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国网龙岩供电:“两带一路”谋“三赢” 精准扶贫显成效

www.fjsen.com 2016-04-02 17:18:37 李凌生 阙小琴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詹春艳 (摄)

国网龙岩供电:“两带一路”谋“三赢” 精准扶贫显成效

东南网4月2日讯(记者 李凌生 见习记者 阙小琴)从线树矛盾到如今的“三赢”,从干部驻村到整村走上致富路……在一步步地探索实践中,国家电网龙岩供电公司把精准扶贫之路化解成为了一条“电网建设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电力设施与自然人文和谐共进”之路。

首创“两带一路”模式 解决“线树矛盾”

龙岩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77.91%,在全国排名第六,在福建排名第一,这是龙岩人的骄傲,只是在这份骄傲之下藏着让龙岩供电公司头痛的“线树矛盾”。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因线树矛盾导致的线路故障发生率高达7.22次/百公里。如何解决线树矛盾?

3月30日下午,新罗区江山镇村美村主任傅财贵跟几个村民拎着锄头正在巡视着去年栽下的杨梅树。这里是10千伏村江线的一小部分,在2015年8月以前,这里还是连片的竹林,也是线树矛盾凸显之地。而当下,傅财贵没想到他成了“线树矛盾”的受益者。

“由政府部门制定赔偿方案,电力部门砍去竹木并向林农赔偿一次性青苗补偿金,再由林业部门负责培育新树种。三年后,将电力线路下土地与成熟的作物还给林农,所有的利润都归林农所有。”国网龙岩供电公司党委书记蒋木春表示,当下新罗供电公司首创的“3+N”10千伏电力线路走廊经济带建设模式有望得以推广,实现有效整治线树矛盾引发的频繁停电问题,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增加林农经济收入的“三赢”局面,并形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生物防火林带”、“农户经济林带”和“电力线路”的“两带一路”建设模式。

正是由于“3+N”10千伏电力线路走廊经济带建设模式的推行,傅财贵才得以将自己的竹林换种成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杨梅。“以后还打算在树下套种西瓜”,傅财贵乐滋滋地说这又可以增加一笔收入。

同样乐滋滋的还有龙岩新罗供电公司江山供电所所长吴海云,他表示自从试点“3+N”10千伏电力线路走廊经济带建设以来,江山镇10千伏村江线因“线树矛盾”引发的线路停电率下降了64%。

当下,自2015年9月开始村江线1.5公里线路廊道开展生物防火林带建设,共计清理了毛竹面积约33亩,清理毛竹约8250根,电力线路下方种植杨梅、油茶等低矮经济林面积约33亩,彻底解决了高杆植物对线路的影响。与此同时,2016年1月小池供电所10千伏璜何线1100米,完成33亩油茶生物防火林带;2016年3月,白沙供电所10千伏白郭线、岩下支线共2065米,完成了33亩油茶生物防火林带。

国家电网龙岩供电公司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推广这个模式,实现更多“三赢”。

 

驻村干部用心扶贫 村民共同致富

3月31日上午,国网长汀县供电有限公司调控中心党支部书记陈兴武又一次来到了长汀县童坊镇禾生村,这是他曾经挂职的地方,他说自己经常回回来看看。

“真的不错,群众满意,真的不错。”见到陈兴武回来了,81岁的村民胡新基满口夸赞道。陈兴武真的这么深入民心?

长汀位于福建西部,是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也福建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童坊镇禾生村是革命基点村,距离长汀县60多里,共有1112人,是龙岩市的贫困村。在陈兴武前往挂职的2011年以前,该村自然条件差,地理位置偏僻,通往该村的道路全部是泥沙路面,村民靠种植水稻度日,几乎没有多余的年收入,日子相当清苦。

如何改变这里的现状?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精准扶贫不应该是物质上的扶贫,更应该是想办法让村民走上致富路。这就是陈兴武至今还能留在禾生村村民心中的原因。

2011年1月,国网龙岩供电公司与禾生村结对,派出时任长汀公司营销部党支部书记陈兴武驻点挂村帮扶,希望从源头上帮助村民改善收入和生活。 “第一个就是入户调查走访,老百姓想什么”,上任伊始,陈兴武便马不停蹄地深入该村8个村民小组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想法,了解村中的需求。

“一个是路灯要建起来,晚上走路天太黑看不见;第二个是电压不稳,一个村才一台变压器,100千伏安的变压器,低电压;……”村里当年的情况,陈兴武记忆犹新,为此,他还根据走访调查的情况制定了一个三年规划。

“高压10千伏线路改造了3.5公里,低压线路改造了20多公里,现在每家用电都稳定,包括过年高峰期,以前都要限电,现在都不用了。”虽然陈兴武已经不再挂职,可他办下的实事却让村民一直都受益。同样的致富路也是越走越宽。

31日当天,他还带着记者去福兴养殖场走了一遭。这个养殖场也是他在任的时候办起来的,总共有300多亩,有4个鱼塘,1个养鳗场。“养鱼的地方原来是荒地,就把它利用起来,跟村民签订了30年合同。按照这个模式,一年村里有8万块钱的纯收入。”

如今,走在禾生村,村民的腰包是越来越鼓了,共同致富的底气和信心也越来越足。据悉,当下该村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的2900元增加到现在的6300元;村财从原来的赤字到现在的15万元结余。

责任编辑:李凌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