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华南虎拯救工程调查
www.fjsen.com 2014-08-07 19:50:22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虎园的饲养员和技术人员在喂养幼虎(资料图片)。 虎园里繁育的小华南虎十分可爱。(资料图片) 核心提示: 今年7月29日是第五个“全球老虎日”,生存状态堪忧的老虎再次吸引了公众的关注。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野生虎的数量从10万只锐减到不到3500只;作为我国特有的虎亚种华南虎,更是被不少专家认为已经野外灭绝,现有的100多只仅存于全国各地的动物园等。那么,华南虎会不会彻底灭绝,是否还有重新回归山林的那一天?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腹地的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寻找答案。 老虎去哪儿了 7月上旬,一个颇有些戏剧性的消息在上杭县城不胫而走:紫金矿业总部附近有野猪出没。这个位于县城紫金大道、已基本属于城市中心的繁华区域竟然来了野猪,让不少当地群众大感意外。 “出现野猪的地方离紫金矿业总部大楼不到100米,一只大概有50多公斤,我们几个人还提着棍子想要追上去。现在生态好了,野猪多了,都跑到城里来了。以前听说有老虎,现在老虎不知道去哪儿了,但野猪都快成灾了。”上杭县临城镇富古村村民刘文勇说。 同样是“老虎去哪儿了”这一话题,在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所长、高级工程师傅文源眼里,更多地意味着沉重和痛惜:“梅花山地区最后一次有人发现华南虎大致是上世纪90年代初,从那以后的这些年,虽然也发现了一些老虎活动的痕迹,但再也没有证实过有人在保护区内亲眼见过野生华南虎的事件。” 华南虎又叫中国虎、厦门虎,为我国特有的虎亚种,曾广泛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的广阔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野生华南虎的数量还有4000多只,是当时中国数量最多的虎。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由于人为捕杀、栖息地遭到破坏等原因,华南虎数量急剧下降,目前野生华南虎已难觅踪迹,全国目前仅存的128只均生活在动物园、繁育保护基地等地,已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动物之首、国家Ⅰ级保护动物、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物种。 作为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历史上是我省乃至闽粤赣三省华南虎活动最频繁、最适宜其生存栖息的区域,有着“华南虎故乡”之誉。 “闽西几个县的县志都有关于当地华南虎的记载,从我们的父辈那里也听说过不少华南虎的故事,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对野生华南虎的寻找。”傅文源说。 据悉,早在1990年12月和1991年1月,林业部和世界自然基金会专家科勒先生夫妇与福建省调查队就曾两次来到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进行调查,不但查找到华南虎存活的大量证据,而且收集到华南虎足迹印模标本、虎牙以及捕食苏门羚现场,证明了梅花山区域尚存野生华南虎的结论。科勒先生称“梅花山不仅有华南虎的存在,而且活动十分频繁”,“梅花山是华南虎最理想的栖息地”。 此外,梅花山自然保护区成立后,也曾先后组织22批次野外调查活动,取得了部分成果。就在今年初,武平县梁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还连续发生了多起农户家禽被不明动物吃掉,发现大型猫科动物足印、粪便等事件,不少人把它与野外消失已久的华南虎联系在一起。 据不完全统计,自保护区成立至今,梅花山及其周边区域共发现华南虎足迹11个、地挂83处、树挂7处、目击者10次42人次。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并没有拍到照片等直接证据,野生华南虎是否存活于云深雾障的梅花山里依然成谜。 深山虎园 在野生华南虎踪迹扑朔迷离的同时,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一场饱含汗水与艰辛、执着与坚韧的拯救华南虎行动在梅花山深处拉开大幕。拯救华南虎行动,成为闽西乃至全省野生动物研究保护的一张名片。 7月25日11时许,骄阳似火。走进海拔1200多米、位于上杭县步云乡马坊村茶盘洞的梅花山中国虎园,一派清凉扑面而来。在植被茂盛、清溪潺潺的虎园野化豢养区,四五只成年华南虎或懒洋洋地躺在草丛里、树荫下乘凉,或在园里悠闲地踱步,慵懒、闲适如温顺的大猫,丝毫看不出“百兽之王”的威风。 不一会儿,饲养员骑着摩托车从外边拿来了一只活鸡。车还没停好,一只靠近野化豢养区围栏的华南虎就骚动起来,焦躁不安地在围栏边走来走去,发出几声低吼,一副准备猎食的样子。 猎杀几乎就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当饲养员把活鸡扔进豢养区围栏,猎物刚一落地,就被等候的老虎们一跃而上准确地咬住脖子,顷刻之间便不再挣扎。华南虎很快就把鸡拖到一边的僻静处,开始享用美餐。 “现在投喂一只活鸡不到1分钟就会被老虎咬死,看起来野性十足,而最初我们把鸡扔进去老虎都会吓得往后退。这是我们对它们进行长期野化训练的成效。”傅文源自豪地说。看着眼前这些毛色鲜亮、精壮强悍的华南虎,这位已经在虎园坚持了16年的汉子,思绪又回到了从前。 1998年4月,时任龙岩市主要领导到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调研时,得知华南虎正成为世界最濒危物种后提出,作为华南虎的原产地之一和有“华南虎故乡”之称的龙岩,对世界最濒危物种的保护责无旁贷,并决定拿出老区当年支援革命建设的奉献精神,以保护和拯救华南虎为平台,加强保护区建设,促进闽西生态保护,提升闽西生态资源优势。当地筹措资金230多万元,建起占地10公顷的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华南虎保护研究由此肇始。 场所有着落了,老虎从哪里来?这是中心创办之初面临的最大难题。时任技术员的傅文源和几位领导、同事奔赴苏州,一方面,与苏州动物园沟通种虎引进事宜;另一方面,该园正好有虎繁殖,借机学习取经。 一个月里,傅文源一行5人顶着酷暑,早出晚归,从打扫卫生到清洗虎舍、虎食调配,用真诚感动了苏州动物园的同志,调虎的事情终于有了着落。当年9月,3只华南虎从苏州经过长途跋涉后落户梅花山。 在华南虎拯救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后,为加快进程,1999年,龙岩市决定,以华南虎繁育研究中心为基础,建设中国虎园,规划面积330公顷,经马建章院士等国内专家学者调研论证,选址上杭县步云乡马坊村茶盘洞山场。 16年坚守 梅花山腹地水源充足,有高山草甸,适宜华南虎生长和实施野化训练、野化放归试验研究。2000年,中国虎园初步建成,园内设有华南虎繁育区、野化豢养区、草食动物区等,引种的华南虎达到6只。 “引种成功仅仅是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的第一步,饲养、繁殖、野化训练等一个个关口需要我们去突破。十多年来,我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回首十多年来走过的路,傅文源感慨万千。 每逢园里有老虎生病不进食,技术人员和饲养员都陪着老虎不吃饭;每每有母虎要分娩,大家日日夜夜值守,生怕出一丁点差错。“那些时候就感觉像自己的亲人生病了一样,华南虎是我的好朋友,我再也离不开它了。”技术员罗红星说。 经过不懈的努力,华南虎在梅花山繁育成功。自2001年7月梅花山中国虎园引入的种虎实现首次繁殖,创造了高海拔山区华南虎繁殖的成功记录开始,到2011年底,累计繁育成活27只,成活率超过70%。除了外出交流的以外,现存华南虎种群数量为16只,是国内唯一半野化圈养的华南虎繁育研究基地。 与数量的稀少相比,华南虎野性丧失问题更加严重。由于长期在人为环境下驯养、生存,华南虎的野生行为习性严重退化、丧失,害怕活体、取食饲料单一、偏食习性严重等。而自然环境下实施华南虎散养繁殖、半野化和野化研究,在国内还没有成功经验可循。 为此,研究人员根据梅花山区自然环境条件,科学制定了种虎及子代虎偏食等不良行为习性矫正技术方法,总结了自然哺乳和人工哺乳小虎野性恢复训练方法与操作规程,并通过进一步的野化训练实施,使亚成体及成年个体具备独立猎捕活体猎物能力,在华南虎半野化技术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现在,像野猪、山羊等,华南虎都可以熟练捕食,野化训练取得了一定成果,这也是它们重返大自然的重要一步。”傅文源介绍说,2003年9月,所里还派出罗红星跟随上海动物园2只华南虎幼虎,前往非洲协助中国虎野化训练工作,为期三个月。 经历了10多年的坚守与求索,2010年,龙岩华南虎拯救工程迎来了新的机遇。这年12月,国家林业局决定将梅花山华南虎繁育基地扩建为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用于今后国内华南虎野化训练,并服务于华南虎人工繁育种群的血缘调配及复壮,同时为接返我国在南非野化训练的华南虎回国安置做好准备。 2011年,国家林业局批准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华南虎繁育及野化训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定项目总投资2712万元,总面积扩展到1500亩。这是我国政府继大熊猫、朱鹮等国宝级物种之后,启动的又一重大珍稀濒危物种拯救项目,拯救华南虎行动从区域性行为上升为国家行为。福建省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刘春贵说,省林业厅和龙岩市专门为此下达配套资金742万元。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经基本完工。 对此,已经与华南虎相伴走过16年的傅文源颇感欣慰。他说,一种濒临灭绝的动物要想成功实现放归自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像大熊猫,上世纪70年代周恩来总理就作出保护的批示,而野化放归也不过是近几年的事情。 华南虎也一样,由于其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活动范围广,放归自然任务更加艰巨。按照目前的测算,圈养一只华南虎一年的食物差不多要近4万元,而野化训练每只每年需要花费50余万元,且只有生态、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仅靠政府的力量远远不够。 刘春贵说,随着人们生态观念的不断增强,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探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模式,更有利于华南虎的拯救与保护。 “虽然我这一辈子是不太可能看到华南虎重返山林,但我相信,通过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华南虎终有回归山林的那一天!”傅文源说。(福建日报记者 张杰 通讯员 孔素芳 邱栋辉 刘永盛)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