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上杭傀儡戏 期待重振雄风

2018-01-24 09:05:14 李凌生 林斯乾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木偶茶艺表演剧照(上杭县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供图)

复兴 曲折过后寻求突破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后来上杭傀儡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大批戏班解散、艺人转行。1977年冬,一度被解散的上杭县木偶剧团得以复办。很快剧团开始在闽西各地及到江西一带演出,盛况空前。两年后,上杭傀儡戏选派的演出剧目《白蛇传》 参加龙岩地区举办的“龙岩地区木偶戏会演”,荣获创作演出一等奖。1986年,上杭县木偶剧团创作演出的神话剧 《借雨降妖记》,参加首届泉州国际木偶节。得益于大胆采用一些木偶喷火、变脸、变换衣服等特技的缘故,此次表演得到木偶艺术界的广泛好评。可惜的是,这些奖项未能挽回上杭傀儡戏的颓势。

“1954年一路获奖进京之后,上杭傀儡戏开始走下坡路,”邱保铭认为,由于人才流失、走向保守以及缺乏新剧目等原因,上杭傀儡戏遇到发展瓶颈,甚至长时间的一蹶不振。1999年,上杭木偶剧团与县文工团合并成立“客家艺术团”。一年后该团因为管理体制不顺,以及受到电视、电影等新媒体的冲击,观众急剧减少等原因,演出场次锐减,演员队伍涣散,后继乏人。

“上杭傀儡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邱保铭认为,近些年来随着传统文化愈加受重视,上杭傀儡戏作为客家文化的瑰宝也得到了不少关注。2006年,“上杭傀儡戏”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古老的戏种终于得到了重新发展的契机。

2014年4月,上杭县艺术中心专门派出20余人参加了在河南开封举办的首届全国木偶大赛,其作品杖头木偶戏《降妖》获得银奖。“我们租了一辆大巴,从早上6点开到第二天凌晨3点才到开封”,邱保铭对那次“日行千里”参赛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2015年,上杭县成立了客家木偶艺术传习中心,邱保铭带领一班人马继续复兴上杭傀儡戏的探索。除了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参加各种行业比赛争取获奖是邱保铭最重要的策略,“毕竟演员是要靠掌声来养的”。

另一方面,为了提高木偶表演艺人的水平,上杭还派专人前往泉州、厦门等地学习技艺,并邀请外地专家前来上杭指导授课。“全面继承和努力创新不可偏废”,民间艺术研究专家袁洪亮认为,上杭傀儡戏拥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应该下大力气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整理,此外,在传统剧目以外创作出更多符合现代精神的新剧目,也是必要的措施。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