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 正文

将星闪耀红土地

2017-07-26 10:54:09 戴敏 林斯乾 陈天长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长汀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旧址

刘亚楼

      刘亚楼:铁血神枪手,神枪镇顽匪

闽西这块红土地,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锤炼,从这里走出了两位开国上将,刘亚楼(如图)便是其中之一。1910年4月,刘亚楼生于武平县湘店乡。1927年,被聘为崇德小学教员,从此接受革命思想,参加地下革命活动。

刘亚楼一参加革命就以智勇双全,尤其枪法奇准,威震武北汀南杭西,民间称为“神枪王”。在龙岩市委党史研究室主编的《闽西红色纵览》中,就记载着刘亚楼神枪镇顽匪的传奇故事。

1928年冬,武平县党组织派遣刘亚楼在汀江重镇——湘店店下,以开设云商栈为掩护,从事地下工作。

当时流窜武北匪首绰号“细钵头”,是北伐军逃兵,也是一把“神枪”,拉起队伍盘踞在店下,沿江打家劫舍,群众深恶痛绝。

一次,赣匪偷袭“细钵头”,致其腹背受敌,关键时刻,“云商栈主刘亚楼闻讯赶到,击退了赣匪”。可事后,“细钵头”并未领情,而是与刘亚楼相约比枪法,“刘亚楼最终虽以一枪之差,输了比试,但还是赢得了‘细钵头’的认可”。

武平县党史办主任林晓波说,随后,刘亚楼在店下潜伏下来,率领闽西游击队武北第四支队伺机出击,百战百胜。

而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不仅让“细钵头”彻底认输,刘亚楼的铁血团美名也因此传扬开去。当时,为筹集小澜暴动枪械,刘亚楼利用“细钵头”绑票汀江一土霸,得枪30余支。一日,刘亚楼率众取枪出走,“细钵头”闻讯暴跳如雷,率众匪拦截,双方再次按江湖规矩,比武论胜负。

落日余晖下,一群飞鸟鼓噪归林,二人比试打飞鸟。“这次刘亚楼没有失手,‘细钵头’3发3中,而他则2发3中。”林晓波说,“细钵头”输了比试,灰溜溜地拉着队伍走了,而武北汀南杭西一带的土匪从此畏于刘亚楼铁血团的名号,溜的溜,跑的跑,全没了踪影。

1929年8月,刘亚楼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历任红十二军第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第一营营长兼政委、红四军第十一师第35团政委、红二师政委。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并先后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解放战争。1949年5月受中共中央委派,负责组建人民空军。新中国成立后,任解放军空军司令(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1954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被选为国防委员会委员,1959年被任命为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65年5月在上海逝世。

 

杨成武:鱼水情深,父老乡亲百里送物资

杨成武(如图)是闽西走出的另外一位开国上将。杨成武1914年10月出生于长汀县宣成乡,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任闽西红军第三路指挥部秘书、宣传队中队长,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一军团第四军第三纵队干事,第十二师秘书,连政治委员,教导大队政治委员,红十一师第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红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9月,红一军团和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取得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极为难得的一次大胜仗——温坊战斗的胜利。“温坊战斗后第七天(9月9日),红独立二十四师举行运动会,称为红二十四师青年运动会。”连城县保卫中央苏区战地遗址保护协会常务副会长项永生介绍,这次运动会是中央红军长征前最后一次在中央苏区举办的红色运动会,地点在温坊(现文坊)老屋古戏台前后一带。

而此后发生的一个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故事也在《闽西红色纵览》中记录了下来。

此时,任红一军团二师四团政委杨成武的家乡,就在离举办运动会不太远的宣成下畲乡张屋铺村。“团长耿飊知道他自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后,已经6年没回家了,便动员他回家去看看。”长汀县委党史办主任黄启元说,对家人的思念让杨成武十分想回家看看,可眼下第五次反“围剿”仗越打越大,随时可能有新的任务,这让杨成武迟迟没有动身。

这天才吃过早饭,突然,团部通讯员气喘吁吁跑进来说:“报告政委,他们来了,挑了许多东西来了。”

杨成武急匆匆出门一看,看到父亲和10多个乡亲,挑着鸡鸭、猪肉、鸡蛋、笋干等物品来看望他们。杨成武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当时,由于国民党对苏区经济封锁,苏区群众生活已十分困难,为了慰劳红军打了大胜仗,乡亲们把家里仅有的一点东西全部送来了。

第三天,红一军团奉命回师江西,杨成武的父亲和乡亲们也该回去了,可送行的杨成武却发现乡亲们身上没有盘缠,而他们还要走100多里山路。见状,杨成武和战士们纷纷搜寻了一遍自己的口袋,把剩下的零钱都送给了乡亲们做盘缠。当时杨大伯代表乡亲们双手接过钱时,激动地说:“这是能俊(杨成武别名)和红军指战员的一片爱民心啊!”

在随后的岁月中,杨成武先后指挥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后,杨成武历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第一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副秘书长、中央军委委员兼福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2004年2月在北京逝世。

 

傅连暲:保守治疗,保住了陈赓的左腿

1894年,傅连暲(如图)出生于长汀县河田乡。1911年中学毕业后考入汀州福音医院附设的“亚盛顿医馆”。1915年毕业后,被聘汀州红十字会主任医师、福音医院医生。1925年被推举为福音医院院长。1927年9月,傅连暲以极大热情接待和收治了徐特立、陈赓等300多名南昌起义部队的伤病员。

在1960年出版的傅连暲所著的《在毛主席教导下》一书中,傅连暲对救治徐特立和陈赓的记忆十分深刻。

当时,陈赓在会昌战役中腿骨被敌军子弹打断,伤势严重,由于几天没有医治,腿肿得发亮,经几位医生会诊,都认为需截肢治疗。

“可是给他治疗时,他不但不叫一声痛,还蛮有兴致地和护理他的谭惠英说话,病房里充满着他的朗朗笑声。”傅连暲回忆,正是陈赓的乐观与勇敢深深打动了他,“我看着他年轻的面孔,神采奕奕的眼睛,我就想到这么一位年轻、勇敢、有才干的革命军官,他的一生可以为劳苦大众做多少事啊,我作为一个医生,有责任挽救他这一条伤腿。”

于是,傅连暲采用“保守疗法”,每天用“由素”替他消毒,用夹板固定,同时将自己的新鲜牛奶让给他喝,增强他的抵抗力。最终,经过持久和谨慎的医疗护理,陈赓的伤腿终于被保住了。解放后,陈赓经常对同志们说:“傅连暲是我的救命恩人。”

当时,起义军二十军三师政治部主任徐特立也正患重病,已经50岁的徐特立同样坚定乐观,经过治疗很快恢复了健康。

1931年,傅连暲又在汀州先后创办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看护学校、中央红色医务学校,并任校长。1932年6月,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反革命“围剿”开始,毛泽东在汀州福音医院休养所治病。经过傅连暲3个多月的治疗,毛泽东的身体恢复了健康。

《在毛主席教导下》中,傅连暲也提到了将福音医院迁至江西瑞金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的经过。当时,改编福音医院、创建中央红色医院已在进行,只是在等待时机。

一天,毛主席把傅连暲找了去,向他说明当前斗争形势后,关切地问:“傅医生,蒋介石的军队打来了,你怎么样?”

当时,傅连暲毫不犹豫地说:“我跟主席到瑞金去。”“医院呢?”“搬到瑞金去。”“你的家怎么办?”“也搬去。”

毛主席回到瑞金后,很快就派人协助傅连暲搬医院。1933年春,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正式将汀州福音医院改编为中央红色医院,任命傅连暲为院长。此后,傅连暲又兼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医院院长、中央总卫生处处长兼中央医院院长、中央军委总后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等。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68年病逝。

 

张南生:编织“男人草鞋”,送给战士们

1905年8月24日,张南生(如图)出生于连城县新泉乡北村,他是7位闽西籍中将之一。1929年6月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政府委员。关于张南生“男人草鞋”的故事,至今还鲜为人知。而《闽西红色纵览》中记载了这个有趣的故事。

当年红军穿的草鞋,并没有男女之分,然而张南生刚参加革命时,却把自己打的草鞋特别誉为“男人草鞋”。

原来,1929年冬,朱德、毛泽东率红四军第三次到新泉,开展政治和军事训练。指战员们学习军事内容,包括队列、射击、投弹等,战士们都穿草鞋参训,不少战士两三天就要磨烂一双草鞋。

眼看战士们脚上的草鞋磨得不成样子,张南生回到家中,立即组织乡干部和一批妇女编织草鞋。可这被张南生父亲看见,对着他大骂:“你读了那么多年书,也回来学这没出息的手艺,你不觉得丢人?”张南生不敢惹父亲生气,和气地回答说:“爸爸,你不是说‘家有万金,不如手艺在身’吗,我就多学一门手艺,多一道财路呵。”父亲无言以对,只好让他去学。

张南生编织的鞋,很扎实,可就是偏大、偏长了一点,他自豪地说:“人分男女,鞋也有分男女,我这双才是真正的男人草鞋哩。”第二天,张南生把编好的几十双草鞋送到红四军驻地,果然不少高大军人争着要大鞋,张南生十分高兴。从此,他编的草鞋都比妇女们编的大一些。

张南生爱编“男人草鞋”的故事,也在新泉渐渐传开。新泉整训期间,张南生所在的乡每个礼拜都给红四军送去六七百双草鞋,荣获了“支前模范乡”的称号。

1951年6月起,张南生任中国人民志愿军二十兵团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理兵团党委书记、中国人民志愿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记者 戴敏 通讯员 林斯乾 陈天长 文/图)

 

中共闽西一大旧址——上杭蛟洋文昌阁

手记

薪火代相传迈步从头越

在共和国革命的峥嵘岁月里,血与火的洗礼,铸就闽西红土地上的一代英豪,从这里走出了2位上将、7位中将和62位少将。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繁星闪耀在共和国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也照耀在闽西红土地上。

当年,闽西人民为了保卫翻身解放    的革命果实,保卫苏维埃政权,保卫和发展红色区域而踊跃参军参战。据《闽西红色纵览》记载,在整个苏区时期,闽西有10万儿女参加红军,在发展壮大红四军的同时,先后创建了红九军(后改为红十二军)、红二十军、红二十一军、新十二军、红十九军等5个军。上杭才溪乡15~55岁的青壮年男子,更是80%以上参加了红军,整个闽西到处出现父母送子、妻子送郎、兄弟争当红军或父子同当红军的动人情景。

抗日战争时期,闽西南红军游击队2600余人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占了新四军人数的近三分之一,这支部队于1938年3月开赴苏皖前线抗日。解放战争时期,闽西人民革命武装又先后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总队闽西支队、闽粤赣边纵队第一支队。闽西对人民军队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因而成为红军名副其实的故乡。

长征中,有近3万闽西儿女,从血战湘江到飞夺泸定桥,从爬雪山到过草地,闽西儿女用鲜血在长征中谱写了属于这片红土地上的传奇篇章,到达陕北时,参加长征的闽西儿女仅剩下2000余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闽西儿女屡显神威……回望这段血火铸就的红色历史,回到那个波澜壮阔、血火相融的革命年代,闽西儿女的奉献与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仍让人止不住热血沸腾。

追溯历史,不忘峥嵘岁月;薪火相传,谨记昔日初心。今天,260万闽西人民正激发血脉中红色基因的强大力量,不惧艰苦、奋勇争先,在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龙岩的新征途中稳步前进。(记者 戴敏)

 

上杭才溪光荣亭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