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月将投入运行的我市首个保税仓库——龙岩陆地港公用型保税仓库首期面积2310平方米,将为龙岩及周边进出口企业提供服务。以此为起点,今后我市将完善升级保税功能区域建设,为复制对接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做准备。 记者 林阿玲 摄
研究对接自贸区
我市可在哪些领域探索“破冰”?
□ 记者 林阿玲
“去年公司铜精矿的进口量近70万吨,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原料进口龙头企业,我们很希望在报关中早日享受到自贸区政策带来的便利和实惠。”昨日,谈及自贸区,上杭蛟洋工业园紫金铜业有限公司贸易部原料科负责人满怀期待。
随着上海自贸区创新机制的成熟推广和福建自贸区总体方案的公布施行,自贸区的改革“红利”似乎越发唾手可得。我市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破冰”,极力对接可吸收、可利用、可复制的内容?目前最接近可复制的区域有哪些?让我们来听听我市口岸部门及业内人士的见解。
领域一:综合保税区
“自贸区是中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发展模式的创新和延伸。要对接自贸区改革成果、前提条件是所在地区必须建成海关特殊监管区,目前我市还没有海关特殊监管区,必须在这方面先行‘破冰’。”龙岩海关关长陈琦一语中的。
陈琦认为,综合保税区是目前国内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运作最灵活、通关最便捷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从目前我市各功能区域看,在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申报设立龙岩综合保税区或许是最佳选择。理由是,福建自贸区三大片区容纳能力有限,在产业、金融、文化、商务等方面都可能产生“溢出效应”,不少企业可能将总部设在自贸区,加工基地则设在外围,这对距离厦门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龙岩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但前题是龙岩要有承接加工基地的综合保税区。
而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作为我市加快开放型经济的重要载体,是今后我市承接厦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和主阵地,也是我市对接沿海、实施“东进”战略的重要抓手,在该区申报设立综合保税区条件最优,有利于龙岩便捷承接厦门产业转移,加速对接自贸区。
“从组织申报到国务院批复设立,最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而未来两到三年,也正好是福建自贸区运行实施的关键期。”陈琦说,届时如果我市综合保税区申报成功,或将实现与福建自贸区尤其是厦门片区的无缝对接。
领域二:跨境电子商务基地
龙岩陆地港,被业内人士认为是最接近可复制自贸区经验的另一个区域——已投入运营三年,是我市外贸进出口的“大通道”,今年初获批设立龙岩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
“我们建议依托龙岩陆地港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基地。”龙岩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陈永洋认为,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是自贸区机制体制创新的重要内容。而电子商务和商贸物流产业是今后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天王”和“八大金刚”产业之一,要加快发展这两大产业,可借力自贸区建设。
龙岩海关关长陈琦、龙岩陆地港运营商中外运物流公司负责人张烨坤等人士认为,跨境电子商务需要保税仓库存储物品,要有健全规范的物流运营管理。而龙岩陆地港是我市目前唯一的海关监管区(不是特殊监管区),也是龙岩打造闽粤赣边商贸物流中心的最大平台,目前已建成保税仓库,区位优势和基础条件优越,将其建成以保税仓储为基本业态,以保税展示交易为终极目标的跨境电子商务基地,不失为理想选择。
领域三:保税展示交易区
还有人士认为,保税展示交易是上海自贸区体制创新的成功经验之一,目前福州、厦门正在试点推广这一经验,并取得较好的市场反应。
福建自贸区的最大特色是对台,突出对接台湾自由经济区。结合这一方向,龙岩可充分发挥“客家祖地”、“生态农业”的对台优势,依托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试点规划建设台湾小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市场。
“营销是目前台农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急需政府牵头搭建高优农产品推荐平台。龙岩若能设立台湾商品保税展示交易市场,则有利于在更高层面展示龙台经贸交流合作成果,实现龙台经贸深度融合。”市台商协会副会长、漳平鸿鼎农场董事长李志鸿说。
“研究对接自贸区改革成果,必须围绕‘国际化、市场化、法制化’的目标,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以及政府综合监管能力和法制环境建设。”业内人士廖志添认为,今后我市应加快优化提升自身硬件和软件,加强研究全国自贸区统一执行的“负面清单”制度,及早做好准备工作,一旦自贸区改革实验成功并向外推广时,我们才能在第一时间借鉴对接。

上杭蛟洋工业园区聚集了多家大型进出口生产企业,当地政府正考虑在该园区申报设立保税仓库,进而打造保税物流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加良好的平台。图为原料进口企业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仓库出货场景。
记者 林阿玲 摄
上海自贸区首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推广
我市全力创造条件承接“红利”辐射
□ 记者 林阿玲 通讯员 阙智兴
4月24日,永定县胜捷家饰有限公司通过电子口岸将1票进口报关电子数据传输至海关通关无纸化系统,该系统快速自动完成审核放行——企业从发送数据到完成报关手续只用了6秒,省却了过去打印报关单证、到海关现场递交纸质单证等环节。
“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是上海自贸区向全国推广的可复制改革试点经验之一。”龙岩海关关长陈琦告诉记者,去年关区内推出无纸化通关作业,通过探索优化监管服务,加速推进对接上海自贸区试验成果。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经过一年多运行,改革成果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负面清单管理。目前上海自贸区共编制了“负面清单”139条,实现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规则的初步接轨。另一个是机制体制创新。上海自贸区形成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首批21项(投资管理6项、贸易监管9项、金融创新6项)成果已从去年开始陆续在全国或部分地区推广。这些成果涉及海关监管范畴的共14项,其余主要是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
2014年9月起,厦门关区在特殊监管区域内复制推广了多项上海自贸区创新制度,包括区内自行运输、批次进出集中申报、保税展示交易、简化统一进出境备案清单、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集中汇总纳税等。这些创新制度的推广,大大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提升通关效率,促进贸易便利化。
“我市的推广工作是在厦门海关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陈琦说,目前上海自贸区的14项海关监管服务创新措施仅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实行,由于我市尚无“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因此原则上还不能够完全复制推广这些制度。
“但也不是因此而无所作为。”陈琦介绍,自贸区改革在于简政放权,创新体制机制,促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借鉴上海自贸区经验,龙岩海关从模式创新、流程再造、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机构整合、制度建设等方面,探索优化监管服务措施,去年与龙岩检验检疫局合作推出了“无纸报检通关”、“三个一”(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等通关新模式,进一步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
“我们必须加快完善自身功能硬件和体制机制软件,通过努力创造条件,加速复制对接上海自贸区成熟的改革经验,分享未来福建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红利’辐射。” 陈琦说。

近日关检工作人员同时在龙岩陆地港查验货物。去年,龙岩海关与龙岩检验检疫局合作的“三个一”通关新模式在龙岩陆地港启动,两单位在收到企业出口申报后,同时派员到现场进行查验、核放,实现企业出口“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提高了通关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记者 林阿玲 摄
相关链接·名词解释
★ 自由贸易区(简称FTZ),是指在一国或地区的境内关外设立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在这部分领土内运入的任何货物就进口关税及其他各税而言,被认为在关境以外,并免于实施惯常的海关监管制度。
★ 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指政府规定哪些经济领域不开放,除了清单上的禁区,其他行业、领域和经济活动都许可。凡是与外资的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不符的管理措施,或业绩要求、高管要求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均以清单方式列明。
★ 海关特殊监管区,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在我国关境内,赋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联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由海关为主实施封闭监管的特定经济功能区域。
★ 综合保税区,是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一种形式,具有保税加工、保税物流、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采购分销、金融服务、展示展览、虚拟口岸等功能,同样实行“保税、退税、免税、免证”的优惠政策以及“一线放开、二线管理”的监管模式。
★ 保税仓库,是用来存放保税货物及其他未办结海关手续货物的仓库,这些货物既可以是进口的生活消费品,也可以是进口的生产资料,存放这里的货物暂缓征税,待实际销售时,再办理征税进口手续,减少资金占用。
★ 保税展示交易,即进口企业向海关备案后,允许其保税货物在保税状态下出区展示,其最大特点是在提供有效税款担保前提下,货物在展示期间就能销售,售后一个月内再集中报关缴税。
自贸区与我们有关系
□林阿玲
福建自贸区真的来了!但很多龙岩人会淡淡地问一句: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因为它的范围只包括福州、厦门、平潭三个片区。
其实,自贸区与我们是有关系的。因为中国自贸区的改革试验成果,不是独享,而是推广到试验区外的全国。鲜为人知的是,龙岩已经在接受上海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的“红利”辐射——
去年龙岩关检合作推出的“无纸化报检通关”、“三个一”等通关新模式,便是借鉴了上海自贸区“简化无纸通关随附单证”等制度,大大提高了企业通关效率。厦门象屿保税区复制推广的酒类保税展示交易,直接降低物流成本30%左右,作为离厦门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一些龙岩市民忍不住前往参观购买。自贸区,已悄然改变我们的消费理念。
当然,自贸区在产生“溢出效应”的同时,反过来也必将对我市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虹吸效应”。比如,已在全国推行的自贸区境外投资开办企业备案管理制度,改变了企业的境外投资决策,可能吸引我市一些投资企业到自贸区内设立境外投资分支机构,从而影响其在我市的税赋贡献。
事实上,未来自贸区与龙岩关联度的大小,取决于我们承接自贸区政策和规避其不利影响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如,目前上海自贸区向全国推广的首批改革经验达21项,但由于龙岩尚未建成“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这个承接经验的配套条件,因此还不能完全复制实施这些好的创新制度。就此而言,我们不能怪自己不在自贸区范围,只能怨没有早点完善自身条件。
好在,福建自贸区从设立运行到试验成果的推广,还要较长的一段时间。利用这段缓冲期,我们可以结合龙岩优势,在平台建设和制度创新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对接,如及早申报建立龙岩综合保税区、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等硬件设施,同时在关检监管服务创新、深化行政审批改革等方面加紧探索,不断改善贸易投资环境。
无中生有,没有条件创造条件。唯有如此,当福建自贸区的“红利”向外抛洒开来的那一天,我们才能抢得先机;或者,当其产生“虹吸效应”时,我们才能坦然不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