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当好“棚老板”,致富路更宽

2018-06-06 10:54:22 阙小琴 刘永良 刘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李凌生   我来说两句

食用菌栽培专业大户吴振全向记者展示他种植的香菇。 阙小琴 摄

东南网龙岩6月6日讯(记者 阙小琴 通讯员 刘永良 刘琦)“我们这里销售的铁皮石斛做到了食用、观赏两不误。”同样是种植铁皮石斛,龙岩市永定区臻仙草农业有限公司不仅利用大棚种出了花样,还卖出了花样。5月18日,记者来到该公司在永定区培丰镇东中村的种植基地,步入大棚,石斛花正竞相开放,让大棚更显活力。徐鑫涛是其中的一位“棚老板”,他告诉记者,棚里主要种植了铁皮石斛、米斛,正在尝试种植秋石斛。

臻仙草农业有限公司于2015年成立,现有大棚面积20多亩,主要种植铁皮石斛,并通过网上销售成品和盆栽,每月营业额超2万元。“我们在发货的时候会赠送种植手册,上面有种植步骤和常见疑难问题解答,同时还附有联系方式,方便随时解答。”徐鑫涛讲解道。

如今在永定,像徐鑫涛这样的“棚老板”正逐年增加,或立足深山,或扎根农田,利用大棚为自己的农产品增值,成为当地致富的榜样。

吃好“生态饭”,质量双升级

5月18日,在永定区天高岽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的食用菌种植基地里,食用菌栽培专业大户吴振全正在大棚里查看香菇长势。

“我在其他地方种了7年的菇,品质都没有今年这样好,不仅个头大,菌盖厚,菇型也严实,这价钱也就上去了。”同样是用大棚种植,却没想到生态优势能够让自己的香菇增值这么多,吴振全乐开了花。

湖山乡象湖村西部的天高岽是湖山乡最高的山,海拔比较高,昼夜温差大,加之山里清冽的泉水,这让种植经验丰富的吴振全看到了商机。2017年下半年,吴振全便将种植基地搬进了天高岽,20万袋的香菇菌棒随之入驻。“这里的产量平均每天500多公斤,多时达1000公斤,我只需要采好、分拣好,客户就会上门来取。”吴振全说,按照这样的长势,很快就可以回本。

15亩地,20万袋菌棒,共投资120万元,这是自2010年吴振全走上香菇种植路之后,种植规模最大的一次,吴振全坦言自己忙坏了:“又要出菇,又要弄架子,我根本忙不过来,还在周边请了13位村民过来帮忙。”

在福建天湖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厂长陈启长查看蔬菜长势。阙小琴 摄

引入物联网,大棚有“智慧”

在福建天湖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连绵120亩的大棚不仅气势恢宏,其中的大棚“智慧”更是让管理实现了高效,品质得到了提升。

“A-2大棚温度超过了25℃,应该启动‘降温措施’。”5月14日,记者来到湖山乡桂坪村,在该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厂长陈启长正在处理电脑警报,这就是该公司大棚“智慧”的一项运用。“大棚里有电子感应和视频监控系统,会及时收集空气、温度、湿度等数据。智能系统通过对数据分析、研判,将自动发出相关指令,并将异常数据警报发送到我的电脑。”陈启长说。

“借助这一技术,不仅能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还实现了从育苗到采收全过程监控,远在千里之外的消费者通过手机APP端口,可随时远程查看订购蔬菜的生长情况。”在该公司副总经理游冠贤看来,“智慧”运用,一举多得。

2016年5月,该基地投入生产,现在每天向厦门输送新鲜蔬菜近2000公斤。截至目前,基地对外供应蔬菜50多万公斤。2017年12月,该基地生产的小白菜、芥蓝、茄子、番茄等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目前,永定全区已有7家大型蔬菜种植基地、农业示范园、水果种植园等引入物联网,有力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不仅解放了人力,也让田间管理更科学,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幅提升。”永定区农业局教授级高级农艺师罗胜奎说道。

打造“组合拳”,致富路更宽

葡萄树上,一串串葡萄长势喜人;葡萄树下,满地绞股蓝正为裸露的土地穿上“绿衣裳”,这就是培丰镇星星家庭农场农场主简光星刻意打造的“组合拳”,里面“窍门”不少。

2014年以前,简光星一直都在从事煤炭运输,之后煤炭产业不景气,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简光星开始转型全身心投入到葡萄种植。简光星告诉记者,自己接触葡萄种植是在2011年,当时的规模不到8亩,而现在,已经扩大到50亩。在一年年的种植过程中,他成为当地种植葡萄的“能手”。“这要感谢农技站、农业局的用心指导,不仅让我从不懂到懂,更是让我喜欢上了葡萄种植。”简光星说。

“高温期间,大棚温度高达43℃,套种绞股蓝之后,大棚温度不会超过35℃,我的红富士(葡萄的一个品种)不再出现果面烧伤的情况。”简光星告诉记者,之前在夏天高温期间,红富士容易发生果面烧伤的情况,很多葡萄因此被丢弃,这让他头疼不已,怎么办?简光星没想到自己的无心之举解了大难题。

2014年当地农民开始种绞股蓝,勤劳的简光星想着自己家的葡萄树下还有土地,便将绞股蓝引到了大棚里试种。“无心插柳柳成荫”,让他没想到的是,绞股蓝不仅给他带来了增收,更是破解了他的“高温”难题。“仅去年就增收5万元。”简光星笑着说,在10月翻土之后绞股蓝就可以收掉“变现”,之后他就开始套种花菜,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

6月开始采摘葡萄,可以持续60天,随后是火龙果和香水柠檬采摘,一直持续到11月份……与简光星在大棚内打造“组合拳”不同,永定区坤雅农业观光有限公司则利用大棚打造出了一套时间“组合拳”,让游客在不同的时间可以体验不同的风光。

该公司位于永定区下洋镇上川村,离初溪土楼群2公里,距莆永高速下洋出口15公里,具有良好的地理优势。“我们把设施农业跟观光旅游结合起来,水果采摘期间,多的时候一天就要接待几百人。”该公司负责人张鸣燕说,公司致力于打造集果蔬采摘,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室外拓展等为一体的科技化农业生态观光园。

采访手记

不妨多培育一些“棚老板”

与龙岩其他县(市、区)相比,永定区的设施农业发展并不算特别突出,但深入了解亦可发现永定发展设施农业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只是,这样的特色尚未转化成应有的“气候”。

生态优势、人才回流以及政策扶持,这些都是永定发展设施农业的基础条件,充分利用好这些优势不乏能取得亮眼的成绩,上文中几位“棚老板”便用自己的行动作出了证明。但如何让设施农业后发先至,形成规模效应?这就需要找准自己的着力点,除了在基础设施上下功夫,还应根据不同地区的优势,找到适合各自发展的路子,加大对这群立足深山、扎根农田的“棚老板”的扶持力度,形成溢出效应,鼓励带动更多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向设施农业聚集,从而形成区域内品牌优势。(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阙小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