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正文

政策“造福”:十年接力 民心工程硕果累累

www.fjsen.com 2014-12-03 20:54:01 李凌生 吴小声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现在的营岐新村

东南网123日龙岩讯(本网记者 李凌生 通讯员 吴小声)早在1994年,福建省为帮助偏远山村和偏僻海岛的群众脱贫致富,组织实施了较大规模的搬迁移民计划,称之为“造福工程”。这项德政工程还被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倾力推动,经过十多年接力,福建省在此项民心工程实施上硕果累累。

据了解,自实施“造福工程”以来截至2013年,龙岩市累计完成搬迁约2.8万户14.3万人;行政村整村搬迁50个,自然村搬迁1205个;新建集中安置点375个,其中100户以上的集中安置点68个。近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为从根本上解决居住在边远偏僻区域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龙岩市积极探索将“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工业园区相结合的机制,将“搬得出、住得进、稳得住、能发展”作为政策实施目标。

201411月间,记者在龙岩市新罗区当地政府的带领下,实地走访了在“造福工程”政策支持下进行整体搬迁的几个小村,了解到这些村民的安置情况和搬迁前后生活变化。

整村搬迁进高楼 山里人变镇里人

“白沙河水很好,这里山清水秀,我个人认为是新罗比较漂亮的集镇……”,新罗区白沙镇营岐村的李天然今年63岁,两夫妻和一个老父亲住在16层带电梯的高楼,138平米的大套房里。他闲暇时就逛逛集市,或者沿着河边的栈道散步。

如今,子女都已成家立业,集镇的生活又让他感到舒适,于是老李总是成天乐呵呵的。而就在三年前,老李还是个纯正的山里人。实际上,跟老李同时从大山搬入高楼新房的还有同村其余276户村民。

据了解,白沙镇营岐村位于该镇西南部,距集镇13公里,全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25人,是区煤矿产业基地之一。20054月以来,该村陆续发生多起地面塌陷的地质灾害,造成村道中断、民房开裂倒塌、水源枯竭,严重威胁到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200710月,经省121地质大队实地勘查确定:营岐村属于地灾区且治理难度极大、费用极高,建议全村整体搬迁。


营岐老村

为确保村民生命、财产安全和改善村民居住条件,20084月,营岐村启动了该村“造福工程”项目。该村决定在白沙村溪西沿岸置换用地24.3亩,为灾民集资建设营岐造福新村,建设多层(6层)公寓式住房6幢,高层(16层)公寓式住房1幢,总共277套安置房。由于得到上级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整个项目很快得到批复并开始建设,2011年工程完工村民开始分房,2012年年底,村民基本入住完毕。

“村民出基建费,每平米686元”,营岐的村主任李青山告诉记者,作为公益项目,村民以成本价格买到了新房。李青山说,根据村民不同的财力状况,套房设计分为66平米、120平米、138平米等不同规格,同时,对于48户贫困户,村里在建房结构、收费标准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帮助,做到整村搬迁“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

项目启动时,考虑到村民搬迁后的生产生活,营岐村专门规划出64间沿河店铺,两个综合超市。现在,28岁的村民李锦泽就向村里租了个店面,两兄弟经营电脑和宽带业务。

“上面拨下一些扶助款后,我们再补了一两万左右就住进了这里的新房”,李锦泽说,以前他们两兄弟在家里务农、卖菜,搬出来以后就开了这个店,“比较轻松,收入也还不错”。他还告诉记者,自从搬进集镇,居住环境好了,就业渠道也更多,很多年轻人逐渐返乡,“回来开店开车,比以前打工轻松多了”。 


在建的谢家邦新村大楼

矿区山村地基下沉 203户将整体搬入新高楼 

龙岩市新罗区铁山镇谢家邦,是一个偏远的革命基点村。曾经,丰富的煤炭资源让这个小山村成为令人艳羡的富裕村,如今,正是因为煤矿,全村203户村民即将搬离这块土地。

据了解,谢家邦村村财收入以煤炭资源为主,2013年村财总收入约60多万元,人均年收入约11000元。近年来,该村因煤硐过度开采,造成全村地质灾害严重,大部分群众房屋开裂,地基下沉,全村所有房屋属危房,无法居住。作为矿区,村里已经没有几块好地适合重建新房,村子外,城镇的房价又高得令村民难以承担。显然,光靠个人力量难以走出困境。 

所幸的是,2012年,该村党支部、村委会提出了实施“造福工程”,整村搬迁、建设新农村的初步想法。这个提议很快得到村民代表大会的同意,并得到铁山镇以及新罗区农办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较短时间内,谢家邦村在集镇所在地的洋头村申请到20亩的山坡地,又经规划部门帮助,设计出418层,共248套居住房的建筑方案。“整村搬迁”终于成想法变成了现实。


谢家邦老村

“在整体搬迁的安置房中,这是龙岩目前最高的,甚至可能是福建最高的电梯安置房!”1113日,记者来到新村施工现场,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此介绍道。 

项目开工后,谢家邦村主任林学文经常守在工地监督工程进展,他带领记者在工地四周转了转。记者在现场看到,地面上堆放着钢筋、砂石等建筑材料,4栋大楼中的2栋已经初具雏形,另外2栋的地面部分也已经开建。 

据林学文介绍,每栋大楼地面16层,地下还有两层车库,主要户型有87平米和125平米两种,同时针对一些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还设计了850平米小户型房屋,并由村委会廉价出租,做到“不落下一户,不丢下一人”。 

据悉,谢家邦新村项目总投资约6000多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有三方面:村委、上级政府部门和村民自筹。“除了那8户,其余村民以每平米2000元的价格认购”,林学文说,村民可以通过“造福工程”、旧村地质灾害、退宅还耕等优惠政策获得一部分补偿,这就进一步减轻了他们的负担。新罗区农办的工作人员说,按照“造福工程”政策,省、市、区分别会统筹一些建房资金补助给搬迁户,而谢家邦作为革命基点村,市、区又向搬迁对象增加1000元。“算起来,单这项政策,谢家邦村民每人就可以获得8000块的补助。”采访最后,林学文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表示,“项目今年5月份开工,计划明年年底搬进去”。 


在建的黄地新村
 

“削山造地”:村民告别危房 集体搬进独栋小楼 

黄地,是龙岩市新罗区苏坂镇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多年来,这里由于地域制约、交通条件恶劣、群众经济收入来源极为有限,许多村民选择外迁或者外出务工,平时的村子显得极为冷清。然而201495日,村部操场却格外热闹,人们纷纷从外地赶回来,参加村里有史以来最重要的“盛会”。 

当天,阴冷的天空不时飘着小雨,来自全村136户家庭的代表悉数到场,参加“选房抽签大会”。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因为在不远的将来,这些村民将告别现在的危房,集体搬入村里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的新小区,而且相当一部分还将住进两层半的双拼独栋小楼。

凭借“东风” 村民搬迁获政策支持

“就拿我家来说,我们住在这里,厨房却在那边祠堂旁边的小屋内”,黄地村的村民黄秋明在自己家门前向记者介绍老村子的居住环境。

由于年久失修且长期没人居住,这个村子到处可以看见低矮的泥土平房。一位村民说,“有一年上面有人来测量,判定70%是危房”。而且由于缺少规划,像黄秋明家一样,饮食起居散落在不同房子的现象非常普遍。一家人住进一套砖瓦房,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宽敞明亮的客厅成为村民共同的心愿。

2011年,龙岩市新罗区根据省、市领导部门关于“造福工程”的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区委、区政府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造福工程”的实施意见。相关文件对符合条件的搬迁主体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措施和扶持政策,而黄地村委正是借着这股“东风”,并抓住“11.8工业园区”建设的契机,启动了新村建设项目,并把实施“造福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受到村民积极的响应和支持。


危楼与新居形成鲜明对比

削山造地 老山村建起了新小区

要建新村,首先得考虑土地。地势崎岖不平且面积狭小,许多地方土地归属又存在争议,原址重建肯定不行。可是村子里除了水库就是大山,巴掌大的平地都难找,要建能容整个村子的小区,上哪去找更大的平地?“削山造地!”经过仔细思考和论证,黄地村村委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整座山铲平来建小区。

勘察、选址、设计,经过村民大会同意并讨论,新村建设项目终于付诸实施。“原来的山头,就在现在塔吊那个地方”,村主任黄柳清说,工程非常庞大,单单铲山就花去了近一年的时间。

除了土地,资金是更大的问题。整个新村建设规划占地面积52.8亩,总建筑面积为34092平米,预计投资约3600万元,而项目启动时,村财只有30万。不过,筹款之事难不倒曾经纵横商场十几年的黄柳清,除了村民集资和争取政策扶持资金,他还通过各种方法增加村财。“龙雁新区向我们村征地,我们把征地款借给龙州工业园区,每年利息是48万”,除了“以息代征”,黄柳清还邀请重庆一家企业进村开发,由此获得另一部分资金。

整体搬迁 危房换小楼

“村民按成本价每平米800元进行认购,对于经济较为困难的48户,村财给予每平米优惠200元的补助”,村里的干部告诉记者,新小区共规划了44栋双拼独栋小楼和35层公寓楼,“造福工程”是公益项目,目的是为了实现整体搬迁,不落下一户。

“第一轮先抽抽签顺序,我是9号;然后再抽选房顺序,我是19号”,谈到抽签选房大会,村民黄一钦对当天的情形记忆犹新。他说,每家每户都派出了代表,程序也很公正合理,“抽签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5点,大家都很满意。”黄一钦告诉记者,他们一家4口人,原来挤在总面积大约只有50平米的3间小屋,如今,他们首付了15万,又向银行贷了7.5万,买到了占地105平米,总建筑面积275平米的双拼小楼。“年纪大了,在外打工总不是办法”,黄一钦现在已经从广东回到村子,“种些玉米、莲子之类”,他说,搬进新房子之后,他还会叫原来在龙岩当会计的老婆回来发展。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

如今,黄地造福新村住房已全部封顶,新村主体已基本完工,并建成了假山瀑布造景、环山环库道路等设施。“水库周围,我们要建栈道,湿地公园、农业观光园也在建设中”,黄柳清说,住进新居只是近期目标,新村发展的长远目标是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共和谐”。

据介绍,为了这个长远目标,村委与引进的旅游公司合作,通过“造福工程”对新村进行总体规划,围绕河洛文化 “活化石”—采茶灯、县级保护文物—聚星堂、良好的自然山水环境,积极开发村庄生态旅游资源,希望通过把黄地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工贸型美丽乡村带动新村整体发展,村民共同致富。

 

 

责任编辑:苏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