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养猪大区的“绿色呼唤”

2018-05-09 09:29:17 赖志昌 刘琦 李文星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聚焦永定生猪养殖污染整治

永定区堂堡乡三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的“猪—沼—果”模式生态养殖场。

东南网龙岩5月9日讯 近年来,龙岩市永定区打响生态环保攻坚战,全面推进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整改工作:自2017年以来,全区累计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3458户,面积115.46万平方米;通过集中整治,永定河、金丰溪流域水质得到明显改善,从常年劣Ⅴ类上升为Ⅲ类……如今,秀美新永定,正释放出绿色生机与活力。

灌洋水库重生

“水库整治后,现在空气不臭了,水里鱼和虾又回来了。”日前,看着碧波荡漾的灌洋水库,永定区虎岗镇人大主席陈作安发出这番感叹。

灌洋水库位于虎岗东北部山区,库容2224万立方米,水域面积2800多亩,是全镇灌溉水源和后备饮用水源地。上世纪90年代,水库片区的龙溪村、汉洋村养猪场规模不断扩大,污水直排水库,水质急剧恶化。三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死海”,被当地人称为“化粪池”。

“那时水里经常漂着死猪、猪粪,苍蝇满天飞,车子过了灌洋隧道就能闻到一股恶臭,车窗都不敢开。”龙溪村村民林立平家距离水库不足百米,这些年他亲眼见证水库由黑变绿。“现在水库空气好了,水也清澈了。”林立平说。

“生猪养殖污染整治,率先从保护水源地开始,累计拆除灌洋水库片区800多户养殖户。”陈作安说,2014年5月,虎岗开始对水库片区水质进行综合治理,通过“百日攻坚”拆除猪舍,还对水库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并建设水库收集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如今灌洋水库恢复了往昔的清澈,水质从当年的劣Ⅴ类转为Ⅲ类。

“这为全镇生猪污染整治开了一个好头。”虎岗镇镇长江峻斌介绍,虎岗曾是永定生猪养殖大镇,高峰期,全镇存栏生猪达17万余头,猪舍面积45万平方米。生猪养殖业的迅猛发展,也给虎岗的土壤、水资源带来严重破坏。2014年至2017年,虎岗开始集中整治生猪养殖污染,累计投入8500万元,全面关闭拆除辖区6个村的全部生猪养殖场(除1家有证场外),共计1492户,面积44万平方米。

“如今虎岗已成为真正的‘无猪镇’,全镇正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村民种植芙蓉李、茶叶等,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江峻斌说。

永定星鑫源畜牧有限公司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实现养殖场排放“零污染”。

闯出致富新路

近日,永定区裕农人才培训中心的专家与抚市镇农技站农技员一同前往中湖村阳超家庭农场,对该农场种植的蜜柚进行扦插技术指导。

农场主阙阳超原从事养猪业,主动拆除猪场后,他参加了永定区针对生猪养殖户转型转产专门开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并前往广东等地实地考察家庭农场。区政府为他提供了5000元转型补助金和贴息贷款,他建起了300多亩的家庭农场,种植了蜜柚、灵芝等。去年,家庭农场为他带来4万元收入。

近年来,得益于政府的积极扶持和引导,不少生猪退养户转型发展,走上了脱贫致富新道路。自2017年以来,永定共举办8期养猪户转产专业培训,1600名养猪户参加培训。截至今年4月,有1280户养猪户开办了家庭农场,主要种植水果、名贵花草、养殖家禽及特色菜品动物,家庭农场面积7万亩,年产值近5100万元。

随着环保监管力度的加大,生猪养殖户们也自带危机意识,转变“脑筋”,开始走生态养殖的新模式。

走进永定区抚市镇协兴村永定星鑫源畜牧有限公司,养猪老板魏剑源演示养猪场最新投用一套环保设备:猪场粪污流入积污池,通过导管源源不断地注入发酵床,利用微生物发酵后,这些污染物几乎闻不到臭味,最终还能转化为有机肥原料。

“运用生态养殖技术等手段促进养殖业升级,养殖场基本实现‘标准排放’和‘零排放’。”永定区农业局畜牧站站长沈南雄介绍,永定大力推行“猪—沼—果”生态养殖等模式,并出台政策对养殖场标准化改造进行补助。目前,全区仍保留生猪养殖场573户,存栏35.58万余头,生猪年出栏总量控制在75万头以内,保留猪场标准化改造升级验收已于近期全面完成。此外,规模化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也已实现全覆盖。

还民一江清水

作为生猪外调大区,永定从1997年开始引进生猪养殖,并逐渐朝规模化发展。2012年,全区生猪养殖规模发展为高峰,养殖户9768户,母猪存栏达6.4万余头,生猪年出栏更是超过百万头,主要集中在虎岗、高陂、抚市等乡镇。养殖业的无序发展,污水直排等现象频频。2016年以前,永定河、金丰溪流域水质经常为Ⅴ类或劣Ⅴ类。

随着近年来国家、省市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环保亦是大势所趋。2014年起,永定率先对黄岗水库源头高陂增坑村及永定河源头虎岗灌洋片区实施全域禁养,自2017年以来,全区共关闭拆除生猪养殖场3458户,面积115.46万平方米,其中,禁养区关闭拆除养殖场3350户,面积111.12万平方米,累计减少生猪存栏近30万头。

“永定对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投入很大,经过长效治理,取得很好成效!”永定区农业局局长邱维环高介绍,去年永定相继出台扶持养猪业转产转岗实施方案、下发常态化抓好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实现生猪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常态化。

近年来,永定在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上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通过“拆、转、治、管”的政策合力的作用之下,开展多年的整治行动终显成效:当地主要河流附近、饮水源和聚水区等区域,生猪养殖场已不见踪影,去年,永定河、金丰溪流域省控断面水质监测,水质达到Ⅲ类水平,为近十年来最好一次。

采访手记

治污当从源头下手

当前,持续推进的生猪养殖污染整治,永定仍面临许多难题:拆了猪舍,养猪户今后的生计,如何保障?全区的养猪产业,又将何去何从?

生猪养殖是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但环境污染同样不容忽视。治理生猪养殖污染,要警惕“一拆了之”的思维,简单粗暴采取关停举措,治标不治本。笔者认为,治污应从源头下手,关键在于养猪产生的废弃物如何有效治理。如今,永定养殖户们通过政府的引导扶持,科学规划,采取种养结合、循环经济等方式,实现生猪污染物的内化甚至 “零排放”。永定之外,如南平的有些地方,甚至尝试开放市场,通过养治分离模式,引入企业参与到污染治理,充分挖掘污染物的经济效用,这样既治理污染,又产生收益,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当然,从源头上治污,政府不但要建立治理污染的长效机制,还应加强监管,加大环保惩戒力度。唯此才能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赖志昌)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