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外来人”如何变成“自家人”(关注改革“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新探索①)

www.fjsen.com 2016-06-17 15:41:07 贺林平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说干就干,今年4月26日,松柏岗社区议事会成立,大家举手表决通过了代表人选和议事会章程。除了曾在松柏岗当居委会主任的黄红当议事长以外,湖北洪湖螺山镇的陈志和广州本籍的余琼瑶分别当选来穗人员和本地居民方的副议事长。

 根据章程,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组织召开议事会议。议题由代表在广泛听取和收集社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力求反映本地居民与来穗人员的共同意愿。形成的决定经2/3以上代表赞成后通过,交由社区居委会负责组织落实。

 松柏岗社区居委会主任苏为民介绍,议事会成员任期两年,由于是自治组织义务岗位,议事会代表不享受任何行政待遇和报酬。

 而在此之前,还要由来穗人员融合学堂对议事代表进行培训。融合学堂负责人吴治平说,基层群众自治是一种技能,如何有效地开会议事,如何适当设置议题、成功通过议题并顺利付诸实施,如何确保决议符合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以及国家法律法规且又真正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这些都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

 “来穗人员共治议事会,作为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就社区公共建设、公共利益等事情设置议题,吸引来穗人员与本地居民共同参与,献计献策,变‘外来人’为‘自家人’。”广州市来穗人员服务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处长唐健勇认为,这种新探索是对现有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反复协商,有益社区,共治就顺畅有效

 共治议事会一成立,居民们就开始向议事代表们“吐槽”社区建设的各种短板。有人希望搞好松柏新村的监控设施和门禁系统,有人提出建筑垃圾的治理问题……

 “我们社区小小的空间都被出租屋填满了,绿化设施奇缺,社区景色欠佳,居民也没有足够的休憩娱乐场所。”在前不久的一次议事会上,代表江志敏提出了社区微公园议案,本地居民和来穗人员一致表决通过,旁听席上的社区居民也拍手叫好。

 不过,有坚定的赞成,也有理性的反对。江志敏提出建微公园的地点——松柏西街和机场路交接处,13名代表现场勘查后,认为并不适合。

“此处是T字路口,车辆交汇处,应充分考虑安全问题。”“地方很小,除了绿化,健身设施根本容不下。”“此处微公园应以绿化、休闲为主,健身路径不可取。”……大家有各种意见。但有一个共同的初衷,就是希望对社区有益。

 经过反复协商,黄红告诉记者:“现在大家基本都同意要建,但到底怎样建,是叫‘微公园’还是其他名字,还有待进一步讨论。”有人认为地方太小,除了绿化放不下太多的东西,干脆叫绿化带算了,“微公园”名不副实;有人认为光做个绿化带意义不够大,希望跟一些业主单位协商拓展一些空间。“具体方案还没有最后定下来,但大家都希望把这个议题尽可能做好。”

 “万事开头难,开好了头,就不难。”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朱亚鹏认为,虽然议事会刚刚起步,未来在走向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发展上,还有很多难题有待完善,例如议事会议的顺畅运作、议事会与居委会关系的理顺、议题落实的制度化保障等。不过,他对其前景还是看好的。

 朱亚鹏认为,参与是融入的最高层级。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制度比较完善,但外来人口参与属地社区自治共治相对薄弱,容易导致外来人口对城市生活产生游离感和失落感,更易诱发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让来穗人员真正参与社区共建共治,有效填补了外来人口参与属地社区自治共治的‘制度空白’。”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贺林平)

责任编辑:邱妤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