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社会> 正文

龙岩市今年有3万高校毕业生 就业之路越走越宽

www.fjsen.com 2014-09-02 08:45:47 王尚华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连续遭遇“史上最难毕业季”,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我市今年有3万高校毕业生,如今毕业已两个月了,还有更早之前毕业的那些大学生们,他们的就业情况如何?本报记者、通讯员采访了我市部分毕业生,报道他们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感受。

吴敏惠

用心走出的美味创业路

□ 记者 池银花 通讯员 陈文婷

“坚持使用好的食材,用心做出来的东西,客人一定可以感受得到。”8月27日,在岩城中心城区自主创业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吴敏惠告诉记者,手工酸奶铺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她自身价值的体现。

吴敏惠说,大三暑假的一次外出旅游,她对品尝到的手工酸奶情有独钟。于是,大四实习期间,她开始留意岩城手工酸奶市场。在取得家人的支持后,她便着手租赁店面、研究酸奶的手工制作工艺。

“每天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这一路坚持下来的最大动力。”为了制作出营养美味又口感独特的酸奶,连续3个月的时间,她几乎尝遍了龙岩、厦门、福州、杭州、上海、等10多个城市的近百种手工酸奶,有时还缠着店长请教酸奶的自制流程。

虽然10多平方米的店面并不显眼,但可喜的是,经过这一年多的努力,吴敏惠的手工酸奶铺生意越来越红火,还吸引了很多老顾客前去消费。“等这家店做成熟了,有精力再开分店,但一定要是自己亲手做的,才能放心。”就是这样的坚持,她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8月29日,村官钟泉平(右)到村户家走访,正忙着帮助种植户打包干仙草。

钟泉平

“村官”新征程,我无怨无悔!

□ 记者 梁熙 通讯员 王发祥 文/图

8月29日一大早,上个月刚赴任武平县城厢镇汾水村的大学生村官钟泉平,正忙着帮助种植户打包干仙草。“我希望自己脱掉学生的外衣,更快地融入村民当中。”

今年7月底,钟泉平被选聘到汾水村任支部书记助理。从缤纷的大学校园走向广袤的农村大地去实现人生价值的普通“村官”,面对全新的征程,有迷茫更有憧憬,他知道农村基层工作不好做,工作环境也无法与城市上班族相比,但他提前做好了思想和行动上的准备,立志将“村官”当好。

走马上任第一天,钟泉平开始走访,先详细了村里的基本情况,然后跟着走访群众,和村民拉家常、交朋友。然而农村工作并不轻松。钟泉平说,有一次到农户家里宣传新农保续保工作,尽管反复宣传这惠民政策,但成效甚微,续保工作还是迟迟无法完成,只得一次又一次到村民家,苦口婆心地劝说和解释。

“努力以后都有收获,这是一个多月来最深的感触。”钟泉平告诉记者,农村工作比较繁琐,考验的是干部的耐心和理解。

“选择了当‘村官’,我无怨无悔,再困难我都会坚持下来。”聊起今后打算,钟泉平说,一个多月来,他感受到了大山深处的热情,见证了农民最淳朴的一面,他希望将“村官”做好,“用自己所学的知识,给村民们带来一些帮助!”

刘倩

适合的才是理想的

□ 通讯员 江 鹏

“各位大伯大妈,爷爷奶奶,今天我们欢聚在一起,各位长辈可以回忆童年旧事、人生事业、婚姻爱情、同时展望未来,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分享长辈们的酸甜苦辣……”8月27日,长汀县汀州镇南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开展“时光重游·缅怀往事”主题活动。主持人是二十几岁的年轻女社工刘倩。

“能够得到老人们的认可,我真的很开心,我觉得从事这份职业很光荣、很神圣。”说这话时, 刘倩满脸喜悦。

今年7月,毕业于福州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刘倩被安排到南门社区工作,主要负责居家养老服务站的日常管理事务。她说,自7月初到现在她组织这种老年人的“阳光活动”已有5场(次)了,每次她都能结合老年人的不同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等,运用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老年人老有所乐,健康长寿,而且自己也从老年人身上学到不少待人处世之道,可谓“两全其美”。

小刘介绍,自己的专业就是服务社会,社区是她展示自己专业特长的最佳舞台。所以,她庆幸自己刚毕业就拥有这个舞台。“我觉得职业没有高低贵贱,适合自己的,才是最理想的。”刘倩说。

刘伟雄

降低标准,工作总会有的

□ 通讯员 王占鑫

厦门—龙岩—永定,这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刘伟雄找工作的路线图。刚从仰恩大学广告学专业毕业的他从没想过,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会这么难。

大四下学期刚开始,不想考研的刘伟雄就开始着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平面设计,预期月薪2500元。因为大学暑期都在厦门社会实践,他的第一站选择了厦门,在网上投了几十封简历,跑了无数次人才市场,要么是薪水太低,要么是工作不喜欢。

厦门难找,回龙岩来。刘伟雄在闽西交易城的海峡人才市场附近租了一个单间,“每天一大早起来就到各地方转,看招聘启事,晚上就去附近网吧看网上招聘信息,周末就到海峡人才市场看看有没有招聘会。”坚持了一个月,毫无进展。

看到同学们陆续都找到了工作,刘伟雄急了,他开始听从父母的建议:回永定,降低薪水要求,先找一份工作稳定下来,边工作边学习,积累工作经验。终于,他找到一家网站运营中心做网络推广工作。现在,他已过试用期,正准备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降低自己的标准,工作总会有的,或许很痛苦,但人总要去适应环境。”刘伟雄感慨道。

罗彩霞

倾情文化的硕士生

□ 通讯员 黄水林 黄菲

“连城有好山好水,文化产业发展也不错,所以我选择回家乡就业。”昨日,在连城县客家红博物馆,今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罗彩霞对笔者说。

罗彩霞是文亨镇亨明村人,从小受客家文化熏陶,对历史人文特别感兴趣,大学毕业后攻读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近年来,连城文物收藏产业的蓬勃兴起,先后创建了客家红博物馆、福建省中央苏区博物馆等2家省级民间博物馆。罗彩霞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每年暑假都要毛遂自荐到客家红博物馆进行实习,管护藏品、考究典故历史、为游客讲解介绍,无不认真学习、历练自我。三年的暑假实习锻炼,不但提升了学业、素质,而且见证了家乡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回连城,不但能学以致用,还能兼顾父母。”今年7月,获得硕士学历、对家乡文化产业发展充满信心的罗彩霞毅然选择回家乡就业。由于多年锤炼,如今她已成为客家红博物馆的中坚力量。据了解,被连城文化产业发展吸引回乡就业的大学毕业生有20多人。

一次机遇 一种挑战

“一切都是新的开始,现在的工作岗位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种挑战。”8月29日,新罗区广播电视宣传中心的工作人员滕浩拿着摄像机拍摄电视画面。小滕今年毕业于福州大学,刚毕业不久,就应聘做了一名见习摄像记者。 通讯员 温连光 摄

市公务员局

多举措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记者 池银花 梁熙)“与往年一样,今年的高校毕业生,总体趋向于往基层就业的多。”8月27日,市公务员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我市高校毕业生近3万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市采取举办多种形式的就业招聘会以及就业、创业培训等举措,帮助应届毕业生实现到基层就业。

据介绍,我市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主要有4种类型,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居多,而在部分事业单位的招聘岗位中,以卫生教育方面为主。此外,参加“三支一扶”和自主创业,也成了不少学生的就业首选。

为缓解“就业难”,今年,我市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乡镇和新区(园区)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同时,进一步建立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营造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基层生产一线就业环境,去年以来,全市新增11家就业见习基地,总计见习基地达53家,让毕业生提前体验基层工作。

另外,我市积极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到规模以上企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即对市直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岗的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给予连续3年每人每月300元的生活补贴。

与此同时,我市还通过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计划、加快推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开展毕业生创业项目市级资助等措施,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发挥带动就业倍增效应。

走出了“温室”,那就正常生长!

□ 王尚华

这两年,国内接连迎来“史上最难毕业季”,大学生就业成为网络上和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各地纷纷出台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政策。同时,许多企业用工难、劳动力短缺的报道也在媒体上屡见不鲜。

“就业难”和“用工难”何以同时存在?我认为,这与大学生迈入社会第一步时的观念问题是分不开的。

这组就业故事里,我们能读到大学生们就业、创业的困难,也能读到他们的收获。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给人以启迪,同时,每一个故事也都可能曾经或正发生在我们的身上。

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学校、家庭,都努力为学生们创造好的就学条件。等到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就像走出了“温室”,来到野外。这时,环境发生了改变——有了更多在学习、考试之外的能力挑战,有了更加复杂的人际关系,有了独立生存、甚至承担家庭责任的压力;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更广阔的空间,更靠近人生梦想的舞台。

面对环境的改变,大学生们应当给自己一个坦然面对的心态:走出了“温室”,就让自己正常生长。不管是选择就业还是创业,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结合就业形势、自身能力,确定就业目标,有所准备并乐观无惧地迈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我市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

【龙岩学院】

2014年龙岩学院有本科、专科应届毕业生分别为2116人、420人。截至8月30日,就业率为82.30%,签约率为32.68%,自主创业人数8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28人。国家地方基层项目共有34人正式确定录用;省、市“三支一扶”计划目前共有51人,省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共有5人,社区服务计划共有16人。共有772 留在龙岩就业,占毕业生数的30.42%。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4年7月14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1860名2014应届毕业生当中共有1662名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就业率为89.35%,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其中在本市就业的人数为534人,占已就业人数的32.12%,在省内就业人数为1573人,占已就业人数的94.6%;正式签约人数为799人,签约率为42.95%,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记者 王尚华 整理)

责任编辑:苏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