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专题> 文明创建让龙岩更宜居第三期:绿美家园入画来> 治愈疾病水复清 > 正文

大池镇多措并举创新机制,让黄潭河重荡碧波

2017-12-18 15:14:4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黄潭河重荡碧波

    “20多年没见过这么清澈的河水了,河里还新放了鱼苗,镇里的生态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11月15日,导报记者在龙岩市新罗区大池镇采访生态环保战役整治经验时,村民老吴高兴地说。

    老吴说的河,名叫黄潭河,是客家母亲河汀江的一条支流,主河道139公里,经过大池镇的流域约10公里。曾经,因为猪场和工厂污染,这里河水臭气熏天,被测定为劣Ⅴ类的“黑臭水”,镇里百姓深受困扰。三年来,大池镇党委、镇政府以壮士断腕的气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环保大计,坚持打击与疏导相结合,水质显著改善。他们疏堵结合、多措并举,创新“生态110”整治机制,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严厉打击;引导猪场主们成立了“民间合作社”,规范养殖户行为,提升了村民们环保自觉意识;“河长制”综合治理模式,保证了河道治理成效不反弹。如今的大池,山清水秀,黄潭河水质成功提升为稳定的Ⅳ类,河水已能用于灌溉。大池镇的生态环保整治做法,也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肯定。

    “生态110”打击违法毫不留情

    新罗区大池镇竹何村某猪场,多次被大池镇生态执法中队巡查发现将生猪养殖废水随意排入河道,合甲村群众也多次举报该养殖场有偷排污水行为,严重污染了周边环境。今年3月8日,该猪场的业主因涉嫌违法排污被处罚款50000元、行政拘留10日的行政处罚。如此之大的执法力度,体现了大池镇铁腕治污,全面决战决胜生态环保攻坚战役,向违法排污亮剑的决心和信心。

    采访中,大池镇党委书记蔡艺勇告诉导报记者,早在2015年的11月,大池镇就成立了“生态执法中队”,主要负责治理辖区内的养殖业污染问题。执法中队参照公安110方式,将原先工作日、工作时间段巡查的模式,改为7×24方式巡查(即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巡查),做到执法全天候。同时,提高出警速度,设置生态110热线,保证接到环境问题举报,5分钟内出警,30分钟内到现场查处,雷打不动。

    生态执法中队,目前有队员10名,很好地发挥了执法尖刀的作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生态执法中队共查处养殖场偷排漏排、抢建扩建案件 93 起,工业排污案件12起,推动养殖场关闭拆除5.2万平方米;养殖户主动减栏,甚至清栏待完善环保设备后再养,这一成效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被亲切称为“生态卫士”。

    同时,镇里摸清每个养殖户的家底,聘请专业公司为猪场进行测绘,给每个猪场建档立卡,杜绝了这边拆那边建的情况。同时,与养殖户签订协议,一经发现养猪场“直排、偷排、漏排”污染物,养猪场将主动减栏,甚至清栏。一系列“心狠手辣”的打击整治措施,起到了强力的震慑作用。大池镇实现生猪存栏量大幅度减少,已由原来的20余万头,下降到如今的不足8万头。

    行业自律引导百姓自发守护环境

    大池镇的养殖户吴胜荣告诉导报记者,过去的养猪场,没有规范养猪,养猪污水无法做到源头“零排放”,自己的猪场也曾被生态执法中队查处过。在大池镇政府的鼓励引导下,今年5月,养殖场业主们自发成立了“民间养猪合作社”,每家猪场按照面积,每平方米缴纳1块钱用于合作社经费,主要用于夜间河道巡查、外出考察养殖废水治理等,镇里养猪户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

    吴胜荣说,通过成立养猪合作社,养殖户之间互相监督,并成立了120多养殖户组建的“民间护水队”,积极参与到环境违法排污大巡查活动中,在大家的努力下,河道的水质有了明显的改善。

    养殖场排污达标了,头顶的环保“紧箍咒”也松了,大家的养猪积极性也更高了。今年5月,合作社还自发组织30余家养猪户,到广西等地学习“楼层养猪”的先进模式,实现养猪污水源头“零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执法中队负责人池金龙则告诉导报记者,这种先进的养猪模式,正在新罗区大池镇逐步推广开来。在大池镇,“要养猪就要上环保”、“猪场改造要实现达标排放、零排放”,这些观念在老百姓中已经入心入脑。随着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如今干起工作来,也更轻松了。日常中,这些养殖户都主动参与到河道水质巡查中来,对发现的污染问题,主动上报,配合执法人员进行查处,养殖场“偷排漏排”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目前,全镇所有规模养殖场正全面开展提升改造工作,今年11月底前将全面完成。

    “河长制”治理让生态环境有保障

    黄潭河(大池段)的第一河长、新罗区大池镇镇长陈观连说,前些天,他收到群众举报称,当地有养猪场常在周末、节假日,还有午夜违法排污。当他对举报者表示感谢时,对方回复称“治污壮士断腕,否则绿水青山就是空话”、“治污事关民生,任重道远,匹夫有责”,百姓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和信任,让他深受感动。

    根据这条线索,大池生态环保中队突击检查了周边的养猪场,发现一家养猪场设置暗管,直排养殖废水。最终,执法人员拍照取证,并约谈养猪业主,责令改正环境违法行为,目前案件已移交环保部门处理。

    大池镇党委书记蔡艺勇说,“河长制”综合治理模式,是黄潭河(大池段)流域水质好转的制度保障。采访中,导报记者看到,河畔边的公示牌上,所有河长的监督电话均为手机号码,居民可直接与河长们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告诉导报记者,他们专门设置总河长、河道警长、各村河段长,建立专用办公室,并设置办公室主任,专职工作人员7人。各村设立河长公示牌、机构公示牌。建立村级河道巡查制度,做到一周一巡查、巡查有记录、记录有汇总、汇总有上报。

    加强企业污染治理,积极与区环保局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今年11月3日夜间,区环保局环境监察执法大队与大池生态环保中队突击检查了4家塑料米厂,对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的3家塑料米厂进行立案查处,并给这3家塑料米厂处以罚金46万元,对2名负责人给予行政拘留的处罚,极大震慑了黄潭河(大池段)周边的企业,推动其加快完善环保设施,减少工业污染。与此同时,加大对辖区内“四乱现象”巡查力度,重点进行违法采沙点巡查,形成长效巡查机制,发现一例查处一例。

    为进一步加强日常环保巡查,大池镇还设立了河道专管员,平均每日清理河道垃圾约1.3吨,还针对过去主要污染源,以生猪养殖业治理、鼓励群众主动拆除养殖场和加强企业污染治理等方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针对现有产生的污染,还规划建设大池污水处理厂,总投资约1402.03万元。目前,该项工程已完成基础建设及管道铺设。下一步,大池镇将继续推进“河长制”工作,保证河道治理成效不反弹,实现“河长守黄潭,碧水映大池”目标。(海峡导报记者 吴鹏波 李大荣 通讯员 黄寿春 文/图)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