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社会> 正文

年初五的乡村之夜

www.fjsen.com 2016-03-07 10:05:40 梁德荣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闽西日报3月7日讯(梁德荣)年初五晚上,叔叔梁富祥刚与亲朋好友喝酒聚餐后,家里又陆续来了一帮家族里的叔伯兄弟。顿时热闹起来。

十几个男人围着一张八仙桌,喝茶、吃花生,剥着从广东带回来的沙糠桔,他们聊天的内容却非常集中——协商修缮祖祠清山公祠的事情。

在乡下,同一个家族共同重修祠堂是一件大事。清山公祠是闽西武平尧山村中被称作“八大家人”的梁姓祖祠。这个祠堂已有100多年历史了。拥有这个祠堂的八大家人,如今已经发展到20多个家庭近200人口。因年代久远,祠堂已有破旧迹象。于是,他们决定集中家族力量,重修祖祠清山公祠。今晚的这个集会,就是商量决定重修宗祠的诸多事宜。

会议开始,首先公布了前期集资情况。由于前期工作做得比较充分,修宗祠的资金基本到位。大家的信心都很足。七嘴八舌地对如何修好宗祠发表意见和建议。

宗祠旁边长着一棵大树,可能会影响祠堂的建设,树的主人才祥满口答应会在近几日处理好。

祠堂内外放着不少个人的柴草、树木等物品,牵涉到的人都要抓紧移走。

在广西、广东做生意、工作的德昌、德添等人,表示除了应交的份子钱,还会另外捐资加强祠堂建设,并当场捐出了3000元不等的现金。一沓沓新堑堑的人民币放在桌上,意味着修建祠堂的资金水涨船高,大家十分高兴。

在广东汕头打工多年,如今回到家中生活的营祥,提出在祠堂中建设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议,得到大家的一致响应。有的提出要建棋牌室,乒乓球室,方便大家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有的建议还要有书报室,让大家进了祠堂有书看、有报读;还要有喝茶聊天的地方,方便老人们休闲、活动。

还有人提出,在修祠堂过程中,顺便为住在祠堂旁边的一家孤寡老小修一条进出的小路,也得到大家的一致赞同。

在轻松热烈的气氛中,有关重修祠堂的事情一一议定,最后形成了一个重修清山公祠堂决议书。富祥、珍祥、炳祥、才祥、春祥、金祥等家庭代表一一在决议书后面签字、按下了红指印。

我也是这个家族的一员。小时候就常在清山公祠里玩耍,见识和参加过许多家族中的大事。能在今年过年期间亲身参与宗祠的重修活动,当然是十分乐意的事情。

我的家乡和珠三角地区一样,广大乡村依然保存着众多的祠堂,这些祠堂,大部分都有着几百上千年的历史。祠堂为聚集和团结族人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年来,农村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乡村生活模式有了很大变化,但很多人依然有着浓厚的乡土情结,对祠堂怀着别样的感情。修祠堂之风在当前农村还是十分盛行的。

传统的祠堂,为村民操办婚宴喜事、节庆活动,甚至祭拜先人,提供了方便的场所。乡村祠堂体现出的淳朴民风,在当今应该珍视。传统的民情风俗,需要得到尊敬和维护。

近年来,不少乡村热衷于重修或新建祠堂。其实这是传统的回归,也体现着乡民宗族意识的复苏,透着浓重的乡土情结。乡民的这种积极性应该得到鼓励。而如何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在传统宗祠文化中融入现代生活的方式,非常值得探索和实践。如我家族清山公祠的重修,大家自发准备使祠堂具备现代文化娱乐的元素,这种方向,是十分值得鼓励和倡导的。

一个春节夜晚的集会,让乡村的底色更加厚实。那些扎根在乡村大地的民风古俗,仍然是我们内心不可更改的希望。

责任编辑:李凌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