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文化 > 正文

“农民知己”邓子恢

2018-06-06 11:36:18 阙小琴 温连光 邓海英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凌生   我来说两句

邓子恢故居阙小琴 摄

东南网龙岩6月6日讯(记者 阙小琴 通讯员 温连光 邓海英)“农民是我的兄弟,我是农民的知己,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才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相信大多数人能记住这句话,是因为看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邓子恢》,这是这部电视剧主题歌《知己》的歌词,也是邓子恢一生都在践行的诺言。

近日,记者多次深入东肖镇、当地相关部门,寻访邓子恢在闽西的故事,了解邓子恢家乡的变化。

分田有方 聚民心

“邓子恢领导的溪南苏维埃区域的土地革命,为后来闽西的土地革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龙岩邓子恢研究会会长林韶立说。

1928年3月,邓子恢等人领导后田农民打响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第一枪,这就是后田暴动。它揭开了福建农民武装暴动的序幕,开创了土地革命之先声。同年6月,永定农民暴动爆发。当时已经被调往上杭的邓子恢闻讯,立即赶往永定,了解到永定县委正带领农民武装队伍围城,便建议永定县委将围城的农民武装队伍撤往农村,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之后,邓子恢在永定溪南主持分田工作。

在讨论分田的具体政策时,邓子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闽西从来没有搞过分配土地,中央在此前虽然发布过关于土地斗争的纲领,但是他们没有见过。”林韶立解释说。

田,该如何分?邓子恢认为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是,要满足农民的经济要求,争取和团结群众的大多数。随后,他一方面深入农村调研,另一方面召集有经验、熟悉土地情况的农民开座谈会,最终根据大多数人的想法,制定了“以乡为单位,在原耕地基础上,抽多补少,按人口平均分配”的分配土地政策。

1930年上半年,邓子恢又在这个政策上加了一条,这就是——“抽肥补瘦”。原来,在经过调查研究之后,邓子恢发现只重视土地数量上按人口平均分配,许多地主、富农就保留了好田,而贫雇农得到的却多是瘦田、坏地。“抽肥补瘦”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满足了广大贫苦农民的要求,在东肖率先试行之后,迅速被推行到闽西各县,得到了农民的普遍欢迎。

1930年6月,红四军前委与闽西特委在上杭南阳召开联席会议,邓子恢着重介绍闽西土地革命创造的“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一分田原则。“这一分田原则被推广到了全党土地革命实践中,得到党中央的高度评价。”原新罗区文联主席张永和说。

邓子恢和夫人在龙岩东肖进行农村调研。(资料图片)

多次回乡察民情

“全劳力1年要谷子600斤,半劳力要谷子540斤……”6月1日,新罗区党史研究室主任符维健向记者拿出了一份邓子恢在1956年冬天回到龙岩时做的《龙岩县农民生活调查表》,调查是以一家四口人,其中一个全劳力、一个半劳力、两个老少不能劳动为标准,从吃穿用等方面了解农村家庭的生活情况。

“一项项做得非常精准,这是邓子恢一贯的作风。”符维健说。

1956年,邓子恢第二次回到故乡。这一次回乡,他带领中央农村工作部调查组,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全国实现高级化后的农村面貌。“在短短的40天时间里,他不顾年迈体弱多病,拄着拐杖,亲自到白土、西山、铁石洋等地考察,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先后接待群众约700人次,处理来信1400封。”符维健向记者讲述了邓子恢回乡后的工作,“他先后6次向中央报告了考察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为全国‘巩固提高合作社起到了积极作用’。”

邓子恢分别在1953年11月、1956年11月、1961年4月、1961年10月等时间多次回龙岩,并深入农村做调查,为农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龙岩做调查期间,保卫人员为了他的安全,在每次出发之前都要携带茶水,他劝阻道:“过去游击战争时代,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我们送米、送盐、送菜。今天,如果我们不喝群众家里的水,他们心里多难过呀!”这就是邓子恢,他是农民的知己,时时都为农民着想。

邓子恢纪念馆(资料图片)

不忘先辈为民志

邓子恢是“农民的知己”,不论身处何处、身兼何职,总是心系农民,牵挂家乡,他是闽西走出去的骄子,更是家乡人学习的榜样。

2016年3月,新罗区在邓子恢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成立了“龙岩邓子恢研究会”;2017年8月17日,在邓子恢诞辰121周年纪念日当天,龙岩邓子恢研究会分会、区委党校现场教学点在东肖镇邓厝村邓子恢故居挂牌,这为深入研究邓子恢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精神,联合院校等研究机构,开展各项研究宣传活动,促进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为新罗区红色教育、红色文化、红色旅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新罗区2018年第一期农村(社区)干部全员培训班共安排了18场,约4000人次参加。”2017年12月11日,在龙岩邓子恢研究会成立之后,新罗区邓子恢“三农”干部学校在新罗区委党校揭牌,随后对全区337个农村、社区“两委”干部以及后备干部展开了培训。新罗区邓子恢“三农”干部学校副校长章浩腾表示,邓子恢是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卓越的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专家,是新罗区红色资源中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品牌,也是当前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最生动的教材。

邓子恢的女儿邓小燕认为,成立邓子恢“三农”干部学校不仅是新罗区主动适应新时期干部培训需要,全力打造精品培训项目和特色课程的体现,更是为了大力弘扬和传承以邓子恢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精神。

“今后,我们会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在全区开展新一轮的集中培训,以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人才。”章浩腾说。

游客前往邓子恢纪念馆参观。(资料图片)

振兴乡村谱新篇

“那块种了黄瓜的地就是‘绍仔田’。”邓厝村村民邓益灾指着距离邓子恢故居不远处的一块田说,“邓子恢,我叫他叔公,村里人叫他‘绍仔’,土地革命时期,他家分到的田被命名为‘绍仔田’,直到现在,他家的田都还保留了这个叫法。”

顺着“绍仔田”放眼望去,东肖镇的房前屋后满眼都是绿,这是当地农民在红土地上奋力谱写土地新篇章。

今年61岁的邱建国是东肖镇的一位新农人,2016年他回到龙岩,2017年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东肖,随后在同年6月成为了福建丰农生态果蔬基地负责人,负责运营基地的110亩土地。“这是离龙岩城最近的、面积最大的一个基地,发展生态农业很有前景。”邱建国说。

火龙果、草莓、树葡萄、黄金果、西红柿……在邱建国的努力下,110亩土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现在不仅指导农民种什么、怎么种,在销路上也会给农民提供帮助,这样才能种出效益,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虽然邱建国接手基地才1年,但与农民打交道却很有经验。

“这个大棚的花菜刚收完,我故意让它荒成这样,等杂草疯长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会除掉杂草并埋到土里,这杂草最后就成了最好的肥料了。”邱建国一边带着记者参观他的基地,一边向记者介绍他的种田技巧。

如今,像邱建国这样的新农人并不少。走进奇迈岚光农家乐,外人很难想象这里是当年邓厝村最大的一个生猪养殖基地。“由于生猪养殖业对环境污染严重,村民开始向现代农业转型。奇迈岚光农家乐成为转型成功的一个典型。”东肖镇邓厝村村主任邓跃彬说。

除了做好基础设施的改造,负责人还将镇里的红色历史故事做成展板挂在墙上。“我们把邓子恢纪念馆、邓子恢旧居跟我们的农家乐融合到一起,形成了一条互动的红色教育路线,得到了游客的欢迎。”农家乐负责人苏毅说。

“发展农业,我们不仅要像邓子恢一样做好调查,还要学习他敢于开拓创新的思维。”东肖镇农技站站长张遂怀表示,发展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很重要。“东肖镇全镇的耕地有7556亩,现在有4230亩土地流转出来了,主要用于发展家庭农场、水果采摘、园林苗木种植等现代农业。”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