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热评 > 正文

古村落保护尤须“放眼量”

2017-12-27 09:32:59 阙小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戴敏   我来说两句

“古村落保护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了解古村落保护现状的人士难免都会发出这般感慨。因为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这一个个数字,如同一盆盆冷水,浇醒了我们对于古村落保护的期待,告诉我们滋养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古村落,正渐行渐远。乡关何处、乡愁何以安放,已成十分现实的话题。为什么我们一直在呼唤“乡愁”,呼吁保护,我们的古村落现状依然堪忧?

相对于生态环境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相对于建造钢筋水泥的新城市、打造公园绿地景观,古村落的保护除了保护建筑,还涉及了文化、风俗、经济等方方面面,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保护难度,更是让不少人对保护产生了误解、步入了误区,产生了诸如“空心化”保护、“标本式”保护、“商业化”保护等等名目众多的保护形式,只是这样的保护表面上看似保护了古村落,实际上却对古村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更有甚者让我们不可多得的、日渐稀少的文化瑰宝变为了一处处无法修复的“文化遗憾”。

我们要明白,保护古村落不是为了保护而保护,不是为了留住一个建筑躯壳,也不是为了通过保护产生“一夜暴富”经济效益。保护古村落是为了留住我们历史的根,留住我们文化的魂,留住我们或深或浅的乡愁。由此,通过保护让古村落重新焕发生机,留住这一颗颗“活化石”,让它们在未来拥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这才是我们保护古村落的总基调。

按照这样的“眼光”,保护须是一种“活态”的保护,当因地制宜,抓住根本,注重特色。古村落贵在“古”,这个“古”不仅是局限于村落历史悠久,更在于通过古村落这个载体传承下来的文化脉络以及当地特有的风土人情。因此,我们不仅要保住这个载体,更要留住文化脉络,留住风土人情。唯有如此,我们的保护才算是有效的、成功的。

保护与发展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任何只保护不发展,或者只图发展不作保护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以笔者身边的福建土楼·永定景区的保护开发为例,为什么土楼旅游能够越来越火爆?因为该景区在推动保护的过程中,具备了发展的眼光。走进土楼,观者不仅是观土楼这一个建筑,更是能够深有感触地体会到其中的文化韵、客家情、社会观。这就是“活态”保护的一个现实样本,不仅留住了当地人,更是吸引了外地人,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共赢的局面,值得借鉴。(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阙小琴)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