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著名诗人哈雷:“诗人就是拿文字修行的人”
www.fjsen.com 2015-09-16 15:59:58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哈雷简介〗: 哈雷,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文联委员、编审。八十年代初曾创办“闽东青年诗歌协会”任诗刊《三角帆》主编,是闽东诗群的开拓者,“诗歌榕城”的倡导者和践行者。现任《东南快报》总编辑、《海峡诗人》主编、《生活·创造》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出版了《花蕊的光亮》、《纯粹阅读》、《纯粹心境》《寻美福建》、《寻美人生》等十多部文集。现居福州。 闽西新闻网 记者 刘少雄 陈良锦 【记者】哈雷老师,您好!欢迎您来到土楼之乡永定参加第31届“青春诗会”。众所周知,诗刊社主办的“青春诗会”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诗歌品牌活动,以前在我们福建有举办过吗?第31届“青春诗会”在永定举办,对于我们福建乃至中国的诗歌创作具有怎样的意义? 【哈雷】今年福建在推动闽派诗歌活动,“青春诗会”的举办开创了闽派诗歌发展的新篇章,必将成为“闽派诗歌”年的重头戏。她也从一定程度上彰示着福建作为全国诗歌主阵地的强劲实力。 土楼是福建最具特色的文化符号。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地人和,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聪明的客家人在天人感应的神示里悟到了这一天人合一的道理,并依此理念,建造了自己的安全的“蜗居”——土楼。这是人类学上一个意义深远的诗意的构建,客家人千百年来的繁衍生息,创造了土楼辉煌的历史文化。 闽西是革命老区,古田会议精神彪炳史册,“青春诗会”在这里举办,将会给诗人增加钙质,补充气血,写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本次诗会是诗歌与土楼的遇合,是青春梦想与红土地的遇合,必将会在古老而僻远闽西大地上焕发出诗意的光芒! 【记者】据了解,目前我省文学界正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闽派批评”、“闽派散文”、“闽派小说”方兴未艾,那么,“闽派诗歌”的现状又如何呢?福建诗歌在全国诗坛处于怎样的地位,有何特点?您在推动福建诗歌创作方面作出不懈努力,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能否请您谈谈对闽西诗歌创作的印象和评价,并就如何提升和加强提提宝贵的意见? 【哈雷】闽西涌现出北村、谢有顺、张胜友等著名的作家、评论家,他们的笔端汩汩流出每一个真诚、跳动着与山水律动的文字,已经深深融入新时期中国文学中,闽西也必然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闽西多山水,是一块适合诗写的地方,舒婷在上杭插队期间,也得益于闽西这块土地的滋养,写出了《致杭城》等美丽诗章。我在微信上标注着“襟山怀水、诗写人生”几个字,是因为我总相信写诗的人一定希望着与山水为伍,一定跟山水有缘。诗更适合表达山水情怀,诗意般流畅的语言,时而起伏奔腾,时而千回百转,时而云淡风轻,时而烟含水色……这种文体的书写状态就如同一条溪流沿山峡而下,在不轻易间就会撞见了春的美丽,夏的灿烂,秋的饱满,冬的沉静。闽西诗群目前还比较沉寂,也许在孕育着力量,相信她会有勃发的一天,在“闽派诗歌”中赢取自己应有的位置。 【记者】有人认为,诗歌在这个时代的命运是艰难的。您认同这个观点吗?您认为当代中国诗歌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你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诗歌? 【哈雷】当下诗歌创作语境中,诗人的难度无疑在于表达,诗人舍去传统经典表达方法,但又没能找到当今时代潮流中个性化的语境。或者说,当代诗人的话语体系与大众审美体系相去甚远,其创作姿态面对世界和人生时有悖现代人阅读的审美选择。 诗人话语未能跟上这个风流的时代,许多诗歌不能产生美感,不能打动人,不能唤醒精神的自觉和灵魂的共鸣,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以为对诗歌有一个最基本的特质要求:感动。谢冕教授前些年在海南一次诗会上呼唤的这个朴实的词应该成为诗人们温暖的真理,也应该成为诗界普泛的准则。无论当今诗坛如何多元化,但我想这个基本的特质没有变,如果诗歌一点都不能打动你,其他一切高端的标准都将形同虚设。 诗人的作品保持着情感的温度和思想的质感。一部作品,就是一位诗人一段思想和情感的记录。写诗的路,更是一条问道的路,诗人就是拿文字修行的人。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