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龙门:农民运动领风潮
2017-09-20 09:08:53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
位于龙门开明小学内的郭滴人纪念馆。 红土“青天”传火种 “1926年春,毛泽东在广州筹办第六届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龙岩市新罗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符维健介绍说,当时恰逢中共广东区委派罗明同志到厦门招收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龙岩县郭滴人、陈庆隆、李联星等人经选拔,进入讲习所。 郭滴人是闽西党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这一年,年仅19岁的他正式接受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教育,并在当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9月,农讲所提前两个月结业,党组织决定派他们回福建在闽西南地区开展和领导农民运动。 据新罗区党史部门提供的资料记载,当年10月下旬,国民革命军北伐东路军进驻龙岩。郭滴人、陈庆隆先后到达龙岩,并在随后相继成立了党小组和党总支。 按照毛泽东在广州主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的方针,郭滴人和陈庆隆等在龙岩城开办了“岩平宁宣传人员养成所”,培养农运骨干,以适应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岩平宁宣传人员养成所是闽西南特委决定办的,由岩平宁政治监察署负责。养成所学员全是龙岩人,教材按农讲所课程缩编。”1984年11月陈庆隆在回答当时的龙岩市党史办公室提问时,这样回忆说。在这篇《谈龙岩大革命前后几个问题》一文中,陈庆隆写道:“我讲过《关于青年运动》和《关于农民运动》两课。授课的还有担任所长的张旭高和张蔼庭、林仙亭、谢景德、郑日晖、林一株。” 据记载,当时的龙岩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85%以上的人口是农民。郭滴人和陈庆隆等人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跑遍当时龙岩管辖的东肖、江山、湖邦、大池、小池等地。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向农民宣传海陆丰农民斗争经验,揭露地主剥削农民的罪行,组织农民协会,使党渐渐在农村中扎下了脚跟。 “郭滴人等一开始就遵照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提出的阶级分析与阶级路线,确定以农民运动为主,依靠农民与封建阶级进行斗争的战略方针。”党史专家、《郭滴人传》一书的作者郑学秋在《郭滴人创建闽西党和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功绩》一文中这样论述道:在农民运动中也是依照毛泽东对农民阶层的划分,但对依靠雇贫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这个战略思想,开始认识不清楚,以后经过几次挫折才逐渐明确起来。 根据郑学秋的分析,龙岩“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郭滴人吸取初期农运没有在群众中生根立足、缺乏群众基础因而受挫的教训,认真总结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根串联。“先组织秘密农会,把那些贫苦的、有觉悟的积极分子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以后再由他们一个一个地发展积极分子。这样由少到多,由点到面,由秘密到公开,组成阶级队伍,成立领导核心。”郑学秋这样写道。 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也佐证了郑学秋分析的合理性。“当时我与郭滴人同志等主要下乡做农会工作,同时兼顾工会工作,而郭滴人同志经常先去布置秘密农会,我则在农会召开成立大会时去出席讲话。”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邓子恢在《龙岩人民革命斗争回忆录》一书中这样回忆。 |
相关阅读:
![]() |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