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龙岩频道> 生活> 正文

从养老看尽孝

www.fjsen.com 2014-05-20 10:28:51 来源:闽西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

五月十五日是世界家庭日,随着中国步入老年社会,孝文化越来越引起关注。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行,不仅要有孝心,而且还要有行动,而行孝,不仅要让长辈有基本物质保障,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精神愉悦,并且努力成才,回报他们。孝,贵在于行,因为——大孝无言

俗话说:“养儿防老”。养老让许多人挂心,而怎样让老人养好老则是子女孝心的重要体现,在孝观念已然更新的今天,让我们一起——

从养老看尽孝

□记者 傅晓君 通讯员 陈文婷

独居?到敬老院?选择居家养老服务机构?一旦进入老年,养老问题便摆在老年人面前,而怎样让父母养好老则是子女孝心的重要体现。

16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孝观念已然更新的今天,以上养老方式都无可厚非,许多老人想要的其实很简单,比如,一通电话,一次看望,等等,他们最希望享受发自子女内心的孝。

养老方式一 在老家为老人营造“乐园”

启示:不一定捆绑养老,精神养老很重要

“你看,这是儿子特意为我们老两口弄的花园和菜地,这是鱼池,这是鸡窝……”说起小花园,家住新罗小池汪洋村的蔡碧梅老人满脸笑容。

蔡碧梅和老伴之前一直都和城里教书的儿子、儿媳一家住在一起,前些年孙女去外地上大学后,两人突然感到空荡荡的,于是想回小池老家住,但儿子、儿媳因不放心,说什么也不同意。但在他们的一再坚持下,儿子、儿媳终于妥协,并把老家的老房翻修了一遍,还特意建了花园、围了菜地。

“只要他们高兴就好。”蔡碧梅的儿子陈奕说,他们每周五晚回老家,周日晚回城里。“孩子们孝顺,我们心里都清楚。”蔡碧梅说,现在,他和老伴白天浇浇花、种种菜,还与附近的老人聊聊天,比在城里舒坦多了。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不一定非要捆绑在一起,精神养老也很重要。

养老方式二 将老人送到敬老院供养

呼吁:专业养老虽然也好,但子女要常去看看

“我们养老院有62张床位,现在住了50位老人。”据新罗小池敬老院院长王锦河介绍,目前还有很多老人等着入住。“以前敬老院都没有老人愿意来,现在到敬老院养老在农村已逐步被人们接受。”王锦河说。

今年85岁的陈月娇老人谈到在敬老院的生活时说:“人老了,不能耽误子女工作、生活,住在这里,不愁吃穿,还有伴儿,孩子也省心,他们不忙时都会来看我。”

而与陈月娇老人同住的老杨,却每天都在盼望着儿子来看他。“他把我送到这里,我不怪他,只要他常来看看。”老杨说。“我也想照顾母亲,但她有轻微老年痴呆,实在不放心她一个人在家,只好把她送进敬老院。由于上班时间长,没什么空去看望。”老杨在城里当保安的独生儿子一脸无奈。

据悉,乡镇敬老院接收的对象主要为农村五保老人及其他自费入住的老人。记者从市民政局救灾救助科获悉,2007—2013年,全市共投入1.7亿元,新(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12所。目前,各县(市、区)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460—650元,分散供养标准为每人每月380—541元。

相关人士呼吁,敬老院虽能让老人享受较专业的养老,但子女尽孝并不能仅停留在物质层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多去看望老人,让老人精神愉悦。

养老方式三 让老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

期待:走出低层次,步入高层次

“好,好,等会儿就会把大米给您送去。”走进新罗北城红梅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主任潘小霞正在接听一位老人打来的热线电话。潘小霞告诉记者,中心自2012年6月成立以来,已建立了346位老人的详细档案。

“没有社区的帮助,我和儿子都不知道怎么活。”65岁的钟秀兰老人说,丈夫早年去世,儿子又患有严重的脊椎炎,家里没有任何收入。“我们将她列入无偿服务对象,尽量帮她解决生活困难。”潘小霞说,因政府拨款有限,他们根据实际,把老人分为无偿服务、低偿服务、有偿服务三种对象提供服务。

记者从市老龄办获悉,2012年我市就已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117个,实现全覆盖,但目前我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低层次,大部分都只是给老人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无法提供更多高层次服务。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走出居家养老服务困境,切实保障老人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成为许多市民的期待。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以仁孝而闻名天下。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给老人精神慰藉,卢秋连——

再忙也挤些时间陪老人

□记者 罗姝 通讯员 张惠虹

在上杭溪口石铭村杨屋组,女能人卢秋连一家和和睦睦,并在村里带头致富。16日,50岁的卢秋连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自己在村里的面巾纸厂,开始一天的工作。

“小时候家境不好,清牛粪、砍柴火、下田耕作,这些都做过。长大后,在家里的支持下学做裁缝,后来开了裁缝店。八年前,又改行办企业,有了面巾纸厂。”卢秋连说。

“我父亲是受人敬重的孝子,什么好吃的都先留给长辈。”卢秋连自豪地说,“他还是个斯文的读书人,很尊重人,特别是长辈。”

从小耳濡目染,现在卢秋连也成了村里孝老爱亲的典范,特别注重给老人精神慰藉,父亲过世后,她一有时间就会去陪母亲,对公公,她也是隔三岔五地去看望。

“现在物质不缺了,老人的要求变得很简单,就是听听他们说说家长里短。”卢秋连说,“还有,就是图个热闹。我们家有什么聚会,都会叫上老人。”虽然办厂事情多,但每当老人有头痛脑热时,卢秋连总是第一时间放下身边的事,带老人去医院检查。

百里负米

仲由,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早年家贫,自己常常采野菜吃,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还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双亲负米,现在又哪能呢?”

让婆婆生活无忧,胡雪香——

再辛苦也坚持照顾婆婆

□记者 罗姝 通讯员 温连光

“这几天老人家的身体有点不舒服,才请医生来看过。我希望她能长命百岁。”昨日,新罗区白沙镇官洋村58岁的农妇胡雪香对记者说。

胡雪香的婆婆今年刚好90岁,2000年冬天因不慎摔倒导致大腿盆骨骨折,至今瘫痪在床已有14个年头。14年来,胡雪香无怨无悔地悉心照料着婆婆。

刚开始看着躺在床上的婆婆,想着日子刚有点起色,孩子还小,农活繁重,胡雪香很难过,但她决定不论多难都要先照顾好婆婆。于是,每天天刚亮,她就起床先给婆婆洗脸、穿衣、喂饭、吃药。

为让婆婆早日康复,胡雪香四处求医。为省钱,她上山采草药,磨破了脚皮,割破了手皮。为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安顿好婆婆后,她就到田里干活,但因惦记婆婆,一个上午下来,她要回去两三次。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茶送饭、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两次的洗头、擦身,胡雪香从未落下一次。

虽然胡雪香夫妇还靠着种菜维持生计,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难倒勤劳善良的胡雪香。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人,科学家。6岁时,他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走时,橘子滚落在地,被袁术嘲笑,陆绩却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听后啧啧称赞。(以上漫画由记者王耀辉创作)

做父亲希望的人,张中龙——

把父亲的事业延续下去

□记者 罗姝 通讯员 温连光

15日,新罗曹溪马坑村村支书张中龙又来到村里92岁的张大爷的家,把每月200元的养老金送到老人手中。

张中龙的父亲张柏江是马坑村前任村支书。他把一个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村办企业为零的马坑村逐步发展起来。1999年,张中龙被推选为村支书。“上任第一天,父亲就找我谈话,希望我接过重担,继续带领群众致富。”张中龙说。随后,他毅然辞去华龙水泥厂高管之职。

兴办水厂、兴建马坑大桥、成立马坑汽车运输有限公司、引导群众发展运输业……10多年来,张中龙一直以父亲为榜样,办了许多实事、好事。如今的马坑集体收入已突破300万元,村里小孩外出读书,每年有600元交通补贴,55岁以上老人每月有500元以上津贴,考上高中、大学的孩子还有奖学金。

“我只是尽力把事情做好。父亲奠定了那么好的基础,总不能在我手上给败了吧?”张中龙说。现在,张中龙又接手了“张柏江基金会”,他表示自己也一定会把这份慈善事业做好!

  “父亲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

昨日上午,家住长汀县城东大街的周爱梅又陪父亲到汀州古城墙散心。

今年87岁的周炳荣原是长汀一中教师,52岁那年老伴过世后,他没有续弦,独自一人含辛茹苦地养育子女。

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他,儿子调到厦门工作,去年因病做手术后,生活质量直线下降。多亏女儿周爱梅悉心照料,天天陪着,才重新点燃周炳荣的生活希望。周爱梅说:“父亲的健康就是我的幸福!”

孝,从点滴做起

□罗姝

“百善孝为先”。孝,归根结底,就是感恩父母,但孝并非只有通过大事才能体现,它更融于小事之中。

因此,孝,并不是非得让父母住豪宅、坐好车,它也许只是吃饭时先为父母盛碗汤,只是节日时为父母送张祝福卡,只是陪父母喝茶聊天,只是听父母说心里话。其实,为人子女的我们都明白,父母很容易满足,只要有空常回家看看,就能让他们宽慰。

有人把孝心放在未来,有人在孝心前加了金钱、地位等附加条件,但其实我们最需要做的是趁着还年轻,父母还在身边时,着眼当下,从“小”尽孝,用实际行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由于言传身教的孝行往往会有较好的示范作用,相信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悉心浇灌的“孝心之花”会嫣然怒放。

孝文化,润心田

□记者 罗姝 通讯员 温连光

“这是母亲节时,女儿送给我的礼物,虽然小,但也是孝心的体现,我要好好珍藏!”17日,龙岩实验幼儿园大(2)班家长张女士拿着女儿制作的立体贺卡,高兴地说。

5月11日,母亲节,龙岩实幼开展了“感恩母亲·祝福妈妈”亲子主题活动。活动当天,在妈妈的协助下,大班的小朋友们制作了各种手工艺品送给母亲,以此感恩。

像这样的“孝文化”活动,近年来在我市屡见不鲜。每到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时,我市许多学校、社区都会组织开展倡导孝道的各种活动,与此同时,着力营造孝爱文化氛围,让“孝”理念入脑入心。新罗区东城街道永兴社区有个千米文化长廊,《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经典国学的内容,都被镌刻在柱子上,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得到精神熏陶。

采访中,许多市民都提到让他们印象深刻的两个作品,一是今年春晚中穿插的公益广告《筷子篇》,永定土楼人家尊老爱幼之举折射出中华民族的“孝”美德;二是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那种父母养育儿女、儿女感恩父母的深情,让人动容。孝文化,正是这样滋润着每个人的心田。

责任编辑:王琼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