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福州|厦门|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红色闽西 > 正文

采访手记:最后一枪的慷慨壮烈

2017-06-07 10:18:01 马悦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阙小琴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龙岩6月7日讯(记者 马悦)上湖村并不大,约有几十户人家的样子,1934年发生的那场战斗规模也并不大,而当你真正了解这段历史后,也许这个小村在你的眼中,就会变得特殊起来。

上湖村的村民最重视的建筑不是自己的宅所,也不是学校或产业基地,而是中央苏区福建党政军机关红军烈士陵园。陵园就在村中心,只有简单的一座碑,旁边的几尊塑像,一片小广场和219级台阶。台阶下的纪念馆和接待室有一位皮肤黝黑的大伯,据村民介绍,他以前并没有这么黑。从纪念碑动工的那天开始,打地基、铺地砖、迁坟、开园……大伯一直都在,而现在他成了义务讲解员。

坍塌的地基、倾斜的房屋,这里是上湖苏维埃政府旧址的现状,年久失修,俨然失去曾经的庄严。一个村民在这里讲到,母亲曾告诉他,战斗打响之前,红军战士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提醒村民转移到安全区域。在枪林弹雨的突围途中,红军战士不忘绕到村民家,只为归还一件谷笪,而这薄薄的谷笪是红军当年的寝具。这群可爱的人在生死一瞬的战斗前线仍然不惜代价,践行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军纪。

如果说红军入闽第一枪打得石破天惊,那么,1934年上湖村的这一枪,则要用慷慨壮烈来形容。五发子弹、两枚手雷便是一个战士的全部装备。当身边的战友一个个相继倒下,也许支撑他们继续战斗下去的力量,已不是装备而是信仰了。

采访结束,离开上湖村时,已近晚上七点,天色有些昏暗了,那位老伯从纪念碑走到村口送我们,握住我的手说“谢谢你们来报道英雄的故事”,我心中五味杂陈,因为要说谢谢的不是他,而是我们。感谢老伯一直守护着那些英烈,感谢老伯一直守护着红色信仰。

上车后,老伯一直目送我们走出视线,而我在渐行渐远的车上发呆,不知自己究竟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只能写下这段文字,希望上湖突围这段悲壮的历史能为更多后人所知晓。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 新闻图片
更多>>娱 乐
  • 点击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