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民正在市博物馆参观《客家祖地》展览。记 者 池银花 王尚华 通讯员 章露 摄
免费开放 文化惠民 传承历史
——我市博物馆发展情况调查
□ 记者 池银花 王尚华
3月2日,国务院公布《博物馆条例》,为促进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展示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的博物馆建设和发展情况如何?3月4日至6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全市14家国有博物馆免费对外开放
“在各级政府及文化部门的创新实干下,我市博物馆建设量质齐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3月4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李史明告诉记者,2008年以来,我市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均实现免费开放,参观人数呈现逐年增多趋势。2014年,全市各博物馆(纪念馆)参观人数达500万人次。
据介绍,2008年,市政府筹措资金1.8亿元,兴建了总面积达3万平方米的龙岩市博物馆;2009年,市政府又投入7000多万元用于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陈列改版和周边环境整治及馆舍改造;漳平市博物馆、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武平县博物馆、龙岩华侨历史纪念馆也先后于近年新建投入使用,一个博物馆建设的高潮正在龙岩兴起。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家文化文物部门直接管理的国有博物馆(纪念馆),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1家、国家二级2家、国家三级5家,均在全省占有较高的比例。去年,国家文物局对国家二、三级博物馆进行运行情况评估,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上杭县才溪乡调查博物馆运行评估复核结果为优秀(全省三家优秀)。此外,我市还有闽西革命烈士纪念馆、杨成武纪念馆、邓子恢纪念馆等一批非文物文化部门直接管理的博物馆(纪念馆),它们也成为了市民了解闽西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之一。
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补充,我市民办博物馆的建设也掀起热潮。继2013年连城新增连城客家红博物馆,永定客家民俗与自然博物馆”也于去年获批成立。

福建省土楼自然博物馆是省内规模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也是省内唯一的地宫自然博物馆,共设8大展区,馆藏展品4万余件,珍藏着巨型蜥脚类恐龙、特大鱼龙等国宝级化石。该馆运用声、光、电、温控等现代先进科技手段,配以生动形象的主题场景,融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等为一体,成为青少年理想的科普教育基地。图为馆内情景。 通讯员 刘永良 摄
陈列展览让博物馆更加活色生香
龙岩是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客家元素汇聚焕彩的地方,这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河洛文化交相辉映,在历史的画卷中留下了浓重的笔墨。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宣传展示和社会教育功能,弘扬闽西特色文化,近年来,我市各博物馆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陈列展览,带给市民更加优质的文化享受。
据了解,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按国家一级博物馆标准要求,共投入4000多万元进行布展陈列改版,展览面积达5000㎡;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于2013年纪念毛泽东才溪乡调查80周年之际开放;古田会议纪念馆于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前完成全新改版,至此,凸显龙岩红色文化的大型博物馆(纪念馆)又有了新的突破。古田会议纪念馆日接待游客量最多时达2万多人。
“《客家祖地》展览,全面展示了闽西成为海内外客家祖地的历史;《美丽家园》自然展,全景式展示龙岩的地理环境、生态资源、自然景色、矿产资源等。让参观者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更好地了解龙岩、喜欢上龙岩。”市博物馆负责人黄祖洪告诉记者,为完善博物馆展陈,市政府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了博物馆市博物馆《客家祖地》和《美丽家园》两个展览布展工程,并于今年春节前公众开放,吸引了大批观众“拖家带口”地前来参观。
此外,我市各博物馆(纪念馆)还举办了多场次的“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教育活动,以每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为平台,全面开展各类展览展示、文化互动活动,把展览办到基层,为市民带去一场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紫金地质矿产博物馆集上杭教学基地教学、青少年科普教育和国家矿山公园旅游等功能为一体,是国内企业建馆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学博物馆之一,也是闽西地区最大的科普教育场馆。
该馆为独立4层框架结构建筑,1-3层为展馆,布展面积2866平方米,第4层为图书馆。共有布展标本2000多件、科教多媒体20多部,现陈列和展示了大量地质矿产方面的模型景观和矿物、岩石、矿石、化石等标本,并采用数字化、仿生、虚拟现实等技术,让观众较形象直观地了解地矿资源的形成、开发和利用过程,以及紫金山金矿典型的矿床成因、开发及采、选、冶等一系列生产流程。
通讯员 华林峰 摄
文物让历史被记住文化被传承
今年1月,汀江流域考古调查工作野外调查阶段全面完成。通过此次调查,获得了一批珍贵文物标本,这也标志着我市博物馆在收藏方面,又将注入新鲜的“血液”。
文物是博物馆的灵魂。目前,全市国有收藏单位馆藏文物达9万多件(套),其中珍贵文物2万多件(套),革命文物馆藏数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征集更多有价值的文物瑰宝,全市各家博物馆各显神通,有从无到有的积累,如龙岩市博物馆从没有文物,到现在拥有馆藏文物近2000件,考古标本2万多件;有独辟蹊径的做法,如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借开展“留住老红军风采”活动,将文物征集范围从本市扩大至全国,极大地丰富了该馆馆藏;有在宣传中动员捐赠,在宣传文物保护的过程中鼓励收藏家及社会人士向文物收藏单位捐赠文物,去年全年全市各国有收藏单位全年累计获捐文物近3000件,包括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近代的陶器、瓷器、玉器和大量的革命文物。
记住历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未来。近年来,我市各级文化文物部门、文博工作者牢记保护文物的使命神圣,立足博物馆“收藏、展示、研究”三项职能,认真落实博物馆科学管理,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全市各个博物馆的陈列展览、宣传接待、收藏保管、科学研究等各项工作扎实开展、成绩卓著。

连城客家红博物馆是我市首个省级民间博物馆,馆内珍藏了数万件四堡雕版、客家民俗服饰、手工银锡器、瓷器等客家文物,原中央苏区货币、借据、武器、生活用品和抗日战争时期枪支弹药、宣传品、日军侵华罪证等红色文物,馆藏价值近10亿元,有力推动了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该博物馆还充分发挥收藏优势,致力于宣传客家文化、弘扬革命传统。不但向市民免费开放,还热心免费承接了中小学生参观教育活动,开馆至今已免费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
图为讲解员义务为游客讲解四堡雕版等。
通讯员 黄水林 摄
我市大部分博物馆
公共服务能力亟需提升
□ 记者 池银花 王尚华
“和外面的大城市相比,我们的博物馆内容不免显得较为单调了。”7日,刚从深圳回来看望女儿的林先生告诉记者,春节期间,他带着妻女到中央苏区(闽西)历史博物馆和市博物馆等地参观,让孩子接受文化的熏陶,但女儿对展览并不是很感兴趣,这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富足,跟林先生一样,不少回乡的家长都会在节假日期间,选择带孩子到纪念馆(博物馆)感受传统文化,培养孩子内心的乡土情结,但去哪里、看什么,这又成为家长们的一大困惑。“红色文化方面毕竟孩子的接受能力还不够,孩子们感兴趣的关于科普和自然方面的较少。”家住溪南的俞先生向记者说道。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全市14家国有博物馆以及邓子恢纪念馆、杨成武纪念馆等都实现了免费对外开放,但除了古田会议纪念馆等名气较大的馆参观人数多,一些小型博物馆极少有市民前去参观。
“一方面可能是博物馆本身的内容不够吸引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因为宣传力度不够,市民不知道有这种去处。”一位从事博物馆内容讲解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

龙岩侨史馆位于新罗区东肖镇,2010年11月13日开馆,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海内外乡亲的大力支持,先后收到捐助建设资金近千万元。
该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龙岩华侨华人历史文化、侨乡文化和河洛文化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示了华侨华人自强不息的创业历程,彰显了海外侨亲爱国爱乡的传统美德。展馆分《龙岩侨史展》、《龙台缘·港澳情》、《著名侨领王源兴》等展区,共收藏图片965幅,文物289件,手翻书等资料310件,全面系统地展示龙岩河洛文化源流。 通讯员 温连光 摄
用珍惜的态度对待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座城市、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存储仓库,记录着当地历史与社会发展痕迹,担负着让市民了解过去、启发思考的重要使命。国务院新近通过的《博物馆条例(草案)》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这是一件喜事。而笔者认为,当博物馆向市民打开知识的大门,社会大众则更应当用珍惜的态度对待博物馆。
首先,珍惜博物馆就应当多去博物馆。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我市国有博物馆都已经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了。然而,为何一些博物馆却依然少有人前往参观呢?一方面是博物馆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主动推广,缺乏让市民“走进来”的措施。但更重要的是,大家要真正把博物馆当成一个汲取知识与思想的场所,经常走进博物馆,去通过文物、展览与历史文化对话,博物致知,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其次,珍惜博物馆不能把免费的博物馆当成一个景点。博物馆和一般的公园景点是不同的,进入博物馆的目的,不是拍照留念,不是品头评足,不是花钱消费,而是来学习、欣赏的,要有一颗安静的心,也要有更强的尊重展品、尊重他人的意识。当然,博物馆管理人员也应当维护馆内正常参观秩序,及时、大胆制止观众不文明行为,让大家在这一公众场所不仅得到文化的教育、也能得到文明的熏陶。
希望有更多的市民了解博物馆,走进博物馆,在每一个观众的参观体验中让公众文化素养提升,让历史得以流传,让文化得到传承。
(沧海)

上杭县客家族谱馆现馆藏150个姓氏2900多部2万多册客家族谱、19000多份民国以前客家契约、近百幅客家祖图及客家神明崇拜图、1000多件客家地方文献资料,以及客家民俗器物和客家方志等,已基本建成以客家族谱为中心,涉及客家宗族文献、民俗器物文物为一体的藏品体系,为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数以万计的客家乡亲提供了寻根探源、族谱对接等平台。
通讯员 林斯乾 摄
《博物馆条例》亮点解读
□ 新华社记者 姜潇 孙丽萍 白林
为非国有博物馆“混乱无序”
建章立制
在自家院子里腾出两间房挂牌成立“博物馆”;消防、保藏手段几乎为零;藏品数目少,大批赝品充斥其中;展厅面积不断缩水,入不敷出……近年来,多地民营博物馆数量猛增,但缺乏良好的盈利模式,藏品奇葩、无证经营、监管缺位等问题,是一些民营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隐患。
条例明确将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进行了重新界定,定名为“非国有博物馆”,在法律层面明确了非国有博物馆的地位和属性,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创造条件。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博物馆总数4165家,其中非国有博物馆811家,占比19.5%。仍处于发展初期的非国有博物馆方兴未艾、多姿多彩的同时,管理不规范、基础薄弱、违法买卖出土文物等问题也十分突出。

著名航海家王景弘史迹陈列馆于2007年10月1日在漳平开馆,展馆以实物和图文形式,分明史之光、香山觅踪、大明乾坤、扬帆纵海、流芳海宇、缅怀先贤六个部分布设,以翔实的史料浓缩再现了郑和、王景弘下西洋的历史。图为陈列馆室内情景。 通讯员 陈晓霞 林天南 摄
鼓励博物馆做好“文化生意”
“萌萌哒”《雍正行乐图》去年风靡微信群,累计转发超过80万次,让销售各种故宫文创产品的“故宫淘宝”店着实火了一把;台北故宫的“朕知道了”胶带别出心裁,成为文青们旅游必购的纪念品之一。依托丰富的文化文物资源,博物馆投入文化创意产业经营的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此次颁布的《博物馆条例》明确了博物馆在不违背其非营利属性、不脱离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开展经营性活动。
在上海,一座由杨惠姗、张毅夫妇创办的琉璃博物馆受到了参观者的欢迎。该馆开业4年来,以经营琉璃艺术品和餐厅所得,反哺博物馆在国内举办的多项艺术大展,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更说明,博物馆虽属文化事业,更要善做、做好‘文化生意’。”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说。
向非法收藏品说“不”
藏品是博物馆赖以生存的基础,保护好、管理好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的核心使命之一。条例明确要求,加强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管理和保护,禁止取得来源不明或不合法的藏品。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受利益驱动,文化遗产从考古挖掘到保护都存在挑战。如果博物馆没能守住这一底线,使之成为非法盗掘的栖息地和终点站,博物馆的社会角色也会随之遭受质疑,向公众传递负面信号。”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安来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