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龙岩最大的“天然氧吧”神秘的“梅花十八洞”

www.fjsen.com 2016-07-28 20:57:37 邱妤 刘晓琼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7月28日讯(本网记者 邱妤 通讯员 刘晓琼)您知道吗?我们闽西大地上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梅花十八洞,洞洞十八洋,洋洋十八里,里里有把金交椅。”而这首被闽西人民代代歌颂的民谣,正是中外学者誉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色翡翠”、“动植物资源基因库”、“华南虎的故乡”之称的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图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在建立初期开展了历时三年的综合科学考察和多次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摸清梅花山自然资源本底,发现新属2个、新种(昆虫)28个、中国分布新记录种(昆虫)24种和福建省分布新记录种340种,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后续的资源补充调查中,又发现了新种—楚光冬青,发现福建省分布新记录种-光果金樱子等。

图为新种楚光冬青(吴锦平摄)

多措并举,保护生态

 为了保护保护区内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提升资源保护和管理能力为主

 从2014年开始实施“以电代柴”、“退竹还阔”、“限竹护阔”等保护阔叶树措施。

 近两年,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选取区内部分村庄作为试点,实行 “改燃用电”补贴,每度生活用电分别给予0.2元、0.25元的补助,鼓励林农以电代柴,减少生活烧柴消耗,减轻农民负担。

 上杭县大斜村村民官祥荣告诉记者,“以前家里烧柴的时候,每隔三天就要上山砍柴,砍一次柴最少要半天时间。2014年实行以电代柴后,政府有给一些补贴政策,只要热水器一开,电饭锅一按就可以了,生活方便很多。”

 2016年,梅花山保护区内7个村已全部实施“以电代柴”,涉及林地面积近20万亩,人口2193人。建立10户联保等制约措施,切实减少资源消耗。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通过禁止木质烧柴,利用清洁能源,并给予区内林农用电补助,自然也就减少非生产性消耗森林资源。村民用电,自然就不会上山砍柴,生态也就得到了保护。”

三十年,管护成效显著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通过“不想、不能、不敢”工作理念,落实预防为主的工作方法。强化宣传教育,提高村民保护意识,实现不想破坏森林资源思想自觉。充分发挥专职护林消防队员的作用,利用“护林宝系统”巡护系统和无人机加强巡护管理,实现不能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约束。突出惩治,加大执法打击,实现不敢破坏森林资源的震慑氛围。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组织开展珍稀濒危植物的科研监测工作,共建立了桫椤、青钱柳、伞花木等监测点27处,对建立的珍稀濒危植物监测点进行跟踪调查,建立监测档案;做好苗木试验基地建设工作。开展了楚光冬青、半枫荷、穗花杉的扦插试验和江南油杉、伞花木、钟萼木种子繁育试验。先后撰写并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了研究论文50余篇。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取得了连续20年无森林火灾的好成绩,森林覆盖率从建区时的60.4%提高到现在的95.38%,活立木蓄积量从建区时的158万立方米增加到现在的398万立方米,实现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野生动物的数量有明显增加。福建省杉木王、龙岩柳杉王、龙岩长苞铁杉王均在保护区内。

图为红豆杉园的红豆杉树王

“点、线、面”相结合,向社会普及生态知识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全国率先启动华南虎拯救工程,建成了全国规模最大的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

图为华南虎(姜克红摄)

 初步建成管理局(植物为主)—中国虎园(动物为主)—云山管理站(生态保护知识为主)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宣传走廊带;每年结合特定的活动日,定期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爱鸟周、科技活动周、世界老虎日等科普宣教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印制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册等形式,向社会普及生态科普知识。

责任编辑:邱妤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