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红色闽西 > 正文

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妇女解放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2017-12-13 09:29:50 阙小琴 黄水林 陈析兴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戴敏   我来说两句

 

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旧址——张家祠

东南网龙岩12月13日讯(记者 阙小琴 通讯员 黄水林 陈析兴 文/图)新泉镇是连城县的南大门,是闽、粤、赣三省的交通要冲,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1929年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率领红四军先后三次来到这里,开展了一系列伟大的革命活动:组建了红四军第四纵队;领导和配合新泉人民发动了震撼闽西的连南十三乡农民暴动,帮助连城县建立了第一个红色政权——连南区革命委员会;开展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次正规的政治、军事整训(史称“新泉整训”),为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胜利召开和人民军队建设纲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0年联合汀杭边区,成立新泉县苏维埃政权。中央苏区第一所妇女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创办的。

“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是妇女解放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耀着工农妇女前进的航程,为天下妇女的翻身解放树立了一面旗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副处长吕东征在《从新泉工农妇女夜校看苏区妇女地位的变化》一文中,对新泉工农妇女夜校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一所怎样的学校,为何能够获得如此高的赞誉?12月2日至3日,记者前往新泉镇新泉村了解这所妇女学校背后的故事。

创办夜校,打破“女不入校”老观念

张家祠,建于清代光绪年间,是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旧址。正中央摆放着一个黑板,数张桌椅很显眼,这就是记者首次步入祠堂看到的景象,看似简陋,却是当年无数妇女改变命运的地方。

1929年6月,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二次进驻新泉休整期间,深入群众进行社会调查,当他了解到大多数新泉妇女没文化,还没从封建束缚中解放出来,就亲自指示新泉区革命委员会负责人张瑞明、张育文等人要尽快创办一所工农妇女夜校,帮助妇女群众砸碎封建枷锁,冲破黑暗牢笼,在政治和文化上获得彻底解放。当年7月,中央苏区第一所妇女学校——新泉工农妇女夜校正式开班。“这不仅打破了当地‘女不入校’的老观念,更是让广大妇女接触到了进步思想。”新泉整训纪念馆馆长邹重庆说。

“因为我当时已能认一些字,所以我除了参加学习,动员组织姐妹们入学外,还跟邓德兰等兼任夜校的辅导员。”张素娥是张育文的妹妹,当时只有17周岁。根据她生前的文章《我所经历的艰难历程》回忆,夜校开办之后深得当地妇女的欢迎,很快就由最初的十六七名学员发展到了100多人。“新泉工农妇女夜校的创办和发展,对连南各乡、村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她在文章中写道。

根据《新泉镇志》记载,夜校采用轮训的方式培养了一批妇女骨干,学员培训结业后回到各村兴办妇女夜校和识字班。“我们丰图乡(应为‘村’)也开办了妇女夜校,由邓集金和我担任辅导员,负责识字教学。开始,参加学习的妇女不多,后经动员,学员人数增至三十多个。”邓德兰是张瑞明的妻子,她的回忆文章《火热的斗争 真挚的情谊》佐证了张素娥的说法,她在文中写道:“大家学习热情非常高,进步也很快,绝大部分学员后来都成了妇女骨干,成了革命的生力军。”

“1930年春,连南区苏维埃政府在新泉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妇女骨干培训班,学习结束后,这些骨干学员分散到连南区各个乡村先后兴办了18所夜校,发展学员700多人,极大地激发了妇女学习文化和参加革命的热情。”邹重庆说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