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专题> 2014年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 大赛动态> 正文

台湾岛内:读经诵典,孩子人文素养“第一课”

www.fjsen.com 2014-12-26 09:10:42 李向娟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诵读之后体会要义

在岛内,台湾教育部门要求对小学到高中教材的解释,统一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为准,同时又要求教师对不同的解释多加掌握,以便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据说,一本《论语》,台湾语文教师要通读几十遍,几乎达到倒背如流的地步。对此,有关人士表示,背诵国学只是一种手段,最重要的是把经典融入生活,今后若遇到困难,就可以从中获得灵光乍现的智慧。

据台湾中华语文教育促进协会秘书长段心仪介绍,台湾的语文科目包含语文和国学两个范畴。通常情况下,每所学校都会在基本教材与补充教材之间合理安排经典作品。比如,小学阶段在识字基础上循序安排诵读《三字经》、儒家经典和古诗词,中学阶段则设置了一些必修或选修的课程、学分。

在段心仪看来,教学不能使用教训的方式,否则效果一定很差。在岛内,教师们时常会引经据典,举出生活中的实例,好让学生慢慢体会经典的要义。

“孔子会不会自黑?会的,别人形容他是丧家之犬,他还会承认。”在一次公开课上,《史记·孔子世家》中孔子与弟子走失后发生的故事,被台湾第一女子中学的高级教师陈丽明这样解释。她告诉学生,自黑不是否定自己,而是另一种自信的表现:“你看,孔子都可以正视自己的缺点,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不回避?”

在教授经典国学之时,岛内教师不仅会讲孟母三迁,还会说消防员、救生员的故事,原因便是担心孩子们从小都要当科学家、政治家、大将军,好高骛远。“我们要让孩子们知道,将来不一定个个都要成为大人物,只需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即可。”一位资深语文老师如是说。

采访手记>>>

通变,方能古为今用

台湾著名女作家张晓风曾说过,懂古文比懂英文还重要,因为学了英文后,有人可能大半辈子都不会去用它。这话听起来似乎有些偏颇,可细究下来,也并不无道理。

中华传统文化悠久而博大。为了推动中小学生读经典、开智慧,台湾教育部门自上世纪90年代起就举办读经会考,建立读经成绩鉴定机制,使中小学生踊跃读经诵典,中华传统文化也就这样薪火相传下来。记者驻台采访时发现,岛内不少词汇的古早味、文化味更足。比如“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出于尊重古语序和声调的缘故,台湾仍说成“得兼”;对穷人,台湾称其为“待富者”,公交车上的老幼病残孕专座则被叫作“博爱座”等等。

不过,学习经典最重要的还要学会“通变”,如此方能古为今用,以古人经验增长自 己的智慧。正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古为师却食古不化,那还不如不学。眼下,素质教育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孩子们诵读经典不仅需要老师、家长的指引,更需启发式教育,让他们从经典中品味古人深意,把经典思想融入现实生活,这样遇到 困难时才可以从中获得灵光乍现的智慧,而这正是国学教育的要义所在。

责任编辑:苏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