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一次闽西行 一辈红土情” 央媒采编人员深情总结龙岩之行

www.fjsen.com 2015-05-17 21:29:49 李凌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总结座谈会

东南网5月17日龙岩讯(本网记者 李凌生)5月17日,中央和部分行业类媒体采编人员走进“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龙岩”活动在龙岩闭幕,来自43家媒体的青年采编人员出席了最后的总结座谈会。

座谈会上,采编人员纷纷发言,对本次龙岩之行的收获和感受进行了盘点,“一次闽西行 一辈红土情”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

“第一次踏入闽西这片土地,我们就完完全全被这里的一切所震撼”,“这里有美美的山、美美的水、美美的蓝天、还有质朴善良和美美的人们,我们已然深深爱上这里,不想离开”,中国知识产权报社记者李铎的发言饱含深情和不舍。

李铎说,“万万没想到”闽西人民那样质朴和善良,“万万没想到”闽西文化有这样的冲击力。“这里的人们就像亲人一样接待我们,照顾我们的一茶一饭,一举一动,一丝一毫”,他说,“我们认识到,必须让自己低下头来、凝下心来、俯下身来,才能深切感受到,亲人们的真实情感和精彩故事”。他认为,这次采访让自己不但对生活有了全新的认识,更是在职业生涯中找到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到上杭县才溪乡调查,中青报记者李林感触最深的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社会的观察和记录者,只有脚踏实地,深入基层采访,才能洞悉社会百态。光明日报社记者王子墨来到上杭县步云乡调研,他这样描述那里的生态:“每到夜里推开窗,就是‘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意境”。通过采访,他认识到,生态文明不仅是来自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每一个步云人自发保护的结果。


采编人员与步云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作为采编小组第四组副组长,人民日报社编辑宦佳与组员们来到武平,分别在万安镇林改第一村、东留镇富贵籽种植基地、湘店乡开国空军司令刘亚楼将军故乡以及平川镇好人之家进行调研和采访。三天的调研,让宦佳对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她认为“无论做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还是一名青年媒体记者编辑,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一项素质,或许并不是文笔有多么漂亮,或者学历有多么高,多么会聊天,多么会卖萌,多么有创意。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究竟对真实的中国世界有多少了解,又有多少能力和勇气在今天这个充满嘈杂声音的世界里,将正能量坚持和传递下去,这样的坚持来自于信仰,来自于抛开一切的静下心的思索和观察”。

宦佳总结道,“在这里,我们与地处偏远山区的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每挥动一下铲子,每挑起一桶水泥,每推动一车石子,每滴下一滴汗水,你都能切实体会到,劳动者的不易,都能深刻感受到,我们脚下泥土的厚重决定了老百姓看我们目光的深度,我们心中对祖国真实社会了解的深度,则决定了我们为国家建设和未来想象的广度”。

在连城调研采访的中国文化报社理论部副主任杨晓华说,感触最深的就是5月15日,他们全体组员来到松毛岭,在无名烈士碑前聆听当年的战斗故事。“当时留守松毛岭一线的红九军团和二十四师一共3万多人,但是他们迎战的却是国民党9万多人。战斗一共进行了7天7夜,万余名的红军战士身死松毛岭,为中央红军的大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杨晓华说,“这些无名的烈士,有的和我们的年龄相仿,有的年龄比我们还小,看看他们在为一个自己并看不到的这样一个理想而献身,我们今天还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不能解决的忧愁?”。

看到采编人员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中国记协国内部主任殷陆君很高兴。他评价道,“‘团体操规定动作’大家做得很精彩,‘小分队自选动作’完成得漂亮,这项活动总体效果不错”。

殷陆君说,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是坚定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重要基础,“必须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新闻工作者必须牢记,“红墨水”的上游在汀江、在闽江。他强调,采编人员要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融入日常工作中,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坚定信仰、勇于担当,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新闻工作者。


采编人员向当地村民学雕版


采编人员在武平一个温控大棚内向技术员了解花卉产业发展情况

责任编辑:苏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