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龙岩故事之我说脱贫:圆梦新居,贫病夫妻喜迎新生活

2017-10-11 08:58:29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视频制作:马悦 李凌生 吴慧瑜

扫码看视频

东南网龙岩10月11日讯 我叫傅雅晴,是漳平市和平镇的扶贫干部。2016年以来,我镇把易地搬迁作为扶贫开发最有效的措施,在集镇附近兴建了一个集中安置区,力求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目前,已有国、省定贫困户35户102人入住这个安置区,吴天尚、罗阿惠夫妻就是其中的一户。

罗阿惠工作的毛竹厂离安置小区不过百米,步行到集镇不到5分钟。而就在今年4月以前,罗阿惠一家还住在离集镇车程1个多小时的山上的破旧土房子里。

罗阿惠今年50岁,她19岁时突患脑瘤,曾经全身瘫痪、无法动弹。后来,家人四处求医问药,随着肿瘤被慢慢清除,罗阿惠才渐渐恢复行为能力,不过直到现在依然身体不便,被鉴定为肢体4级伤残。24岁时,她嫁给了镇里下墘村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吴天尚。

说起吴天尚的家境,着实令人唏嘘。早年父亲去世以后,吴天尚就与老母亲以及3个兄弟挤在楼上楼下不到100平方米的土房子里。由于智力缺陷,两个哥哥成家较迟,后来他们的妻子也都先后离家而去。成家以后,罗阿惠与丈夫就住在其中一个10多平方米大的房间里。更为窘迫的是,由于家贫,两个儿子出生后,罗阿惠一家四口就挤在这个房间里长达10多年。

除了卧室和谷仓,土房子连大厅都没有,更不用说什么家具了。罗阿惠说,他们甚至买不起一张桌子。她还记得,两个孩子上学以后,一个只能在缝纫机上写作业,另外一个则坐在地板上,把凳子当书桌。而那个和哥哥嫂嫂一起共用的厨房,不仅外墙已经裂出一条缝,屋顶还会漏雨。罗阿惠一家平常很少有亲戚来访,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只能在厨房招待客人。罗阿惠还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儿子同学来家里做客,大伙围坐在一起吃饭,一阵风吹来,瓦片上的灰从屋顶飘下,就落在了饭菜上……

后来,两个儿子长大,上中学以后在学校寄宿。每次回家,孩子们只能到邻居家凑合过夜。房子成了全家的心病,然而对于这个贫病之家来说,修建新房简直是一种奢望。那个时候,由于身体不便,罗阿惠干不了重活,除了种些自己吃的稻谷和蔬菜,全家就靠吴天尚打零工贴补生活。所幸的是,罗阿惠的兄弟经常接济他们一家,就连三四年前罗阿惠摘除子宫肌瘤的几万元手术费,也是几个亲戚帮忙凑齐的。

与镇里其他贫困户一样,随着2016年我镇打响以易地搬迁为主的脱贫攻坚战役,罗阿惠一家的生活境遇发生了彻底改变。在实施安置房建设工程中,我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节约用地、方便生活”的原则,结合镇里新型城镇化及新区建设,在集镇中心村建设公寓式集中安置房,共征用土地30亩,分两期建设。这个项目于2016年9月启动,为保证贫困户的居住质量,我们不仅专门请来设计公司对安置房进行内外墙的统一装修,还专门成立由贫困户代表组成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建设理事会,让居住者监督工程实施情况。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首期工程于今年4月落成,罗阿惠一家与另外31户顺利实现了“拎包入住”的梦想。在入住仪式的当天,我们还协调当地商会,为他们赠送了液晶电视、电扇等家用电器及被芯等生活用品。

按照每人25平方米的标准,罗阿惠一家四口如今居住在100平方米的新家:几个卧室干净整洁,厨房安上了燃气灶和抽油烟机,宽敞明亮的大厅里,电视、茶桌、沙发等家具一应俱全。这个小区地处集镇附近,周围也有很多工厂,如今罗阿惠和丈夫走几步就可以到毛竹厂干活,学校和集市也离家不远,在这里工作和生活都很方便。她不止一次高兴地告诉来访者,住在这里比山上好了一百倍!

罗阿惠告诉我,她和丈夫现在每月收入有三四千元,虽然自己还常常需要吃药治病,但是负担已经减轻很多。此外,令罗阿惠欣慰的是,两个儿子都已经大学毕业,而且孝顺懂事。

搬进新房,开始了新生活,罗阿惠并没有丢掉勤劳的习惯。在下墘村干部的带动下,罗阿惠现在还开荒地种起了油茶。她说,孩子们现在都长大了,她还想多挣一些钱,早日帮他们实现成家的愿望。(□傅雅晴 口述 本报全媒体记者 李凌生 马悦 实习生 吴慧瑜 通讯员 陈晓霞 整理)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