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福建日报看龙岩> 正文

“福建第一淘宝村”:兴了产业 解了乡愁

www.fjsen.com 2014-08-07 19:52:40 吴毓健 郑璜 温连光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东南网8月7日龙岩报道(福建日报记者记者 吴毓健 郑璜 通讯员 温连光)盛夏傍晚时分,热辣的阳光开始褪去,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

村口的淘宝一条街,各大快递公司的收货车进进出出;沿村道而行,瓜果长廊内欢声笑语,“溪流漫步”景观旁摆摊的赖阿婆,乐呵呵地看着来游玩的小朋友,脚踩在凉快的溪水里,不肯出来。“可别小瞧了这么个小摊点,好的时候光卖玩具水枪,一天的利润就能上百元。”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华锦先说。他又指着村部旁施工中的游客接待中心说,中心总投入320万元,建好后一天能接待游客1000多人。

眼前的忙碌,让人很难想象,20余年前,培斜村人均年收入千元以下,村集体经济收入不足5000元,每年春节一过,村民们纷纷外出谋生。

“穷怕了,就想着法子寻求发展。一条路也不可能一直走下去,得不停寻找新增长点。”华锦先回忆。

从1993年华锦先自筹3万元办起培斜村第一家竹凉席加工厂以来,现在全村竹凉席加工厂发展到100多家,去年销售总额达1.6亿元。“不仅出去的村民回来了,还吸引了1000多名外来人员长驻村里务工。”村主任赖佳明介绍。2003年发展起来的茶产业,如今的年产值也有1500多万元。

富裕起来的村民,纷纷盖起了宽敞气派舒适的新房。村里的基础设施全面升级,聘请专人负责保洁,道路硬化,水电通讯网络全覆盖。

“可还是少了什么。”不少村民都有这样的感觉。原来实行计生政策后,村里年轻人少了,光外出上大学的就有三四十人,在村里的竹席厂打工,吸引不了他们留在村里。

2010年,华锦先的儿子华永良回乡开起了村里的第一家网店,短短几年间,他卖的羽绒服货值已超600万元,竹制品销售也超过200万元。

看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成功,又考虑到当地是竹制品货源地,2012年,村里建起一条可容纳100家商户的淘宝街,鼓励大学生采取“网店+实体店”的模式经营,并实行一年免租、竹凉席和茶叶生产厂家先供货后收款等优惠措施,新兴的电子商务在培斜村呈现爆发式增长。

20家淘宝实体店,网店110家,从业人员200多人,吸引了18名本村大学生回乡创业,还带动了33名来自其他地区的电商人才前来开店,如今的培斜,已是“福建第一淘宝村”。

“自己当老板,再辛苦也觉得有干劲。而且村里什么都有,环境空气又好,家里有事,也能照应得上。”在外闯荡过几年的赖健伟,很满意如今的生活状态。城里长大的妻子,也跟着他回到了村里。如今,小两口的淘宝店开得有声有色,正盘算着明年入驻天猫。

年轻人的回归,不仅给村里添了生气,还带来了新技术、新理念。

“关注‘福海龙乡’的微信号就可以了。”赖佳明熟练操作着手机,向记者介绍培斜人如今正着力发展的乡村生态旅游。“什么时候采摘什么水果,推出了哪些特色项目,我们都会在微信上及时发布。”

有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后,村里聘请设计专家对原有的新村规划作出调整。“农村就要有农村的特色,要都和城里一个样了,那还有谁来?”华锦先介绍,村里不再搞大拆大建,现在为数不多的上世纪70年代的房子,反倒金贵了,改造好了就是城里人爱住的家庭旅馆。

被确定为龙岩市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后,华锦先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村子才能称得上美丽乡村?“不仅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环境优美、卫生整洁,而且一定要有产业、集聚人气。离乡近了,甚至就在家乡,那乡愁自然就解了。”

责任编辑:苏琳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