纳12户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和7户的小额信贷资金,实现每户年增收3000元。旅游项目优先流转9户贫困户土地16.5亩,每亩年租金1108元,户均年收入2031元。电商企业帮助7户贫困户通过互联网销售农产品,销售额达3万余元,每户年增收近1500元。

村里不仅实现人人就业全民小康,还挂钩帮扶隔壁大池镇黄美村的40多名贫困户来村里就业,吸纳上杭、连城、长汀的1000多名劳动力在村里的企业、农场、农家乐上班。

村主任赖佳明说,培斜村产业做强了,要实现人人共享,达到村强民富。村里成立的生态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按照“三三制”原则(村经济联合社、村民入股、社会经济能人筹资)筹集建设资金,发展乡村旅游,统一新建8家农家乐承包给村民。目前,全村八成以上村民拥有培斜乡村旅游股份,真正实现“人人是股东、户户有分红”的共富局面,去年人均纯收入达2.22万元,村集体收入达120万元。

一个贫困小山村奇迹般崛起,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中国特色村”“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和省级“生态村”“生态文化村”等荣誉称号,谱写了闽西红土地上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