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福建日报看龙岩> 正文

高北村:邮票上的土楼最迷人

www.fjsen.com 2015-01-22 16:49:20 张杰 马斌 刘永良 来源:福建日报  我来说两句


远眺高北土楼群

福建日报1月22日讯(本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马斌 刘永良 文/图)逶迤的青山、古朴的村庄、沧桑的土楼……从永定县城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约45公里,至龙岩与漳州交界之地的大山中,就到了刚刚入选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北土楼群所在地,这个古老的村落以其原生态的土楼和别具风格的村貌,成为深山莽林间一颗璀璨的明珠。

“方寸世界”中的风景

漫步高北村,几十座古老的土楼或圆或方,散布在山野、田畴之间。规模较大的土楼之间,基本都有青石铺就的小路相连,显得十分古朴自然。虽然已是隆冬时节,但村子背后海拔近800米的金山,依然林木葱葱。

高北村村主任江宝忠介绍,村子目前有3100多人,大多为江氏后代。江氏祖先“江百八郎”于元代中期从上杭县迁至高北开基,从此江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明嘉靖年间,江氏始建五云楼聚族而居,后因家族不断扩大,楼内人口过于密集,至明崇祯年间,又建造承启楼。到上世纪50年代,村人又建造世泽楼,上世纪60年代又建侨福楼等,从而形成今天的高北土楼群。正因这些建造时间相差几百年的土楼,让村子得以保存较为原生态的面貌。

高北土楼群是福建土楼世界文化遗产精华之一,是永定土楼的代表,主要包括有着“圆楼之王”美誉的承启楼和历史悠久的五云楼、世泽楼以及有“博士楼”之称的侨福楼等。众多土楼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呈现出一派美妙无比的田园风光,也因此成为福建土楼景区最热门的景点之一。

“高北土楼群因村子得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圆楼之王’承启楼,也是所有土楼里唯一上过邮票的土楼。”江宝忠自豪地说。

据介绍,承启楼相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建造过程历经江氏三代族人、半个世纪的时间。“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这是对该楼的生动写照。

承启楼直径73米,外墙周长1915米,走廊周长229.34米,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庄重又壮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整个建筑占地面积5376.17平方米。目前,全楼还住有300余人。

除了独特的建筑形式,承启楼内还保存着一件珍贵的楠木寿屏。这件稀世奇珍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七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水准。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第13枚福建民居的图案即为承启楼。借助邮票这方寸之地的声名远播,承启楼成为福建土楼里最早出名的土楼。


承启楼居民在修缮土楼

保护与利用并举

福建省文化厅协办时移世易,沧桑历遍。经历了数十甚至数百年的风风雨雨,高北土楼群守护着不大的山村,一路走到21世纪,提供了闽西山区客家人聚族而居的鲜活建筑样本。然而,“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历经沧桑,高北土楼群中的各个土楼或多或少有了岁月的痕迹,如何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土楼,成了当地文物等部门最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永定县先后对高北土楼群中的承启楼、五云楼、世泽楼等实施了屋面维护和维修工程。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永定县在全国范围首次利用激光三维测绘技术,为承启楼建立三维数字模型,在全国首次将考古学方法引入土楼的研究。

这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上体量最大最高的夯土墙体扶正项目——五云楼“扶正”工程。

五云楼坐落于高北土楼群的最东侧,建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是目前保存明代建筑风格最完整的一座土楼。然而,近年来,五云楼出现了外墙大面积内倾、墙体开裂等问题。经测绘,最大墙体内倾达1063毫米,最大倾斜角达8.91度。

为有效保护世界文化遗产,2010年,永定县文物局聘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五云楼抢险加固整体维修工程方案》。经过漫长的论证研究之后,最终确定钢架支撑体系方案和顶推扶正方案作为最终方案,并于2011年底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准,2013年6月初正式开工。

据永定县文物局工程师陈房年介绍,五云楼抢险维修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体量最大最高的夯土墙体扶正项目,总高度达15.17米,总造价1300多万元,一期工程工期2年,第一年主要做好墙体的纠偏扶正,第二年做好相应的木结构维修和加固工程。维修主要采用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顶推扶正技术,目前项目仍在实施当中。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加强保护的基础上,高北土楼群也成了当地和周边村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据了解,土楼申遗前,高北村百分之七八十的人都外出打工,目前,随着当地土楼旅游的逐渐红火,村民每年都有五六十人回乡创业,开饭店、办旅馆、卖土特产等。现在村里仅做讲解员的村民就有近200人。村民江云招以前在外地务工,现在回到家乡开了个“客家土味馆”。她说,这几年,土味馆的生意很好,暑假等旅游旺季一天就能有1000多人前来就餐。

江宝忠告诉记者,依托土楼旅游产业,群众的收入大大增加,村民人均年收入由2008年的5000元到2013年的1.2万元,农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下一步,村里还将进一步发展水果采摘、茶叶等绿色生态产业,拓展和丰富土楼旅游的内容,让古老的村庄焕发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李凌生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